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飛燕 錢呈祥
(1. 浙江省永嘉中學,浙江 永嘉 325100;
2. 浙江永嘉縣上塘中學,浙江 永嘉 325100)
?
歐姆表工作原理的簡化解析
肖飛燕1錢呈祥2
(1. 浙江省永嘉中學,浙江永嘉325100;
2. 浙江永嘉縣上塘中學,浙江永嘉325100)
摘要:指針式歐姆表的工作原理是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討論歐姆表時,一般是用教材上的原理圖,它是一個單量程的歐姆表,只適用于×1擋位.當我們探討歐姆表不同擋位的內阻時,應采用多量程歐姆表原理圖.本文運用簡化解析圖指出:歐姆表各倍率擋的中值電阻并不是依賴于調零電阻的調節(jié),而主要是靠改變并聯(lián)電阻來調節(jié),調零電阻僅起到微調的作用.
關鍵詞:歐姆表原理;簡化解析圖;中值電阻
1原理分析
圖1
指針式歐姆表的原理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如圖1所示,G是內阻為Rg、滿偏電流為Ig的電流表,R是可變電阻,也叫調零電阻,電池的電動勢是E、內電阻r.
當紅、黑表筆相接時,調節(jié)R的阻值,使E/(Rg+r+R)=Ig,則指針指到滿刻度,表明紅、黑表筆間的電阻為零;當紅、黑表筆不接觸時,電路中沒有電流,指針不偏轉,即指著電流表的零點,表明表筆間的電阻是無限大;當紅、黑表筆間接入某一電阻Rx時,則通過電流表的電流I=E/(Rg+r+R+Rx),Rx改變,I隨著改變,可見每一個Rx值都有一個對應的電流值I.如果我們在刻度盤上直接標出與I對應的電阻Rx的值,那么只要用紅、黑表筆分別接觸待測電阻的兩端,就可以從表盤上直接讀出它的阻值.
用歐姆表只能粗測電阻,使用時應合理選用量程,使指針指在刻度盤的中央1/3區(qū)域,若讀數(shù)偏大應換用較大的擋位;若讀數(shù)偏小應換用較小的擋位,且每次換擋之后都要進行調零,從而減小測量的誤差.多用電表歐姆擋測量電阻的方法:對于指針式多用電表,每換一次倍率擋都要做一次調零.調零就是把多用電表的紅表筆和黑表筆搭在一起,然后轉動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向零的位置.
筆者以MC系列多用電表為例,說明多用電表的讀數(shù),其第一條刻度線是電阻值指示,最左端是無窮大,右端為零,當中刻度不均勻.電阻擋有R×1、R×10、R×100、R×1k、R×10k各擋,分別說明刻度的指示要乘上的倍數(shù),才得到實際的電阻值(單位為歐姆).例如用R×100擋測一電阻,指針指示為“10”,那么它的電阻值為10×100Ω=1000Ω,即1kΩ.
由此可見,歐姆表各倍率擋的中值電阻并不是依賴于調零電阻的調節(jié),而主要是靠改變并聯(lián)電阻來調節(jié),調零電阻僅起到微調的作用.那么,小倍率擋換成大倍率擋,短接調零前,為什么指針偏右,通過表頭的電流比原來大呢?因為換成大倍率擋后,新中值電阻變大,電路干路上電流減小,電源內阻上的電壓減小,表頭所在支路電壓增大而該支路電阻不變,所以通過表頭的電流略有增大,要用調零電阻使指針回到零歐姆刻度.
2電路分析
圖4
如圖4所示,這是J0411型多用電表中歐姆擋的電路,用R0來代表電表中與其連接的其它部分的等效電阻.從表盤上看出電阻刻度的中值為“15”.它有四個不同的倍率擋,都用3V的電池組供電.W3為電位器,是用改變分流比的方法調節(jié)歐姆零點的.它以×1k擋為基礎設計,由電池電壓和中值電阻可知,微安表頭,R0、R16、W3這部分構成了一個200μA的微安表,其內阻為600Ω,所以這擋串聯(lián)的電阻器R17=14.4kΩ.使用一個特殊的雙刀開關K換擋,K置于×100擋,就將R18=1.67kΩ的電阻與×1k擋并聯(lián),使歐姆表的內阻減小為1.5kΩ.K置于×10和×1擋,則分別將R19=151Ω和R20=13.6Ω與×1k擋并聯(lián),使歐姆表內阻分別減小為150Ω和15Ω.
3案例分析
例1(2015年廣東高考):某實驗小組研究兩個未知元件X和Y的伏安特性,使用的器材包括電壓表(內阻約為3kΩ)、電流表(內阻約為1Ω)、定值電阻等.
(1) 使用多用電表粗測元件X的電阻.選擇×1歐姆擋測量,示數(shù)如圖5(a)所示,讀數(shù)為Ω.據此應選擇圖5中的(填“b”或“c”)電路進行實驗.
圖5
(2) 連接所選電路,閉合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從左向右滑動,電流表的示數(shù)逐漸(填“增大”或“減小”);依次記錄電流及相應的電壓;將元件X換成元件Y,重復實驗.
(3) 圖6(a)是根據實驗數(shù)據作出的U-I圖線,由圖可判斷元件(填“X”或“Y”)是非線性元件.
圖6
(4) 該小組還借助X和Y中的線性元件和阻值R=21Ω的定值電阻,測量待測電池組的電動勢E和電阻r,如圖6(b)所示.閉合S1和S2,電壓表讀數(shù)為3.00V;斷開S2,讀數(shù)為1.00V,利用圖6(a)可算得E=V,r=Ω(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視電壓表為理想電壓表).
解析:(1) 讀數(shù)為10,使用×1歐姆擋,故電阻為10×1=10Ω.RX約為電流表內阻的10倍,是電壓表內阻的1/300,可見待測電阻很小,故采用電流表外接法,即b電路.
(2) 當P向右邊滑動時,未知元件上分到的電壓增大,因此電流增大,電流表讀數(shù)逐漸增大.
(3) 由圖6(a)可知,元件X對應的U-I關系圖線為直線,元件Y對應的U-I關系圖線為曲線,即元件Y對應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并不固定,因此Y是非線性元件.
圖7
例2(2015年上海高考):圖7是一個多用表歐姆擋內部電路示意圖.電流表滿偏電流0.5mA、內阻10Ω,電池電動勢1.5V、內阻1Ω,變阻器R0阻值0—5000Ω.
(1) 該歐姆表的刻度值是按電池電動勢為1.5V刻度的,當電池的電動勢下降到1.45V、內阻增大到4Ω時仍可調零.調零后R0阻值將變(選填“大”或“小”);若測得某電阻阻值為300Ω,則這個電阻的真實值是Ω.
(2) 若該歐姆表換了一個電動勢為1.5V,內阻為10Ω的電池,調零后測量某電阻的阻值,其測量結果(選填“偏大”、“偏小”或“準確”).
(2) 該歐姆表換了一個電動勢為1.5V,內阻為10Ω的電池,調零后測量某電阻阻值準確,因為電源內阻的變化,可以通過調零電阻阻值的變化來抵消.
參考文獻:
[1] 曹猛,黃開智.歐姆表換擋原理的分析與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12).
[2] 殷邵燕.歐姆表原理的教學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