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五四影響下保定學生愛國熱潮的歷史考察

2016-03-02 21:19:18郭婷
邢臺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直隸五四運動愛國

郭婷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五四影響下保定學生愛國熱潮的歷史考察

郭婷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學生群體對五四運動乃至后來的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五四運動雖策源于北京,但對地方性的學生運動亦有重要影響。保定學界在五四運動的大潮之下,相繼爆發(fā)了一系列學生愛國主義熱潮。通過回顧,以其為個案考察分析學生運動的組織形式和行動策略的變化特征,對五四影響下的保定學生愛國運動作出客觀評價。

保定;五四運動;愛國主義;學潮

一、保定學生愛國熱潮爆發(fā)之前夕

(一)五四運動在保定

近代,保定是直隸省的政治文化中心,長期以來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儒家思想根深蒂固。隨著歐風美雨的侵入,尤其清末新政以來,保定各級各類新式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各種新思潮得到迅速傳播。眾多高等學堂集中了大批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加之保定距平津較近,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多受其影響,所以早在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浪潮就已波及保定。[1]新文化運動的爆發(fā),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傳入,給苦悶迷茫的保定青年帶來新希望。青年學生們走出課堂,深入社會,走出國門,放眼世界,積極投身到救國救民的偉大實踐中。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越來越多的青年沖破封建說教和儒家倫理的枷鎖,在進步與保守,革命與改良的矛盾抉擇中尋求救國救民之路。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消息當天傍晚便傳到保定,青年學生們立即響應。5 月5日,育德中學進步師生在西齋教室集會,聲討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罪行,要求當局釋放被捕青年。會后,育德中學與直隸高師、直隸二師等學校學生走上街頭,一路高呼“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舉行示威游行。5月9日,高師學生會與各校學生派代表到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聯(lián)系,在北京學聯(lián)的支持和指導下,保定學生運動更加蓬勃地發(fā)展起來。5月19日,保定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代表聚集在育德中學禮堂,正式成立了“保定學生聯(lián)合會”。[2]作為下一步運動的組織機構。學生的組織性有了明顯提升。[3]同時決定各校統(tǒng)一成立“中華救國十人團”,進行大規(guī)模的宣傳演講活動。保定學聯(lián)成立后,立即組織全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進行總罷課。學生紛紛上街游行示威,抵制日貨,與各階層力量聯(lián)合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

(二)保定五四學生運動的特點

1.把握機遇,直接行動

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學生參與政治素來是其重要內容之一。在近代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并不具備改造國民性的條件,國民的民族自覺性和民族自衛(wèi)精神的養(yǎng)成仍存在很大差距。五四運動前夕,陳獨秀呼吁全體國民參與到政治當中來,但又感慨“我們國民是何等昏惰”。[4]因此,進步學生運動成為此時國民運動的先鋒。受各種激進思潮和國外經(jīng)驗的傳播和影響,五四運動之前天津、上海等城市學生就已積極開展活動,組織成立了學生救國會。此舉使學生們“受到了鍛煉,取得了經(jīng)驗”,[5]成為五四愛國運動的“前奏”。[6]

在非常態(tài)化的國民運動中,學生運動是十分需要機遇的。自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各界團體均醞釀回應,學生們也在準備提前行動。不久,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迅速傳至保定,古城的熱血青年們及時把握了行動機遇,積極響應北京學生運動,走在國民運動的前列。這一階段的學生運動是通過集體直接行動的形式,體現(xiàn)了學生群體的年青氣盛,并延續(xù)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統(tǒng)精神。行動符合學生運動的主題,容易引發(fā)全體學生的共鳴,行動方式也繼承了學生參與政治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學生群體單獨行動,也反映出學生與社會各界團體缺乏及時、有效的聯(lián)系,并未形成聯(lián)合行動,學生力量較為單薄。

2.聲勢與行動擴大化

保定學聯(lián)的成立和保定學界總罷課以及聯(lián)合各階層力量開展反帝愛國運動,標志著保定學生運動進入到新的發(fā)展階段,學生運動進一步擴大化和激烈化,學生組織進一步完善。同時“中華救國十人團”的成立也影響了保定各界群眾,在工人、市民中也有了“救國十人團”的組織。工人和市民的加入是人心所向,是進步的社會覺醒,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學生與民眾聯(lián)合行動的趨勢。這一時期新知識分子與民眾開始結合,成為社會趨勢的一種進步,但發(fā)展并不成熟。聯(lián)合行動只限于主張的層面,并未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行動,同時對學生組織和聯(lián)合形式的認識也較為模糊。

五四運動使沉睡多年的保定古城蘇醒了。青年學生們走出課堂投入社會,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禮教的陳腐、落后,萌發(fā)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并紛紛沖破封建束縛,掙脫禮教枷鎖,尋找救國救民之途。[7]五四運動之后,保定學界煥然一新。

二、五四影響下的保定學生愛國熱潮

五四運動后,新文化和新思潮在全國得到迅速傳播。當時的保定是桐城派的大本營,抵制時文,反對創(chuàng)新,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持反對態(tài)度。加上反動軍閥對文化教育的殘酷統(tǒng)治,很多地方仍是新文化的禁區(qū)。[8]隨著社會上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的不斷高漲,保定青年學生對于反動落后的封建禮教思想及制度日益不滿,要求改變這種局面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終于爆發(fā)了一系列學潮,轟動當時。

(一)直隸高師“驅馬風潮”

直隸高等師范,當時是直隸省高等學府。因長期受封建教育的熏陶,其思想意識與教學方法十分守舊。他們把五四運動與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看作“怪誕不經(jīng),似其為禍之于人群,直無異于洪水猛獸”[5]。直隸高師堅持用經(jīng)學、理學和桐城派的文章作為國文課程內容,并用反白話文的刊物《國故月刊》來抵制《新青年》等進步刊物。高師學生向學校提出要適應新潮流,添設新課程,聘請進步教師來校任教的要求時,不但遭到拒絕,還有四名學生被開除。

受五四新思潮影響的高師學生決定發(fā)動學潮,驅除校長馬筱珊。經(jīng)過充分的醞釀,1920年9月,高師學生全校罷課,向省教育廳請愿,要求撤換校長,聘請進步教師開設新文化課程。直隸省教育廳深知高師是全省教育中心,高師的罷課學潮,會直接影響全省教育界的穩(wěn)定。為盡快平息學潮,答應了學生們的要求,撤換了校長馬筱珊,由靳瀛旭任新校長,并同意聘請北京大學年輕教授來校授課。1921年3月,鄧中夏應聘正式來保定高師授課。直隸高師的“驅馬”學潮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直隸高師的罷課斗爭,是近代保定教育界的第一次學潮。這場斗爭的勝利顯示了青年學生的覺醒,表明了五四運動在保定的影響日益擴大,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反動勢力,在當時的保定學界乃至全國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二)直隸女二師“驅燕學潮”

二十年代初,直隸女二師仍以封建禮教作為規(guī)范束縛學生。受五四新思潮和直隸高師學潮影響的直隸女二師學生要求進步,追求自由。1923年春,王佩珊等五名女生帶頭剪發(fā),并拋去長袍改穿裙子。她們的舉動觸犯了校長范錦堂,遂以“違犯校規(guī)”為名將五人開除。此舉引起學生公憤,各班均醞釀罷課,校長畏懼事情越鬧越大,只得收回成命。女二師學生的“剪發(fā)斗爭”取得勝利。這場風波使校長范錦堂被迫辭職,燕士奇接任。燕到校后,作風專橫,仍實行封建專制的管理方式,激起女二師學生集體反對。1924年3 月14日,全校學生宣布罷課。女二師學生的正義行動,得到保定各界的有力聲援。經(jīng)過40余天的艱苦斗爭,直隸省教育廳迫于社會各界的壓力,終于撤換了燕士奇任命金溥為代理校長,女二師的“驅燕學潮”斗爭獲得勝利。

直隸女二師學潮,不但震驚了整個保定市,而且震動了全國教育界。當時黨中央的機關刊物《向導》周報登出的一則新聞說道:“罷課勝利,只有保定女二師......”[9]。

受五四運動影響,保定二十年代發(fā)生的學潮運動,主要體現(xiàn)在反對保守落后的封建制度、追求自由和科學,解放思想適應新潮流。

(三)三十年代的保定二師學潮

到了三十年代,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深入和抗日時局的發(fā)展,保定學生運動在內容和形式上也發(fā)生了變化,最為突出的就是保定二師的“七·六慘案”。

保定二師,即今日的保定學院。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保定二師學生不畏當局鎮(zhèn)壓,利用各種形式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2 年4月,河北省教育廳發(fā)出開除進步學生的電令,派省督學來保定查封了保定二師。5月,任命反動分子肖漢之為校長,并將保定二師改組為鄉(xiāng)村師范。面對當局的武力鎮(zhèn)壓和倒行逆施,二師學生義憤填膺,終于爆發(fā)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護校斗爭。6月20日反動當局對二師實行武裝包圍。被圍困的第五天,校內斷糧。河大及其他校的學生將大餅、燒餅隔墻投入院內。反動軍警在墻外戒嚴,阻擋隔墻送糧。二師學生忍受饑餓,堅持斗爭。7月6日,軍警用機槍、步槍和刺刀血腥屠殺愛國學生,護校委員會領導學生奮起自衛(wèi)同敵人搏斗。兩小時血戰(zhàn),犧牲8人、重傷4人、被捕38人。保定二師愛國學生開展的爭取抗日愛國自由、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護校斗爭,以慘遭反動當局血腥鎮(zhèn)壓而告終,這就是聞名全國的“二師慘案”。[10]

7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發(fā)出了《為保定慘案告民眾書》,號召全國人民進一步組織起來,掀起抗日反蔣斗爭的更大高潮。[11]保定二師愛國學潮雖然失敗了,但它對后來的革命斗爭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三、保定學生愛國熱潮的發(fā)展演變

(一)行動激烈化與影響深遠化

在五四運動影響下,保定學生運動發(fā)展迅速。保定學生聯(lián)合會的成立,保定學生舉行總罷課,聯(lián)合工商界抵制日貨,保定學生運動呈現(xiàn)組織化和擴大化。到了二三十年代,一系列學潮爆發(fā),更體現(xiàn)出保定學生群體的組織大型化、行動激烈化以及影響深遠化。

直隸高師的“驅馬風潮”使當局撤換了校長馬筱珊,答應了同學們追求自由進步的要求,并同意聘請北京大學年輕教授來校授課,學潮取得了一定的勝利。直隸女二師“驅燕學潮”經(jīng)過40余天的艱苦斗爭,撤換了燕士奇任命新校長,震驚了當時全國教育界。隨著抗戰(zhàn)局勢的演變,保定二師學生開展了爭取抗日自由、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愛國護校斗爭,造成了歷史上的保定二師“七·六慘案”?!捌摺ち鶓K案”是保定近代學生運動的又一高潮,對之后的革命斗爭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由此可見,五四影響下的保定學生愛國主義學潮,是經(jīng)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與時俱進、不斷成熟的發(fā)展歷程,在五四新思潮和抗戰(zhàn)時局的影響下,思想更加成熟、組織更加完善、行動不斷激烈化,影響也進一步深化。

(二)推動保定教育近代化

保定學生愛國熱潮,不僅是保定近代學生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定教育近代化的重大發(fā)展。五四運動徹底推翻了封建舊教育,強烈呼吁建立以科學和民主為中心的近代新教育。從此,中國近代教育跨入嶄新的階段,保定的愛國學生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推動著保定教育的近代化。

1.推動學校行政改革

引發(fā)保定一系列學潮的原因有很多,但導火索往往是學校當局腐敗無能、官僚作風嚴重或是封建專制的管理方法,引起學生極度不滿。因此,學潮的斗爭目標首先指向學校當局,主要集中于二十年代的保定學潮。如直隸高師的“驅馬風潮”和女二師的“逐燕風潮”均是如此。通過學生斗爭,校長易人,新任校長迫于學生運動的威力,對學校的行政機構、管理手段進行一些改革,有些雖然微乎其微,但客觀上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例如直隸高師的“驅馬風潮”,結果是撤換了校長,聘請北京大學教授來校授課;女二師的“逐燕風潮”的勝利,迫使學校取消了“學監(jiān)”、“舍監(jiān)”,改設訓育主任,實行導師制,使青年學生爭得了某些“自由”。5

2.民主和科學教育被重視

五四運動后,廣大青年學生接受了“德先生”與“賽先生”,逐漸對學校當局的因襲守舊不滿,他們迫切希望學習新知識,設置新課程。學生愛國主義學潮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改進教學內容,聘請有新思想、新知識的人為教員,使校園學風為之一新。如直隸高師“驅馬風潮”后,學校聘請鄧中夏為高師新文化教授,他組織進步團體,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保定的教育近代化具有突出貢獻。

直隸高師用學潮的方式強烈吶喊出追求自由,要求進步的心聲。女二師學潮,體現(xiàn)了保定女學生的勇敢斗爭,不但使學校內部的封建勢力受到?jīng)_擊,也使社會風氣為之一振,促進了保定男女合校的教育改革??傊?,五四影響下的保定學生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大力推動了保定教育的近代化。

(三)現(xiàn)代學生運動模式的形成

在五四運動影響下,保定學界爆發(fā)的一系列愛國主義熱潮,始終以反帝愛國為主線,以民主和科學為目標,逐漸形成了現(xiàn)代學生運動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保定的學生群體成為當時人民革命斗爭的先鋒。“學生無政治的臭味、無黨派的作用、無權利的思想,純以愛國為前提也”[12],學生群體易于接受新觀念,是時代進步的代表,愛國熱情高漲,組織程度相對較高,因此走在政治斗爭的前列。第二,保定學生運動以愛國進步為主題,始終與反帝愛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高舉愛國旗幟,能夠超越社會各階層利益來喚醒民眾聯(lián)合行動,具有強大的社會號召力。尤為可貴的是,保定學生運動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時,積極吸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髓,學習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改革中國近代教育之弊端,促進了保定教育的近代化。某種程度上,保定學生愛國主義運動的發(fā)展歷程,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不斷發(fā)展深化的過程。第三,保定學生愛國運動經(jīng)歷了一個組織形式由學生群體的單獨行動逐步發(fā)展為與各界民眾共同行動,組織領導擴大化與規(guī)?;⑿袆硬呗圆粩喑墒斓陌l(fā)展歷程。與此同時,學生群體自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簡單化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暴力性質的行為激烈化[13]和內部分化等問題,這也是群眾運動普遍特點的體現(xiàn)。

四、對保定學生愛國熱潮的評價

五四運動,使保定青年學生沖到時代前列,也促使保定青年學生不斷走向成熟。在五四運動影響下,學生群體對自身和時局的認識不斷加深,發(fā)動了一系列愛國主義學潮。保定學生運動的組織形式由起初的上街游行、聯(lián)合罷課以及抵制日貨等行動,進一步發(fā)展為以愛國主義學潮的形式反對當局黑暗統(tǒng)治,與時俱進追求自由與進步,促進了保定教育改革和社會發(fā)展;隨著抗戰(zhàn)局勢的演變,學生將愛國抗日作為第一主題來喚醒社會,在這一行動策略的前提下聯(lián)合社會各界主張進步,反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五四運動影響下的保定學生愛國熱潮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成熟,即組織擴大化,行為激烈化、運動社會化以及影響深遠化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為群眾運動的一部分存在的一些普遍現(xiàn)象。這些運動,使他們逐漸認識到工人階級力量的偉大,走上了同工農(nóng)相結合的道路,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研究中國革命問題,為保定黨組織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

盡管,這一過程由于學生群體自身的局限性,例如自身的盲目性、認知的模糊性、內部的分化等經(jīng)歷了一些曲折,但他們依然在曲折中不斷發(fā)展自我,由單獨的學生運動演變成聯(lián)合社會各界民眾,作為群眾運動的一部分進行活動?;仡櫄v史,更深感可貴。

[1]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chǎn)黨保定地方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28-29.

[2]河北省保定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保定市志(第一冊)[M].保定:方志出版社,1999.501.

[3]田炯錦.五四的回憶與平議[J].傳記文學,1969,15(3).

[4]保定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 保定近代教育史略[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79-82.

[5]王森然.回憶保定五四和新文化運動[A].河北文史資料(第二十七輯)[C].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38-45.

[6]中共保定市委黨史辦公室編.頑強戰(zhàn)斗的一生——張廷瑞烈士的事跡[J].黨史資料選編,1983,(8):17.

[7]嚴蘭紳. 河北通史(民國上卷)[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85.

[8]榮斌,徐世典.中國歷史文化名城[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6.173.

[9]陳獨秀.為山東問題敬告各方面[N].每周評論,1919-5-18 (22).

[10]彭明.五四運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97.

[11]蕭超然.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167.

[12]龔振黃.青島潮[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143.

[13]劉一皋.“五四”運動中的學生群體行為分析[J].開放時代,2009,(10):36-61.

K261.1

A

1672-4658(2016)01-0125-04

2015-10-19

郭婷(1990-),女,河北邯鄲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

猜你喜歡
直隸五四運動愛國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公民與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五四運動》
黨員文摘(2022年11期)2022-06-10 07:33:14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李光地治理直隸水患始末
文教資料(2020年9期)2020-06-08 09:38:41
《過五四運動趙家樓》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14
愛國學·曬佳作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聲(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直隸、山東交界地帶的八卦教研究
清代直隸旗地考述
黑龍江史志(2014年5期)2014-11-25 22:18:45
95年前的“五四運動”
齊魯周刊(2014年16期)2014-05-07 10:52:55
定南县| 武宣县| 曲水县| 荆州市| 叶城县| 江永县| 灵寿县| 奉化市| 田东县| 怀集县| 旬邑县| 高安市| 揭西县| 天柱县| 汶川县| 安多县| 永昌县| 阿拉善右旗| 周至县| 石阡县| 辰溪县| 汪清县| 富平县| 东至县| 石柱| 恩平市| 芮城县| 措美县| 芜湖县| 天峨县| 镇原县| 文登市| 合川市| 白沙| 宣城市| 五华县| 改则县| 横山县| 台湾省| 阿克陶县|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