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佑欽
在湖湘近現(xiàn)代教育歷史上,有一位教育家特別崇尚民主教育理念,在辦教育過程中極力推行民主治校,被譽為“民主教育的先驅”, 在他所任職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的校史中,有一段話這樣評價他: “順應新文化運動的潮流,運用在國外考察教育的成果,進一步發(fā)展了一師的民主教育,并使之章程化、制度化……對一師建設有著卓著的貢獻,是繼譚延闿以后在一師最有影響最有作為的第二個校長?!?/p>
這位校長的名字叫孔昭綬??渍丫R,字明權,號競成,長沙瀏陽人,1910年畢業(yè)于湖南優(yōu)級師范學堂,曾留學日本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是一位“海歸派”教育人士。孔昭綬先后兩度擔任湖南第一師范校長。第一次是1913年春,在任上,他積極創(chuàng)辦技能會,提倡學生自治和自助。后因袁世凱稱帝,他出于義憤,發(fā)表反袁檄文,遭政府通緝,于1914年1月被迫東渡日本避難。第二次是1916年,他應湖南省長兼督軍譚延闿之邀重回一師任校長,在任上,他以“明恥”為校訓,大力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對學校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結果為軍閥張敬堯所不容,再度被迫辭職。他在湖南第一師范擔任校長的時間并不長,加起來不過三年半時間,但是,他在教育實踐中大力推行民主教育,開民主教育之先河,在湖南的近現(xiàn)代教育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而這一頁最精彩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部分應該是他和他的學生毛澤東的故事。
毛澤東是孔昭綬兩度擔任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校長時的學生。因為毛澤東追求個性解放,反對舊的教育制度,而被學校個別思想保守的教師、甚至是校長所不容。1915年,毛澤東因帶頭驅逐不受學生歡迎的校長張干一事而受到學校的“記過”處分,此后一個學年內連續(xù)三任校長對他的這一所謂“污點”都心懷成見,把他視為和學校對著干的“刺兒頭”,備加歧視。面對這種不公正待遇,骨子里有著強烈反抗意識的毛澤東,為了抗議校方對民主學風的壓制,在入學近4年、完成學業(yè)已過半的情況下,忿然提出退學申請。恰在這個當口,孔昭綬重回一師范擔任校長。
重回一師范赴任的第一天,孔昭綬就看到毛澤東的《退學申請報告》。他仔細看了退學申請,心想,第一師范是湖南的“亞高學府”,教學環(huán)境好,師資力量強,是湖南一流的學校,能來這里求學,委實不易??擅珴蓶|這位農民的兒子為什么要中途退學呢?此事蹊蹺,內中必有隱情,不能草率簽字,一定要查出個中原委。因為孔校長離開學校已有兩年,對期間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并不知曉,于是,他請來了一師范博物課教師方維夏,向他了解毛澤東的情況。方先生是一位開明進步的教師,他向校長介紹說,毛澤東其實是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只因對學校的教育方式和學校的某些作法有意見,引發(fā)了一些過激言行,受到了前幾任校長的非難。出于對校方的失望和反抗,不得已,他才選擇了退學這條自己不愿走的路。
聽完方維夏的介紹,孔昭綬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辦教育的主旨是為了培養(yǎng)對國家有用的人才,而據方先生所言,毛澤東正是一位可以造就的棟梁之才。學校的責任應當是不斷改革教育方式,創(chuàng)造更為民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其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成長,以便將來走上社會為國效力,而不能因為學校陳舊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育方式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甚而至于讓毛澤東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懷著失望的情緒離開學校。如果這樣的話,就是學校教育的失敗,也是老師的一種失職。不行,他必須找毛澤東當面談談,聽聽毛澤東對學校的意見,做做他的挽留工作。
孔昭綬正準備出門去找毛澤東,不料想毛澤東已經風風火火找到了校長辦公室,原來,退學申請報告久久沒批下來,他過來催辦。面對內心不平的毛澤東,孔昭綬請他坐下來,自己也挪過一把椅子坐在他的對面,師生兩人,四目相對,于是,便有了一次長時間的傾心交談。毛澤東直言相告,他不喜歡第一師范,盡管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比原來讀書的第四師范好得多。可是,在這個學?!耙庵静蛔杂伞薄俺潭忍?,儔侶太惡”“學校有很多規(guī)則,我同意的很少”。
他毫無保留地傾訴了進入一師后幾年來的諸多煩惱。他以為,學校開設的課程應該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而不是強求學生去適應學校的課程和教育方式。在一師范,學校教育幾乎全部是照搬日本的模式,最大的缺陷是課程多,學生負擔重,制約著學生鉆研真正的學問。第一師范是一所中等師范學校,應該有很強的師范性,允許學生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墒?,課程設置比普通的中小學要多得多,加之學校當局重視職業(yè)訓練,增設了農工商各科,就像一個“雜貨攤”,雜亂無序,主次不分。正因為這樣,許多必修課程與他的學習興趣發(fā)生了沖突。按他制訂的自學計劃,學習的興趣重點放在文學、倫理學、歷史學、地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上,對其他的課則不愿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更不屑去爭高分、滿分,所以,像數(shù)學、英語、音樂、美術這些他不感興趣的科目,成績自然就不太理想。然而學校的制度是按照分數(shù)來衡量學生各科成績的好壞,而他很多科目過不了“考試關”,這就免不了要招來一些任課老師的偏見和非議。
毛澤東繼續(xù)向孔校長傾訴說,以他倔犟的個性,這種不滿情緒,必將要爆發(fā)出來。因此,就有了去年的那場學潮,也就有了學校給他的記過處分!盡管此后不久,被驅趕的校長張干離開了一師,可一年當中連換三個校長,辦學方略卻一個不如一個,最后這位彭政樞校長,任職時間僅月余,終因學生反對而辭職。對此他感到失望至極,曾一天晚上到校長門口去了三次,準備請求退學。
毛澤東滔滔不絕地發(fā)泄了自己的不滿情緒,也陳述了自己要求退學的個中原因。最后,他對孔校長說:“我不愿意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第一師范不是我要尋找的求學樂土,所以我請求校長準許我退學……”
孔昭綬靜靜地聽完毛澤東的講述,深感這是一個性格獨特、頗有見地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已遠遠超出了一個師范生的認識范疇,甚至大大超前了師范教育的現(xiàn)實。因此,孔昭綬不想對他作什么空洞的說教,只是勸毛澤東不要急于作出退學的決斷,暫時在學校里等一等、看一看,相信到時候會作出最佳選擇的。
離開校長辦公室后,毛澤東把和新校長談話的內容,告訴了朋友蕭子升。蕭子升對老校長的人品能力是比較了解的。他告訴毛澤東,孔昭綬是位難得的好校長,他博學多才,辦學有方,十分愛護學生,在一師深孚眾望。因此他勸毛澤東,聽孔校長的,留下來,不要走。
不久,學校舉行了新學期開學典禮。在會上,孔昭綬飽含激情地作了激動人心的演講。他訴說自己從1914年1月為躲避北洋軍閥湯薌銘的追捕,被迫離開一師遠走日本,在異國他鄉(xiāng)對故土的眷戀和一個沒有國籍的人所遭受的屈辱,又慷慨激昂地談到自己立志興辦教育、振國興邦的夙愿。最后,作為新上任的校長,他面對全校師生提出自己這次重返一師的“施政綱領”:一定順應新文化運動的潮流,在一師推行民主教育,提倡自治、自動,改善教學環(huán)境,寬松學術氛圍,培養(yǎng)合格人才,以新的姿態(tài)樹立于長沙學界……
孔昭綬的講話,鼓舞了全校師生,臺下爆發(fā)出一陣陣掌聲。它像一襲和煦的清風,驅走了往日彌漫在一師的沉悶空氣,也掃除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許多進步師生心頭的陰霾。
于是,重新執(zhí)掌一師牛耳的孔昭綬,開始實施自己的“施政綱領”,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汲取在國外考察教育的成果,順應新文化運動潮流的辦學方法,堅持“崇尚民主”的辦學方向,主動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大力改革教育模式,提倡學生自主發(fā)展,推行學生自我管理的措施,從此,湖南第一師范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勃勃生機。
在孔昭綬的領導下,以培養(yǎng)學生自治自動能力為目的的組織和活動層出不窮:改組學友會,開辦工人夜學,創(chuàng)設學生志愿軍,舉行運動會,成立勞動會,加強職業(yè)培訓,實行修業(yè)旅行,等等。這些組織和活動,充分反映了孔昭綬為培養(yǎng)人才的辦學愿望,順應了當時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從此,以毛澤東、蔡和森為突出代表的一大批有為青年,把一師作為匡世救民的演練場,錘煉堅強的意志,砥礪高尚的品行,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卓越的才能,他們從早期參與這些有益的組織和活動起步,發(fā)展到后來投身于愛國和革命運動,走上職業(yè)革命家的道路,終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的領袖人物或領導骨干。
好的教育能培育和造就優(yōu)秀的人才, 民主教育就是好教育,在它肥沃的土壤上,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蕭子升、周世釗等,就是湖南第一師范這片滲透了民主教育思想的土壤里培育出的棟梁之才。特別是毛澤東,這一階段對于他意義非凡。在孔昭綬幾年的校長任期內,是他生活之路的轉折點,更是他輝煌人生的開端!實踐證明,毛澤東在一師這段時間的經歷,為他后來從事革命活動打下了全面而又堅實的基礎。1936年,毛澤東在陜北與美國友人埃德加·斯諾談話時曾說道:“我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生活中,發(fā)生的事很多,我的政治思想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在這里,我也獲得了社會活動的最初經驗?!?949年,毛澤東在北京接見當年的老同學時又講“我沒有正式進過大學,也沒有到國外留學,我的知識,我的學問,是在一師打下的基礎。一師是個好學校。”
學校校長不應該是制度權威,而應該是學生們感到可親可敬的良師和益友。一名校長當他融進了學生生活,走進了學生心靈,設身處地地想為學生想,這個時候,他才能作出符合學生需要的教育決策,在這種決策下實施的學校教育才會是成功的教育??渍丫R,這位民主教育的先驅,他在湖南第一師范三年多的治校經歷,為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提供了可供學習的范本。
(作者單位: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