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原
我們是隨著時間的延續(xù)而不斷地呈現(xiàn)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的。從生命的最本質(zhì)上來講,我們這個世界是用時間構(gòu)成我們的生命的。但是回頭看看那條時間的線條,它被賦予的東西是很多的。我們回望生命,其實是在回望時間。
我們是停不下來的,因為時間是不停止的。這就像生命的生與死一樣無奈而被迫,這也就構(gòu)成了我們生命的某種宿命。我們和時間和諧順行的時候,我們是輕松的、快樂的,我們也就感受不到時間給予我們的擠壓,時間的宿命就不存在。但我們很難保證我們和時間的永遠的和諧,特別對于有思想的、有使命感的生命尤其是這樣。所以多少年來,我一直在和時間對抗。
問題是我的理智告訴我,時間是無法對抗的。生命一出生就被決定了是一種被時間規(guī)定著的存在,我們只能改變時間在我們的生命中的屬性和含量。而生命是不安分、不平靜的,它需要被豐富、被張揚、被激蕩,所以生命和時間成為了矛盾體。痛苦的根源其實不是來自意志的不能體現(xiàn),不是來自人生的不夠精彩,不是來自欲望的不能滿足,不是來自目標的不能到達,而是來自和時間的對抗中我們注定的潰敗。
對于個體的生命來說,我們行進著的人生步伐是越來越慢了的。這也就是說時間作為一種相反的運動,它的速度是越來越快的,即時間在我們的生命里的流逝越來越快。我們站在時間的岸上,無奈地看著時間迅疾地消失,看著我們的生命的意義在喪失,就像看到生長了很多年的大樹在洪水中倒下并被沖走。
我清醒地意識到我在和時間做對抗是在30歲之后,是在我有了一定的生命獲得并且希望獲得更多,而獲得的時機和條件越來越少之后。
那時候有一種強烈的正在被世界拋棄的感覺,因此我?guī)缀跎斐隽宋疑眢w上的所有手臂去要抓住什么,但抓在手里的東西總是很少很少。過去用手去抓東西就像抓一株樹,我抓住一根樹枝就能拉出一株樹。到后來就像抓石塊,手多大就能抓住多大。
再后來就像是抓沙子,抓住一小部分,流失一大部分。再后來就像抓水,只在手上留下一點潮濕。再到后來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樣了,也許像抓空氣,抓出一把空虛和失落。甚至也許像抓火,什么也抓不到,反而被燙傷。
在這樣的心境中,我們幾乎看不到生命的光芒,感受不到云卷云舒的從容,聞不到花香鳥語的恬靜和淡雅。一切都在彎曲,一切都在變形,一切都只能折射和洞幽。享受不到與時間相和諧的快樂和輕松,沉重是必然的。
童年的影子越來越遠,陽光塑就的金身在暗淡;少年的斑斕色彩在喪失,和現(xiàn)在的生命失去了內(nèi)在的連接;青春的癡狂和猖狂也似乎變得荒誕和滑稽。我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變成生命的輜重背在身上進入了中年。為什么?就是為了去獲得我們的生命整體上的意義。后悔嗎?不,絕不。但沉重則必然成為代價。
我們的腳步和腳下的路摩擦越來越重。我們走在路上不只在看前面,而是不斷地回頭。我們在用生命后面越來越緊迫急促的時間來關(guān)照生命,其實是我們已經(jīng)開始用死亡概念來審視生命的行為、意義和價值。這是有質(zhì)量的生命必然要選擇的趨向和要到達的途徑。
但很遺憾這樣的價值取向往往是和現(xiàn)實的價值取向相背離的,因此我們的生命一方面獲得了內(nèi)在的精神上的堅定,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因為難以被認同而獲得了空虛。
所以我們的生命開始了慌張。
為了追求意義和價值,我們不希望時間在我們的生命里做簡單的重復(fù)。我們最需要時間,我們最緊迫的也是時間。而且即便我們這樣去追尋意義和價值,但可能是我們追尋到最后的意義和價值也許只能到死亡為止,只能對我們個體的生命有意義。意義變?yōu)樗劳龅臉撕?、墓志銘、飾物。要不要超越,如何超越,成為一種奢侈。
對生命整體意義的追尋還不可避免地使我們喪失了對現(xiàn)實里很多東西的關(guān)注和在乎,但最終我們往往是因為不關(guān)注和不在乎喪失的是快樂和愉悅,而煩惱、麻煩、焦灼一點也不會少。
所以,我們站在人生的岸上開始了迷茫。
因此我現(xiàn)在的睡眠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生理功能,甚至是一種刑具。我會在夢中去疲累地追趕什么,但一定是追不上;也會在夢中被追趕,那一定會被追上。我成為了被自己追趕和捕獲的俘虜和獵物。自己和自己在做永無休止的廝打。
最近,我一直在聽許巍的歌《那一年》,每當聽到“你站在這繁華的街上,感覺到從來沒有的慌張”,我的心在最暗處得到了震撼和震動,它直逼了我的心臟。
記得一個晚上,是后半夜,我當時睡在沙發(fā)上,一翻身掉在了地上,而頭碰在茶幾上。其實這樣的經(jīng)歷有無數(shù)次了,我以前的文字里已經(jīng)有過記述,但不是同一次。就在我撫摸我的痛處的時候,我看到了地板上的月光。那一瞬間,我一下子驚呆了,那是我猛然讀出的月光的含義——中年的冰涼。那一瞬間我的大腦里冒出了兩個句子:月光砸地齒冷,中年驚夢歲寒。這并不是多么美的兩個句子,但它們好多天了一直在我的大腦里縈繞。
中年對生命的意義和作用,我從來沒想到會如此強烈。也許在這樣的年齡我們應(yīng)該整合我們的生命,讓自己更淡泊、更從容,所以當我的一個詩人朋友寫了一組《我行走在中年的海岸》,并在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帶有人生智慧的看淡心態(tài)的時候,我曾經(jīng)渴望自己也能夠那樣。但我最終發(fā)現(xiàn)我不能,我做不到。
我感到我還有很多的事情沒做完,我的人生的意義還沒有達到和實現(xiàn)。我不能欺騙自己,我不能就這樣讓自己平靜地過渡為一個老人,把中年作為人生的拋物線的頂端,我還要去爬,去做精神的爬高,并渴望讓死亡成為拋物線的頂端。
但我殘酷地看到,在我繼續(xù)爬高的時候,我已經(jīng)沒有了梯子。過去,我還能使用和所有人共有的梯子,但現(xiàn)在,我必須一邊爬高,一邊為自己制造梯子。
這樣想來,我知道了我的慌張是多么有意義,說明我的生命里還有力量,雖然我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多了些人生的擔憂、恐懼、騷動、焦灼,但我知道我的爬高會繼續(xù),只是這爬高多了些艱難。
其實慌張并不是我自己的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