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鈞玲 劉秀嫻
(福建省武夷山市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找準訓練點 促“語用”增值
陳鈞玲 劉秀嫻
(福建省武夷山市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在當前大力倡導“語用”的語境下,教師對如何有效落實“語用”,促進“語用”增值,作了不同的思考與實踐。找準訓練點,是一條增值“語用”的有效途徑。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捕捉和挖掘文章蘊含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點,有效地進行“語用訓練”,促進文本言語的“增值”?
語用;訓練點;閱讀教學
下面談談我對閱讀教學中如何找準訓練點,促進語用增值的幾點做法。
品詞析句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知識與能力累積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品讀文本的重點字、詞、句、段,并對一些字、詞、句、段進行合理、適度、富有情境的“咬”文“嚼”字,這樣才能讓學生領悟語言文字所帶來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提升品讀文章的能力。如《桂花雨》一文,我是這樣設計語言文字訓練點的:
1.對比品讀,體會用詞的傳神
讓學生充分品讀后,抓住課文的精髓句“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與家鄉(xiāng)的桂花進行對比“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备惺軆蓚€“浸”字的精妙——哪個詞描繪了桂花的香氣?(浸);明明是桂花的香氣“飄”在村子里,作者卻說村子浸在桂花香里?不一樣嗎?(體會“浸”的用法);什么偏旁?(對,泡在水里叫浸。水看得見摸得著,香氣只能嗅到。但用了一個“浸”字,這香氣不但聞得到,還能感覺到了,特別傳神。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辉趺醋x?(輕一些,柔一些);一起讀,讓我們的教室也浸在桂花香里吧!
2.妙詞運用,感悟濃濃思鄉(xiāng)情
除了花香,你還讀出了什么?(母親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作者對童年的依戀等)
出示練習,運用“浸”補充句子,升華情感——
中秋時節(jié),小山村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母親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浸在了( ),作者琦君對于童年、故土的遙想( )。
是呀,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語浸潤著思鄉(xiāng)情,故土戀!引讀——(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
就這樣,我們品得有滋有味,讀得滿室生香。語言文字的神韻伴著那絲絲縷縷的桂花的味道,沁人心脾,唇齒生香。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感悟是結(jié)合訓練點進行的語言實踐體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找準訓練點,引導學生進行多維語言實踐體驗。
閱讀教學應抓住文本語言寫法的獨特之處,如那些貼切的用詞、充滿節(jié)奏感的排比、巧妙的擬人、矛盾的內(nèi)容等。文本內(nèi)容矛盾處往往是文中主人公內(nèi)心的掙扎,顯現(xiàn)人物的復雜心理,能激發(fā)人思考的欲望。教師要抓住這個訓練點,讓學生換位思考,了解主人公內(nèi)心,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內(nèi)心表達。《橋》這篇課文,細致地刻畫了老漢和小伙子的形象。把兩人前后各自的動作對照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矛盾的地方。
師:老漢“揪”是把小伙子從哪里揪到哪里?老漢猶豫了嗎?哪幾個詞可以看出?(突然、沖、老漢揪得像大山一樣果斷。)
師:老漢與“揪”相反的動作是“推”。老漢為什么一“推”?(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小伙子。)
師:小伙子一“瞪”,是對老漢的不滿。他為什么一“推”?(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讓給老漢。)矛盾之處躍然紙上:老漢:揪——推;小伙子:瞪——推。兩個人物說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滿了矛盾,讓人似懂非懂,直讀到課文的結(jié)尾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蠞h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呢?寫一寫,老漢與兒子的內(nèi)心獨白。通過說話練習,讓學生領悟到看似矛盾的語言實質(zhì)是對老漢、小伙子的贊美。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尋找恰當?shù)挠柧汓c,引導學生通過拓展延伸,以書面訓練的形式對文本的詞句、段落結(jié)構(gòu)、謀篇布局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是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一條捷徑。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有益于豐富學生的人文觀和價值觀。沿著文章的主題,進行適度的延伸拓展,結(jié)合內(nèi)容進行表達訓練。針對《小嘎子》這篇課文的表達特點,如何做到讀寫結(jié)合、學以致用呢?當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感悟了人物性格后,我問學生:“以你們對小嘎子性格特點的了解,這次摔跤比賽輸了,而且摔了個仰面朝天,他會善罷甘休嗎?小嘎子當時到底是怎么說的呢?”以此來讓學生進行第一次續(xù)寫。學生完成這次續(xù)寫后,我又對學生說:“在原著里,他們確實又摔了一回。這一次,富有心機的小嘎子會想到什么巧招兒呢?請你們拿起筆,根據(jù)自己對二人的了解,展開想象,寫一寫嘎子和胖墩兒第二次比賽的片段?!边@樣,通過練筆,學生再一次懂得“人物的個性特點決定人物的動作”。
總之,語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教學文本,使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方法,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通過在各文本中找準訓練點,進行多維語言實踐,將閱讀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表達訓練的資料,課堂轉(zhuǎn)變?yōu)閷W生語言文字運用的場所,定會使語言文字的訓練更靈活,課堂更靈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