巴懷國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小山口學校)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美的思想
巴懷國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小山口學校)
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中蘊含著獨特的美,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只有善于發(fā)現數學中的美,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初中數學的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有質量的數學學習。
初中數學;課堂;美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更多的思考和發(fā)現,只要初中學生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數學的內容和表達形式中包含著無限的美。雖然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學習一些公式、定理以及解題步驟等,但是只要初中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出發(fā),就能發(fā)現數學美,從而提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初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生會學到很多的平面圖形,教師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要掌握好學習的尺度,善于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來進行講課,從而吸引初中學生的眼球,讓初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發(fā)現數學中的美。例如,在學習到直線、圓、三角形、正方形以及一些組合圖形的對稱時,教師就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初中學生進行觀察,比如,在我國最為典型和宏大的關于對稱的例子就是故宮,學生在想到故宮宏偉的建筑時,就能體會到數學中存在的對稱美。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網絡上給學生播放大量對稱的建筑來展現數學中的美,同時教師可以現場發(fā)揮,列舉人是對稱的例子,從而讓學生領會對稱美所包含的價值。學生通過教師的展示與講解,對數學中的對稱知識就能有深刻的了解,同時加深初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了數學對稱美的思想。
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公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可能一開始學習并不會意識到數學公式中的美。作為數學教師,就要從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出發(fā),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對于公式的學習與記憶來說,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這個公式產生的原因,還要將公式的表現形式形象的教給學生,讓學生發(fā)現公式的一些規(guī)律,從而體驗數學公式中的和諧與對稱。例如,在學習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這個公式時,既有二次項系數,也有一次項系數,還有常數項,然后字母都是采用我們熟悉的a、b、c作為系數,最后的等式結果是0,這樣的公式整體給人的感覺就很舒服,學生只要稍微進行觀察就能發(fā)現公式中所體現的和諧與統一。此外,在數學另一些公式的講解與學習中,教師要把加減乘除以及公式中的對稱講解給學生,這樣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就能發(fā)現數學中的公式美,從而領會數學的魅力,從而提升初中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
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一些立體圖形的旋轉、對稱等,也會學到垂直、平行等相關的知識,對于空間的學習來說,教師要善于讓初中學生進行想象,發(fā)現數學立體圖形中所包含的空間美。例如,在上課之前,教師為了能讓初中學生理解數學中的空間與立體感,就要利用一些道具給學生做出展示,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立體感,同時對于不同平面的平行與相交的題目來說,教師可以讓初中學生現場對教室進行觀察,從現場長方形的立體圖形中觀察線條在空間立體中的位置關系。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來展示多種立體圖形以及線條在空間的位置的展示,這樣初中學生在生動的立體圖形展示中就能發(fā)現空間的魅力,經過教師的引導之后,學生在自己的大腦中就能想象一個空間的立體的世界,從而形成一個完美的圖像世界,從而保證初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享受。
在正式學習數學之前或者每堂課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走進數學的世界,體會學習數學的美好,感受學習數學所帶來的魅力。例如,為了激勵和引導初中學生更加有自信和充滿理想的去學習數學,教師可以引用一些著名人物的例子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通過華羅庚先生的例子,學生就會對未來的學習充滿幻想,從而激勵自己更加進步。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給學生普及一些學習數學的好處,不論是物理中成千上萬個實驗的成功,還是化學中一些新的突破,比如我國神舟飛船的發(fā)射等,任何一個項目的成功都離不開數學,沒有數學就沒有我們五彩斑斕的世界。通過一個個正能量的具體事例,初中學生就能想象到將來學好數學成功的巨大喜悅,同時發(fā)現數學的智慧美,讓初中學生在數學智慧美的指引下越來越喜愛數學的學習。
總之,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更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數學中的美。因此,教師要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融入審美教育,從而大大激發(fā)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悟數學的魅力,長此以往就能提升初中學生的審美價值,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獨具特色的美。
[1]岳尚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尋找數學美[J].才智,2009(11):78.
[2]葉紅.探尋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數學美[J]華夏教師,2014(5):62.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