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昭
新的一年在寒冷中開始。隨著“世紀寒潮”席卷大江南北,一度占據朋友圈頭條的股市暴跌、羋月上位等段子,已經讓位給各種關于棉褲、江南大雪和-7℃空調無法啟動的調侃。而寒冷的北京冬夜里,CHIP的編輯們正在為春節(jié)前出版3月刊雜志而忙碌。
隨著網絡的流行,關于紙媒體發(fā)展前景堪憂的論調就呈現一邊倒的狀態(tài),而近年來多家不同領域的雜志選擇停止發(fā)行紙質版本,更是將結論做實。月初,來自CHIP的老讀者x_chip的郵件把我從忙碌的出版工作中拽回過往十余年伴隨CHIP成長的回憶。無論是紙媒的沉浮,還是曾經同行的小伙伴關停并轉,已經都不重要,對今天的CHIP來說,做客觀的報道、做業(yè)界最好的媒體、以產品和技術為核心、為讀者服務的方針都沒有變。新年來臨之際,我代表全體編輯部對曾經和依舊與CHIP同行的廣大讀者致以衷心感謝,而除了紙介質之外,我們在網絡和新媒體平臺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而且從2016年開始,CHIP雜志也開始更加大力推廣我們的電子版本,這樣同一本CHIP可以使用更便捷的方式或設備來閱讀。
年初,借助美通社平臺,我與多位媒體大咖進行了一場關于如何組織媒體內容的探討。由用戶貢獻內容的UGC模式近年來非常流行,無論是以頭條為代表的自媒體聚合平臺還是以虎嗅為代表的內容聚合平臺,搭建平臺、吸引別人來創(chuàng)作是他們共同的模型,“錯”與“對”模糊、平臺不再發(fā)表自己的定論是UGC內容的共性,因此激發(fā)了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相比之下,CHIP的內容組織更加傳統(tǒng),編輯會以業(yè)界熱點事件為新聞源,依據產品或技術價值來組織內容,將選題及立意作為要求分發(fā)給我們認可的專業(yè)作者,這些作者們都是行業(yè)內跟蹤某個領域多年的專家,不僅掌握一手信息,而且會憑借自己的經驗來撰寫有歷史、有縱深的內容,讓讀者看的過癮、看后有收獲。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因何然,以及掌握第一手的產品測試數據,是CHIP保持內容張力的核心價值,無論是在紙介質還是移動終端上。
回想到多年來一路倒下的同類型媒體,問題似乎表現在印刷成本高企和廣告收入縮水,而實質的核心原因是內容無差異化、表現形式不再引人,因而在新的生態(tài)中敗北,被逐步淘汰出媒體行列。在這些啟示下,保持科學的觀點、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拓寬適合包括移動互聯網在內的新媒體內容,將是今后一段時間CHIP的前行方向,相信我們獨特的價值依然會吸引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