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月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8)
試析巴中電視臺《陽光問政》的意義及不足
曾浩月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610068)
巴中市《陽光問政》節(jié)目作為四川本土的電視問政節(jié)目,有值得借鑒之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過對巴中市《陽光問政》節(jié)目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公共新聞的本土化實踐及其意義。
《陽光問政》;意義;不足
巴中市《陽光問政》節(jié)目作為四川本土的電視問政節(jié)目,有值得借鑒之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對其進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公共新聞的本土化實踐。
作者簡介:曾浩月(1991—),女,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二年級。
巴中市《陽光問政》節(jié)目并不是中國公共新聞的起始者,但是作為公共新聞,《陽光問政》節(jié)目仍然體現了公共新聞的特點、目的等。
(一)設置話題,提供解決平臺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受眾對傳者的反饋已經非常及時與便捷,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在巴中《陽光問政》節(jié)目中,廣大受眾可以通過撥打陽光熱線電話、編輯手機短信、點擊巴中網、登錄陽光QQ和官方微博向嘉賓提問,參與問政節(jié)目所設置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通過節(jié)目既能快速有效地發(fā)現問題,又能及時有效地推進工作。《陽光問政》每期都會根據當前百姓關心的問題設置一個話題,派記者進行嚴格保密的暗訪取證,再讓分管的副市長帶縣(區(qū))和市、縣(區(qū))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問政嘉賓,接受現場提問。例如,針對政府服務百姓的問題,節(jié)目設置了“辦事難不難,請聽百姓言”“問民生事,圓百姓夢”“走進通江:問政身邊事,提升滿意度”的話題。在每一期節(jié)目播出時,民眾可以通過在線對嘉賓的回答進行評價,也可以向節(jié)目提出身邊出現的問題或對節(jié)目進行評價。
(二)貼近群眾、服務百姓
“大眾傳媒除了自身作為公共領域的一部分之外,同時對促進整個公共空間職能的發(fā)揮起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1]中國電視問政節(jié)目始終植根于社情民意的現實土壤,話題主要集中于各類民生公益問題,主要聚焦的是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這一點上,電視問政與民生新聞有著諸多交叉重疊之處,不同之處在于前者較后者更為宏觀、系統(tǒng),是針對整個社會、針對民眾展開的,并不局限于某個人或某個具體問題的解決,而是上升到系統(tǒng)層面,如城市環(huán)境治理、社會服務等?!蛾柟鈫栒吩O置的話題都是貼近百姓生活的,或為身邊的空氣、排污等環(huán)境問題,或為修路、教育等民生問題,或為干部服務的干群問題,更加體現了公共新聞對大眾生活的關注。
(三)陽光反饋
《陽光問政》在直播結束后,對反映的問題不及時研究、不落實專人解決和在整改問題過程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或推諉扯皮、弄虛作假的,皆追究其過錯責任。每一期節(jié)目在正式播出之前,都會對上一期節(jié)目所討論的話題中所涉及的問題的解決有一段反饋短片。民眾可以通過這個反饋短片,了解相關部門是否對問題進行了解決以及解決的效果如何等。例如,在第五期節(jié)目正式播出前,節(jié)目針對前幾期討論的問題播出了七段陽光反饋短片。從七段反饋短片中,百姓可以看到政府針對租車不文明、農貿市場臟亂差、“森林長廊”建設資金未兌現問題、活水村堰塘蓄水能力變差、學校周邊環(huán)境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缺崗等問題的解決措施及效果。
這些反饋短片并是一味宣揚相關部門將問題解決地多么好,而是對問題解決效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報道。例如,第五段反饋短片里,記者在跟蹤調查時發(fā)現在學生上下學高峰時,城管執(zhí)法人員監(jiān)管缺位,記者將此事進行了如實報道,并提出“城管執(zhí)法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錯時監(jiān)管”的建議。
巴中電視臺《陽光問政》節(jié)目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設置了百姓關注的話題,提供了討論和反映問題的平臺,并積極反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為百姓做實事的作用。但該節(jié)目畢竟仍處于探索階段,依然存在有不足之處。
(一)官員與民眾沒有實際性的交流
《陽光問政》話題主題是配合中央、省、市的階段性中心工作,事先派記者進行嚴格保密的暗訪取證,再讓分管的副市長帶縣(區(qū))和市、縣(區(qū))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問政嘉賓,現場接受主持人的質問及提出解決方案。
電視問政類節(jié)目大多數采用的是錄播,從策劃設計、攝錄控制、主持引導到剪輯加工、頻道播出,每個環(huán)節(jié)均在嚴密的控制過程中。雖然《陽光問政》節(jié)目采用了直播,但是媒體、政府、民眾三方同時出現在一個舞臺上,而節(jié)目要處理好這三方關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現場直播的風險也加大了節(jié)目的難度。所以,節(jié)目在選題設計、暗訪拍攝、嘉賓選擇、主持導向等方面,同樣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和篩選,并且在直播時也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延遲播出。
從表層看,《陽光問政》節(jié)目提供了一個政府、媒體和公眾多方在場的對話空間,但對于更廣大的電視觀眾而言,實際上仍然是一個單向的信息傳播過程。因為現場的觀眾僅僅是通過舉牌來表達對官員的回答及解決措施是否滿意,實際上這種交流形同虛設。
(二)沒有保護民眾的隱私
節(jié)目短片中有時會涉及對民眾進行采訪詢問,并制作進短片之中。但在制作短片時,并沒有對受訪民眾進行一定的隱私化處理。
(三)舉牌民眾的選擇應該具有代表性
考評團是由熱心市民、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媒體人員和紀檢代表組成。但筆者認為,考評團人員的組成并不合理。首先,熱心市民的構成并沒有公開化,這些熱心市民是如何被選中進入考評團的?能否代表的廣大民眾的意見?筆者認為,既然作為公共新聞的《陽光問政》節(jié)目,就是要替廣大民眾發(fā)聲,那么這些意見就應該由真正的民眾進行表決。
從對巴中市《陽光問政》節(jié)目值得借鑒之處和存在的不足來看,作為公共新聞,在促進民眾參與政務討論、全社會參與、促進政務公開化和透明化有著積極意義。由此可見,公共新聞的本土化實踐是值得被推廣的。
[1] 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中譯本)[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35.
G222.3
A
1674-8883(2016)12-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