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穎
摘 ?要:父親,無論在教育子女、家庭管理、社會角色上都占據(jù)重要地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父親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職能。當我們把目光轉向文學世界時就會發(fā)現(xiàn),從“父親”形象的變遷中,具體而微地體現(xiàn)了文化與文學間的互動?!叭浴边@個匯集宋元話本,也收入一部分明代人話本的短篇小說集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新鮮而富有時代氣息的父親形象。本文主要通過對“三言”父愛的異化與回歸,進而深入分析“三言”的價值與時代特色。
關鍵詞:“三言”;父愛的異化;父愛的回歸;馮夢龍
中圖分類號: I206.2 文獻標識碼:A
父親,肩負著撫養(yǎng)與教育子女、管理家庭的責任,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特別在封建社會,從國家禮法、倫理秩序、社會及家庭生活的各個層面,賦予“父親”絕對的權力。西方社會也同樣重視父親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法國學者拉康在他的“三界說”理論中,把先在于人之主體存在的外在、他者世界稱為象征界:象征界指向符號的、語言的、規(guī)則的世界,而“父親”被拉康論述為象征界的核心?,F(xiàn)實生活中的父親如此重要,當我們把目光轉向文學世界時,就會發(fā)現(xiàn),從“父親”形象的變遷中,具體而微地體現(xiàn)了文化與文學間的互動。
一、傳統(tǒng)社會父親形象的多維觀照
(一)從語言釋義上看古代社會對父親社會屬性的認識
“父”在甲骨文中,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舉著棍棒教子女守規(guī)矩的人是家長,即父親。漢·班固《白虎通義·三綱六紀》:“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薄墩f文》:“父,榘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這里給予“父”以飽滿的社會屬性:嚴厲地教育子女,管理家庭。
教育子女,管理家庭這一職責上,父與母有很大的不同。
《禮記·表記》云:“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迸c之相似,《毛詩正義》曾云:“樂以強教之,易以說(悅)安之,民皆有父之尊,有母之親?!边M一步將父母的社會角色區(qū)分出來,父親是尊貴的象征。
以上史料是從父親的生理角色、家庭地位、社會屬性等方面對“父”進行解釋。據(jù)此,我們稍作定義,所謂“父”,指的是生育子女并嚴厲教導子女的尊貴的男性家長。僅就釋義上看,可知古代社會對父親的社會屬性附加上嚴厲教育與尊貴的特性。
(二)從社會倫理上看,父親被賦予的權力
除了在家庭成員上規(guī)定父的至尊地位外,傳統(tǒng)社會還將父親的權威擴大到整個社會。在如何建構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的難題上,先哲們看中了家庭與父親。我國歷朝歷代都提倡忠孝,其目的在于將孝道運用于統(tǒng)治之中。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孝經(jīng)》便征引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庇帧俄n非子·忠孝》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薄案缸又?,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边@種社會倫理實際上肯定在家庭、家族內,父家長地位至尊,子對父要孝,要絕對服從,而目的是為了在國家社會上,臣民對君主要忠,要絕對服從,將子對父的孝推及到臣對君的忠,從而達到維護君主統(tǒng)治地位。所謂“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
二、“三言”之前的父親形象文學書寫與文化互動
(一)上古神話——父權的確立。
在遠古社會初期,那些著卓越能力的圣人,他們的出生描寫只提到母親,較少言及父親,所謂“圣人無父,感天而生”?!妒酚洝吩岬竭^東方太皞伏羲之母華胥氏履大人跡而生,炎帝是因其母女登感神龍而生,少昊是因其母親女節(jié)感流星而生,顓頊是因其母親女樞感流光而生,黃帝是因其母親附寶感雷電而生。《呂氏春秋·恃君覽》中也有記載:“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父親的地位被提高上來。這首先在“鯀禹治水”的神話中表現(xiàn)出來。傳說鯀死以后,三年不腐,以刀剖腹,腹中生禹。由此可知,在父系氏族社會中,原本女性的生育期也被父親剝奪了。在中國的遠古神話中有關于祝融與共工父子大戰(zhàn)的記載。戰(zhàn)爭的結果是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勝利了,父親戰(zhàn)勝了兒子。失敗的共工眼見失敗,他一頭向不周山觸去,于是天崩地陷,世界陷入一片黑暗與混亂之中。有趣的是,在希臘神話中,我們也看到類似的情節(jié)??寺逯Z斯是時間的創(chuàng)力和破壞力的結合體,他將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吃掉,兒子宙斯逃過一劫,后來救出自己的兄弟,并聯(lián)絡眾兄弟對父輩進行一場戰(zhàn)爭,最終宙斯和他的兄弟們取得了勝利。從這兩則神話中我們就能隱約看出兩種文化的差異:中國重視父輩,而希臘重視子輩。
此時期的父親形象以大禹為代表的“亦君亦父”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成了流傳千古的神話。中國傳說中的禪讓也體現(xiàn)出身為氏族首領的父親沒有私念,贏得了天下人的贊譽,這些圣人并沒有從自家利益出發(fā),而是以整個氏族的利益出發(fā),成了整個氏族人民的父親,“君”與“父”一體。三皇五帝、盤古、后羿等人都可以廣義地定義為中華民族之父。
(二)先秦兩漢時期——父權的確立與文學書寫的反差
這時期我國古代社會父權的至高無上地位已經(jīng)確立下來,但在文學書寫中卻呈現(xiàn)出極大的反差。
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總集《詩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鮮活的父母形象?!对娊?jīng)·魏風·陟岵》詩句中出現(xiàn)了父親與母親各自的形象,但都是想念孩子,期盼游子早日歸家。
在婚戀題材的詩歌中,《詩經(jīng)》一方面描寫出父母對子女婚姻的重要性,“兿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保ā洱R風·南山》)
另一方面也寫出“父母之命”對子女婚姻的束縛。《鄭風·將仲子》寫的就是一位女子深愛著那位小伙子,可是苦于父母和兄長的干涉,只好用委婉的方式讓那小伙子不要爬墻到家來約會。又如《鄘風·柏舟》這首詩寫了一女子對婚姻不自由的深切痛恨,女子已有了心愛的人,母親不認可,女子沒有辦法,只好怨天怨地怨父母。
《詩經(jīng)》中的父親形象略顯單薄,出現(xiàn)時與母親聯(lián)系在一起,少有獨立的形象。
秦漢時期,實行大一統(tǒng),封建家長制的權威越來越大,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保ā抖Y記·內則》)的明文規(guī)定。這時期的漢樂府民歌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以婦女形象最為鮮明,如秦羅敷、劉蘭芝等,也涉及到母親形象?!犊兹笘|南飛》中焦母的蠻橫無理,強行拆散恩愛夫妻,劉母較為慈愛,但關于焦父、劉父形象卻未描寫。在《上山采蘼蕪》中的棄婦,詩中未交待是何種原因,有學者推測是因為不悅父母,但卻未出現(xiàn)父母形象。也出現(xiàn)了《病婦行》中垂死不忘兒女命運的慈愛的母親,卻少有單獨的父親形象描寫。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父愛的覺醒
魏晉時期《世說新語》記載了一些較為生動真實的父親形象。這里面有用嘴含飯,回家后吐出喂養(yǎng)孩子的郗公,寒雪天和兒女們講解談論文章的謝安,也有兒子們偷酒服藥卻和顏悅色詢問的鐘毓之父,父子關系其樂融融。
干寶《搜神記》也出現(xiàn)了各具特色的父親形象,尤以疼愛子女的慈父描寫較多。“蔣濟亡兒”母親夢見陰間的兒子憔悴困苦,想找即將成為泰山令的孫阿求情。身為領軍將軍的父親蔣濟認為“夢為虛耳”,但在其母的再次要求下,派人打探消息,果然如同兒子所言,最終使兒子“轉為錄事”。蔣濟可以算是一位新型父親,《搜神記》將蔣濟這種為了兒子死后快樂盼望他人趕快死去的焦急心理描寫得很到位。為了趕快知道結果,蔣濟“從領軍門至廟下,十步安一人,以傳消息?!笔Y濟從父親角度來說,是一位慈父,但卻表現(xiàn)出自私的一面?!端焉裼洝愤€有一些這樣的父親,關愛疼惜子女。顏超父親知道其子可能夭亡,趕忙求救,終于使其子壽命延長到九十歲?!端焉裼洝肪硭暮赴嗟母赣H在陰間著械徒作,請求兒子為自己求情,免除勞役。兒子照做,沒想到胡母班的兒子去世,原來是胡母班的父親想念孫兒,就將孫子帶到陰間。胡母班的父親表現(xiàn)出自私的一面,但也是因為對孫兒的懷念。
(四)唐傳奇、宋話本小說——封建禮法的代言人
唐傳奇中涉及到的父親形象并不多,唐傳奇《李娃傳》常州刺史滎陽公是一位典型的官員父親。當親眼看見曾引以為豪的兒子因留戀風月,資財喪盡,成為挽歌郎以維持生活時,他惱羞成怒,狠心地將兒子剝光衣服,差點鞭笞致死,然后棄之而去。后來滎陽生在李娃的幫助下高中,父子和好如初,滎陽公將李娃娶過來做自己的兒媳。在滎陽公身上,我們看到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如何在門第觀念面前將兒子幾近打死,冷酷無情。封建門第觀念成了阻撓親情的一把利劍,將父子之情割裂。
《離魂記》作品中王宙與倩娘從小青梅竹馬,彼此把對方當作是終身的伴侶。倩娘的父親張鎰也答應“他時當以倩娘妻之”。但“后有賓寮之選者求之”,張鎰就答應了這門婚事。這門婚事在尊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中是不可更改的。倩娘之魂與王廟逃走后回來之事,被倩娘的父母“秘之”。
宋代小說中父親表現(xiàn)出對男女婚事的阻撓。宋話本小說《張生煮海》中東海龍王作為龍女的父親,以兩人門戶不當為由,阻撓女兒瓊蓮和書生張羽的婚事,最后在張生煮海的威脅下,不得已同意了女兒的婚事。此時的龍王以封建衛(wèi)道士的反面形象出現(xiàn)?!秼杉t記》描寫書生申純與表妹王嬌娘互生愛意,但因為當時朝廷明文規(guī)定,表兄妹不能通婚,申家托媒求婚,未能得到王嬌娘之父王通判的允諾,而且王通判迫于帥府的威勢,將女兒許配給帥府之子,王嬌娘想要自殺,家人無論如何開導,她也不為所動,終于以身殉情,申純聞訊,一病而亡。第二年清明,嬌娘父親來到女兒墳前,見一對鴛鴦嬉戲于墳前。后人慕名而來,憑吊感嘆,名之為“鴛鴦?!薄T斐蛇@則愛情悲劇的原因很多,如朝廷律令、帥府的逼婚等,但作者也指出王嬌娘之父“未諳男女所愿,蠢而凡庸”,對父親直接進行批評。
(五)元雜劇——父愛之光隱現(xiàn)
迎合市民趣味的元雜劇中既有蠻橫無理的父親形象,也塑造了很多慈父的形象。
《墻頭馬上》的裴行儉以才貌雙全的兒子裴少卿為榮,當他得知兒子在后花園七年時間不是看書,而是偷藏女人,并已生兒育女,氣得他怒斥兒子,趕走李千金。《拜月亭》王瑞蘭之父不理會女兒與書生蔣世隆已結為夫妻,強行將女兒帶回家,將女兒瑞蘭嫁給武狀元。
可以說,元雜劇中慈父形象對唐傳奇、宋話本小說有了很大的突破?!镀聘G記》中父親劉員外讓女兒拋繡球自由擇婿,不想打中窮秀才呂蒙正,于是他有悔婚之意。女兒執(zhí)意要嫁,他將女兒女婿趕走,又思念女兒,為女兒送衣送飯,暗中激勵女婿上進,又資助女婿進京趕考的盤纏?!稘O樵記》中的劉二公故意逼迫女兒與女婿朱買臣離異,以激勵女婿考取功名,終使女婿擔任太守又與女兒團圓。武漢臣的《老生兒》寫的是資財巨萬的員外劉從善無子嗣,女婿為爭得家財,迫害、排擠劉員外的侄子,還想暗害已經(jīng)懷孕的劉員外之妾。劉從善廣散家財,多行善事,終于得一老生兒?!陡]娥冤》中的竇天章是一位復雜的父親,他疼愛女兒,但生活的窘迫以及對功名的熱心追求讓他出賣了女兒,足見當時文人的窘迫,父女之愛不得保全的社會現(xiàn)實。
縱觀文學作品對父親形象的書寫,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1. 同母親形象相比,父親形象略顯單薄。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父親為了養(yǎng)家糊口,更多的在社會中活動,而母親多與子女相處,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時比較容易書寫;另一方面,人們的心理傾向多同情弱者,在“三綱五常”的體制下,母親是受壓迫者,母親在家中生活的委屈與卑微更能激起兒女們的同情,故而文學在母親形象書寫較多,也算是一種文學書寫的精神補償。
2. 從文學體裁來看,詩歌散文中的父親形象較少,唐傳奇中出現(xiàn)一些較為典型的父親形象。宋朝之后,市民文學興起,父親形象描寫也增多,但父親多作為配角出現(xiàn),形象塑造上一般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父親家庭教育,一類是父愛,或嚴或慈,更多的是出現(xiàn)在婚戀題材的作品中,對子女婚戀的影響。
3. 從時代來看,父親描寫或慈或嚴與社會密切相關。在秦漢大一統(tǒng)以及唐宋社會鞏固時期,父親出于家族及禮法考慮多維護封建權威,多為蠻橫型父親,如《李娃傳》中的滎陽公,表現(xiàn)出來父親不近人情的一面,而當社會禮法受到?jīng)_擊,社會動蕩時期,父親多表現(xiàn)出慈的一面,如魏晉及元代。
三、“三言”——父愛的異化與回歸
“三言”主要反映市民的日常生活,“極摹人情世態(tài)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其父親形象不但在數(shù)量上豐富(“三言”共120篇,涉及到父親形象的,其中《喻世明言》中有24篇,《警世通言》27篇,《醒世恒言》28篇,已經(jīng)超過一半的篇幅),而且在視角上有了新的突破?!叭浴备赣H形象涉及的階層較多,不但包括士人和官人,還有皇帝、龍王、巨商、小商小販、店主人、富豪財主、官差衙役、醫(yī)生、漁戶船家、農民、樵夫獵戶、匠人、窮苦人、乞丐、閑漢、盜賊、鬼怪等。因父親相比于其他家庭成員來說,具有更多的社會經(jīng)驗及人生閱歷,因此父親的婚戀觀、教育觀、社會道德、家庭倫理等方面認識,往往是時代和社會的認識。父親形象研究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具有社會價值、倫理學價值。
(一)父愛的異化
中國古代的文學敘述中,蠻橫型父親描寫較多。如舜的父親瞽叟,性格頑劣,經(jīng)常對兒子舜提出無理要求,并陷害舜。曾參之父曾皙也經(jīng)常毒打兒子,除斷瓜苗的小錯就將其子打得不省人事?!独钔迋鳌烦V荽淌窚铌柟騼鹤恿魬亠L月,差點將其鞭笞致死,《墻頭馬上》的裴行儉怒斥私定終身的兒子,趕走李千金?!栋菰峦ぁ吠跞鹛m之父不理會女兒與書生蔣世隆已結為夫妻,強行將女兒帶回家并不顧女兒意愿重新予以婚配,《張生煮海》中東海龍王阻撓女兒瓊蓮和書生張羽的婚事,《牡丹亭》中杜麗娘之父杜寶當失而復得的還魂后的女兒出現(xiàn)在他面前時他拒不承認,也不承認柳夢梅這個女婿,還主張將女兒打死?!都t樓夢》中的賈政,將“犯錯”的寶玉“堵起嘴來,著實打死”,還想“趁今日結果了他的狗命,以絕將來之患!”這些都是蠻橫型父親,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手中的懲罰權,嚴厲管教子女,強行拆散子女的婚姻。
“三言”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一些父親,對子女管教嚴格,從自已的意愿出發(fā),給子女帶來了不幸。如《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喻世明言》卷二)中阿秀之父顧僉事強行悔婚,間接導致女兒死亡。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李甲的父親李布政出場不多,卻是時時刻刻籠罩在上空的人物。李布政不問兒子意愿,直逼李甲歸家,這種專制蠻橫的做法造成李甲的懼怕與逃避。
《玉堂春落難逢夫》(《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王瓊官至禮部尚書,他將留戀風月的兒子趕出家門之外,不承認有這個兒子,后來明知王三官一心想的是玉堂春,卻聘劉都堂之女。
《梁武帝累修歸極樂》(《喻世明言》卷三十七)童太尉的女兒不肯成親,“太尉只依著黃家的日子,把小姐嫁過去?!?/p>
《吳衙內鄰舟赴約》(《醒世恒言》卷二十八)很能代表權威父親與子女意愿的沖突。荊州司戶賀章之女秀娥愛上長沙府通判吳度之子吳衙內,后秀娥夢見兩人幽會,被父母發(fā)現(xiàn)。父親不理會秀娥的苦苦哀求,將秀娥推上一交,把吳衙內“撲通”撇在水里。從夢中可以看出,這位癡情的女兒料定自己的這段私情必當遭到父親反對。
父親強行干涉子女的婚姻,也對子女握有生殺予奪之權?!杜R安里錢婆留發(fā)跡》(《喻世明言》卷二十一)錢婆留的母親懷孕期間家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異樣,這些怪事,讓錢公覺得不安,以為必然是妖物,留之無益,不如溺死,以絕后患。
(二)父愛的回歸
“三言”中雖然不乏父親的專制、獨裁,對子女的冷漠的描寫,但也有很多篇目描寫出父親對子女的脈脈情深。
父愛的表現(xiàn)一:疼愛子女的真情流露
因父親身負教育子女的重任,加上“父子之嚴,不可以狎”的認識,父親很少表露出對子女的疼愛,“三言”中很多父親卻難掩疼愛子女之心。
《吳衙內鄰舟赴約》(《醒世恒言》卷二十八)吳府尹之子吳衙內去鄰舟赴約。家人以為吳衙內丟失,把夫人哭得死而復生。吳府尹因沒了兒子,連官也不要做了。手下人再三苦勸,方才前去上任。后吳衙內回家,父子一見,驚喜相半。
《梁武帝累修歸極樂》(《喻世明言》卷三十七)梁主疼愛昭明太子。太子昏迷,梁主“亦不愿生了”。梁主身為高高在上的人君,將國家江山社稷拋之腦后,更看重骨肉親情。
父愛的表現(xiàn)二:珍惜子女性命,對封建禮法妥協(xié)。
“三言”中有一些父親因子女以死相逼或其他因素,承認了子女的婚姻?!叭浴敝形覀兛吹叫碌臍庀?,在面對孩子準備娶妻或進行改嫁時,能夠較為尊重子女的意向。以《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警世通言》卷二十二)為例。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警世通言》卷二十二)中船戶出身的劉有才的女婿宋金因病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老兩口將女婿拋棄,準備再招個女婿,女兒宜春堅決不同意,為丈夫守孝,以死明志,無論父母如何勸說,她的意志堅決,以至后來富商提親,大獻殷勤,“劉翁被女兒幾遍投水唬壞了,只是搖頭”,不敢替女兒答應婚事。
《吳衙內鄰舟赴約》賀司戶得知女兒與人私通,起初“氣得發(fā)昏”,夫人相勸后“沉吟半響”,最終改變看法,成全了女兒。
《閑云庵阮三償冤債》(《喻世明言》卷四)當夫人將女兒偷情并有了孩子一事告知太尉,太尉氣憤難消。去官府,怕女兒出丑,府門出丑,愛女之情還是占了上風,他問明女兒想法,替女兒安排好日后的生活。
在這里,那種不待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穴隙相窺、逾墻相從”的戀愛和婚姻,本應是“父母國人皆賤之”,卻意外地得到了父親相當程度的諒解和認可,這種寬容出于親情,對子女的愛,說明在那個時代的父母心中,已出現(xiàn)了對子女的愛高于禮法道德的現(xiàn)象。
父愛的表現(xiàn)三:對女兒的重視與喜愛。
同樣是懷胎十月,父母的結晶,對子對女的待遇卻很大懸殊。在宗法社會,男性比女性享受更多的特權,男性可以外出讀書、做官,實現(xiàn)人生理想、家族興旺的重任。而女子只能在家庭生活中活動。《搜神記》卷十九就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東越閩中有大蛇吃人,當?shù)赜猛嗉溃瑢房h李誕家有六女,無男,小女名寄,認為身為女兒“徒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早死”,自愿前往祭蛇。女兒自覺低男兒一等,將自身看得不值一文。
“三言”中的父親卻一改常態(tài),疼愛并細心教養(yǎng)女兒?!稄埿⒒惲粽J舅》(《醒世恒言》卷十七)過善因兒子不肖,越把女兒值錢,對女兒極為重視。《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警世通言》卷三十)諸老員外,生得如花似玉一位小娘子,年方一十六歲。若干人來求他,老員外不肯輕許?!跺X秀才錯占鳳凰儔》(《醒世恒言》卷七)高贊見女兒人物整齊,且又聰明,不肯將他配個平等之,定要揀個讀書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禮厚薄到也不論?!督鹩衽舸虮∏槔伞罚ā队魇烂餮浴肪矶撸┙鹄洗髳叟畠河衽缤鋵?,從小教她讀書識字,到十五六歲時,詩賦俱通,一寫一作,信手而成。更兼女工精巧,亦能調箏弄管,事事伶俐。
結論
可以說,“三言”父親形象塑造具有集中性、多樣性、時代性及思考性,具有啟后的作用。為了達到“喻”、“警”、“醒”的目的,對社會價值觀進行勸誡與引導,馮夢龍在父親形象塑造中,也塑造了很多傳統(tǒng)的、維護封建禮法的蠻橫型父親,但出現(xiàn)了大量鮮活的、反抗封建禮教、疼愛子女的父親形象。“已在試圖越過中世紀思維范疇的固有軌道,描繪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萌芽給社會的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以至習俗禮儀帶來的種種微妙變化?!毕M疚耐ㄟ^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父親形象探討,特別是“三言”中父愛的異化與回歸,能夠引起人們對父親問題的關注,而且有助于在現(xiàn)代社會中建構和諧健康的父子關系和家庭文化。
參考文獻:
[1] 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M].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 禮記正義·表記[A].十三經(jīng)注疏(全二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 毛詩正義·大雅·泂酌[A].十三經(jīng)注疏(全二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 [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金良年整理.孝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禮記[A].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中華書局,1980:2554.
[6] 馮天瑜.“三言”、“二拍”表現(xiàn)的明代歷史變遷[A].明清文化史散論[C].湖北: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4.
(本文審稿 ?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