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啟武 汪萬永
(安徽省皖西中學)
愛與教育———教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臧啟武汪萬永
(安徽省皖西中學)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弊鳛榻處?,在教育教學中,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愛護、理解、教導、要求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受教育中感受愛,在愛的教育中成長成才。
愛;尊重;引導;平等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鄄粌H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更是一個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師的愛,似乎具有無形的力量,就如巴特爾所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陣陣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這幾年,自己既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授課教師,若談及心得體會,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就要有愛心,愛自己的事業(yè)、愛自己的學生,成功的教育應該是愛的教育。
孟子曾說:“愛人者,人恒愛之?!碑斀處熥鹬睾托湃巫约旱膶W生的,學生也會對自己更加敬愛和信服,教育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F(xiàn)代社會的孩子心理成熟較早,自尊心較強,尤其是高中學生,他們對許多事情往往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作為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更要尊重信任學生,即使學生犯了錯,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例如,我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進校時成績很差,對學習不感興趣,總愛調皮搗亂,但對班級事務熱心且認真。因此,在一次班干調整中,我有意安排他為班級勞動委員,他果然做得非常好。我對他贊賞有加,并慢慢引導他認真對待學習。沒想到在得到我的肯定和表揚以后,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他對學習也開始認真起來,并慢慢產(chǎn)生了興趣,最后學習成績也提高了。我也因此受益匪淺,更加明白了“育人先育心”的道理。
作為學生,特別是高中生,每天大部分的時間是與老師和學生共同度過的,關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各方面活動,老師往往比家長知道得更早,了解得更多。因此,老師的及時關心和引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育藝術的頂峰是師生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我們縱然達不到如此頂峰,但能做到耐心傾聽、用心關愛、悉心誘導。剛踏足教師行業(yè)的人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老師就應該高高在上,與學生保持距離,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才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能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對學生的教育和班級的管理都能事半功倍。曾有一個學生,單親家庭,性格孤僻,家人長期溺愛,后來轉入我班,我多次找他談心,給他以各方面的關心和誘導,激勵他轉變態(tài)度、努力學習。后來,他在班級表現(xiàn)良好,在一次語文作文中他這樣寫道“老師這樣關愛我,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好呢?”可見,教師多關愛誘導學生,能使學生理解老師的愛,并化作好好表現(xiàn)、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的動力。
孔子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最為后人稱道的,主要包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身處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都知道,每個學生的基礎條件、學習成績、家庭出身等都各不相同,但卻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作為教師,就要秉承圣人的教學理念,對每個學生既要平等對待、不分厚薄,又要因材施教、各盡其才,讓他們獲得均等發(fā)展的機會。剛踏入教師行業(yè)時,我對班上的學困生感到頭疼,甚至認為對他們應該“兇”一點,因而對他們比較嚴肅,不茍言笑。不料事與愿違,他們的很多事情和想法都不愿與我溝通,極大地影響了我與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后來,我漸漸懂得,教師的愛要涉及每一位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朋友或孩子來對待。對于優(yōu)生要褒獎有度,不偏不倚,對于學困生也要欣賞鼓勵,多加關愛。學困生不是各方面都差,有的是學習成績差,有的是行為習慣差,有的是素質修養(yǎng)差,教師對他們不應吝嗇微笑和欣賞,而應多了解和引導,善于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學生都有他的優(yōu)缺點,教師若能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定能讓每個學生都展現(xiàn)出自己的那份智慧和才能。
矛盾學中強調對立和統(tǒng)一,在教育教學中,愛和嚴就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對學生的教育,既要愛,也要嚴,做到愛中有嚴,嚴中透愛。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在《和教師的談話》中寫道:“不能把教師對兒童的愛僅僅設想為用慈祥的關注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這種態(tài)度當然是需要的。但是對學生的愛,首先應當表現(xiàn)在教師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識,以便在對自己學生的教學和教育上,在他們的精神成長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師對兒童的愛應當同合理的嚴格要求相適合?!痹鯓釉诮逃虒W中把握好對學生恰當?shù)摹皭邸焙瓦m度的“嚴”,是每個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值得研究的問題。教育單有愛心是不夠的,如果對學生溺愛,事事縱容遷就,最終反而會害了學生。當然,嚴格要求并不是單純的管束,更不是體罰和謾罵,而是要嚴的有理、有度。對優(yōu)秀的學生,要求他們率先垂范、爭做表率;對紀律松散的學生,要求他們從基礎做起,持之以恒;對犯錯的學生,要求他們知錯就改,汲取教訓;對只埋頭學習的學生,要求他們多與人溝通,融入集體……這些恰如其分的“嚴”,不僅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也有益于良好班風的形成和持續(xù),這樣就保證了教學活動的井然有序,也保證了教學效果的有效實現(xiàn)。
魯迅說:“教育根植于愛。”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讓我對此深有體會,愛在教育教學中具有著無限的魅力,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理解、教導、要求都是一種愛的體現(xiàn)。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chǎn)生并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能讓學生在充滿愛的陽光下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也許正因如此,人們才把教師稱作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