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煥晨
克里斯是哥本哈根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那天,他的轎車輪胎爆了,又沒有趕上公交車,只好選擇步行去上班。
走過熟悉的街口,他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正趴在垃圾箱上翻找著什么。垃圾箱對老人來說太高了,他踮起腳尖,上半身幾乎都沒在了垃圾箱里。過了一會兒,老人找出兩個礦泉水瓶,放到了隨身的袋子里。他的臉上沾滿了臟東西,可是他顧不上擦,又奔向了另一個垃圾箱。
看著眼前的場景,克里斯一陣心酸。再轉過一條街,克里斯看到了一個裸著上身的少年。少年和垃圾箱一樣高,他幾乎懸掛在垃圾箱上。少年鼓搗了半天,還是一無所獲,但是他不放棄,索性爬進了垃圾箱。幾分鐘后,少年冒出頭來,他的手里多了幾個白色的飲料瓶。
克里斯發(fā)現(xiàn),幾乎每條街都有拾荒者,有老人、兒童、婦女,他們個子都很矮小,有的還有殘疾,聳立街頭的垃圾箱就像一座座高山等待他們去征服。
第二天,克里斯寫出了一份關于改造城市垃圾箱的提案交到了主管城市規(guī)劃的上級手里,克里斯這樣寫道:為了幫助我們這座城市生活在底層的人們,政府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譬如發(fā)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金。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讓一些愿意自食其力的人得到應有的尊嚴。我考察了一下,哥本哈根幾條主街上的垃圾箱都有1.5米高,我建議把所有的垃圾箱的高度都降低30厘米,這樣拾荒者就不用為了得到一個瓶子灰頭土臉了。
克里斯充滿人情味的提案很快得到了上級的批復。一個月后,身高被壓縮了30厘米的垃圾箱出現(xiàn)在了哥本哈根街頭。設計者別出心裁,不僅僅縮小了垃圾箱,而且垃圾箱還可以翻轉,這樣拾荒者很方便就能撿到垃圾箱里的“寶貝”了。
30厘米也許很短,微不足道,可是從這縮短的30厘米里,我們看到了政府對弱勢群體的人性關懷,這30厘米的距離讓弱小者看到了自己不能被忽視的尊嚴。
(芳芳摘自《遼寧青年》2015年第9期,圖/周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