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戈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社交媒體語境下新聞標題擬制的規(guī)范性初探
梁一戈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社交媒體因具有的方便快捷、信息推送高效等優(yōu)點,成為新聞媒體重要的發(fā)布平臺。在社交媒體語境下,新聞標題的擬制中出現了諸多失范問題,本文分別從防止題文不符的“標題黨”;防止過度娛樂化、煽情化;防止過度低俗化、媚俗化三個方面,為提升新聞標題擬制的規(guī)范性建言獻策。
社交媒體;新聞標題;規(guī)范性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社交媒體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渠道。新聞媒體紛紛在各類社交媒體平臺上開通賬號,向受眾推送風格新穎、內容豐富的新聞資訊。在新的傳播環(huán)境中,生動活潑的語言成了社交媒體新聞標題擬制的重要特色,但新聞標題失范的現象也隨之產生。
新聞標題是新聞主題最簡明、最有力、最好的體現,是吸引和引導讀者的重要手段[1]。對于社交媒體的新聞信息推送來說,面對浩如煙海的新聞資訊,新聞標題是索引,是導向,是閱讀興趣的指南,而對于瀏覽尋找新聞資訊的受眾來說,新聞標題就是窗口,是信息,是凝聚目光的焦點。
1.1 句式豐富,語言活潑
社交媒體語境下,新聞標題的擬制出現了更多的疑問句、感嘆句等句式,僅通過標題往往無法獲取內容信息,但可以勾起受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的標題旨在告訴受眾新聞事件的主題,卻不告訴具體內容,有別于傳統(tǒng)新聞標題的基本構成要素。此外,這樣的傳播語境下推送的新聞標題會更多使用網絡用語,使標題更加活潑俏皮。這些標題使用網絡中的流行語,能夠貼合社交媒體傳播語境,滿足受眾的閱讀喜好,更好地達到傳播效果。
1.2 富有情感,傾向鮮明
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注重嚴謹、客觀的理性思維,社交媒體的感性元素更加明顯。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帶來更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達,這促使社交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標題擬制更富有情感元素,作者對新聞事實的傾向一目了然。例如,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中國是選擇性反腐?貪再多也不會判死刑?中紀委中組部回應》一文,以連續(xù)發(fā)問營造強勢語氣,體現出作者對外界質疑的否定態(tài)度,情感色彩較為濃烈。
1.3 體裁雜糅,內容整合
社交媒體的新聞體裁往往不囿于傳統(tǒng)的消息、通訊、評論的界限,而是形成一種相對雜糅的文本形態(tài),這樣的特征體現在新聞標題的擬制中。一則新聞往往包含了許多類型的新聞體裁,包含著各類信息資訊,因此新聞標題并不具體指明。社交媒體平臺的新聞信息推送難免有“碎片化”的弊病,對于受眾關注的重要話題,媒體往往進行內容的整合,將一些新聞事件進行有效的整理,呈現出較高質量的整合內容。例如,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的早餐類新聞資訊《早??!新聞來了》。
擬制新聞標題在吸引受眾、新鮮引人的同時,如何避免過度娛樂化、失去規(guī)范,是業(yè)界值得注意的問題。對于新聞媒體,社交媒體既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平臺,也是輿論宣傳的陣地,新聞標題的擬制可以鮮活出新,但不應完全娛樂化、煽情化,要堅持正確的規(guī)范和導向。
2.1 題文不符的“標題黨”
標題是新聞的靈魂,是新聞傳播與接受過程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新聞的眼睛[2]。新聞標題應該能夠代表整個新聞的內容,是對新聞內容的提煉概況,必須依托于新聞內容。然而現在互聯網中的很多新聞標題為了吸引眼球往往文不對題,這樣的新聞呈現在受眾面前,難免影響新聞的客觀真實性,使新聞媒體的權威性真實性受到質疑。
2.2 過度娛樂化、煽情化
社交媒體語境下,新聞標題可以在語言上生動活潑,但報道新聞內容時應防止過度的娛樂化、煽情化。對于新聞標題來說,為了吸引受眾,刻意追求娛樂效果、過度渲染情緒,都會對受眾理解新聞內容產生負面影響,應有意克服娛樂化、煽情化的新聞標題擬制。
2.3 過度低俗化、媚俗化
在社交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中,新聞媒體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受眾和市場的“爭奪”。為了引起關注,有的新聞標題經常以聳人聽聞、嘩眾取寵方式擬制,迎合受眾的口味。這就產生了媒體在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的媚俗化、低俗化現象。長遠來看,這樣的新聞標題會帶來媒體的品位降低,損害其媒體自身的形象與公信力。在制作社交媒體中的新聞標題時,應當避免低俗化、媚俗化的新聞標題,樹立新聞媒體自身的良好品牌形象。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盛發(fā)展,新聞標題的具體形態(tài)不斷演變,這一過程難免會出現各類新的情況和問題。新聞媒體依托社交媒體平臺不斷拓展報道題材,在作品風格上也更加貼合社交媒體傳播語境。然而,新聞標題擬制的規(guī)范性仍是新聞媒體應該重視的編輯環(huán)節(jié),應主要把握好兩個平衡:一是傳統(tǒng)內容與新穎風格的平衡;二是客觀理性與受眾偏好的平衡。社交媒體平臺的新聞生產對傳媒從業(y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秉持新聞理想和道德標準,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為公眾營造良好健康的信息傳播環(huán)境。
[1]黃淑敏.新聞學視角下的電視直播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
[2]何寧.網絡新聞標題失范問題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