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遠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家教育部接連頒發(fā)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一再強調要加強中小學的寫字教學。
筆者作為一名愛好書法的初中語文教師,就目前初中階段書寫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形成的原因及應對的策略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現狀調查
筆者于2013年下期接手新一屆初一,著手學生書寫情況的統計調查。筆者從11月份的期中考試中隨機抽取100份答卷,邀集本校10名語文老師,按漢字書寫的常規(guī)要求分為A、B、C、D四級進行評價,得A的10份,得B的21份,得C的44份,得D的25份。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出來,即優(yōu)秀的僅為10%,合格的21%,不達標的占69%。
由此可見,初中新生的書寫能力之低下,已令人堪憂,加強初中生書寫的系統訓練,刻不容緩。
二、 原因分析
1. 信息社會的沖擊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計算機等各種快捷方式的輸入已經在大多數場合代替了手寫字,從教育部門乃至整個社會對寫字越來越忽視、淡化,導致手寫能力日趨低下。
這一點從教學大綱中就可窺見一斑:1956年、1963年、1978年教育部頒發(fā)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上對初中寫字教學都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而在1986年以后的教學大綱中,僅僅把寫字的要求放在“寫作能力”的教學要求中去。在這一時期,學校強調了素質教育,強調了讀、寫、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書寫能力。
2. 應試教育的弊端
應試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師、家長滿足于學生完成作業(yè),答對作業(yè)。因升學壓力而產生的題海戰(zhàn)術,導致書寫只講速度而忽視了規(guī)范、端正、整潔,書寫教學更變成語文教學上可有可無的內容。有了如此急功近利的應試思想,誰還愿意把時間投入到寫字教學中去呢?因此,初中的書寫教學完全被忽視、被淡化,形成初中階段書寫教學的斷層。
3. 教師榜樣的弱化
書寫教學的專業(yè)教師缺乏,多數寫字課的開設形同虛設。大部分教師本身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漢字書寫的美觀度太低,不能給予學生最直觀的示范作用。同時因為本身書寫能力太低,無法指導學生,寫字課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位。筆者于榜樣的作用深有體會。上學前是因為父親的毛筆字寫得很漂亮,就有心加以模仿,上學時有幾個老師的板書整齊規(guī)范,一下課就照著在黑板上練習,長此以往,書寫能力大為提高,以致后來成為一名書法愛好者。
4. “無本、無序”的困惑
寫字教學應該有具體、統一、規(guī)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
“本”,即教本和寫字本,現行的新課程教材,對于書寫教學內容的編寫仍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老師們只能找來各種各樣的字帖,按自己的想法自行施教。寫字本也成問題,有采用“田”字格的,有采用“回”字格的,也有采用空白格子的,等等。
“序”,即科學的教學程序,無序的現狀主要表現為對待寫字教學的態(tài)度不一,教學程序各行其道。書寫教學存在著無目的、無計劃、無步驟等現象,盲目性、隨意性比較大。
三、解決方法
(一)認識書寫的意義,讓學生“想寫好”
每個學生都想寫好字,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這種內驅力究竟有多大?筆者覺得應該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去驅動。
精神層面,可從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書法發(fā)展的歷程,優(yōu)秀作品的展示及欣賞著手,讓學生具體地感知書寫之美;還有就是通過老師本身的書寫示范作用,讓學生直接產生臨摹的沖動,這是最原始的內驅力。就筆者所帶學生而言,一方面在教室布置、作業(yè)批閱、板書以及學生成績冊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呈現漂亮的書寫,另一方面經常以正規(guī)的書法作品作為禮物送給有進步的學生,學生進入辦公室也能最直接地感受習字的氛圍,這些都是有力的示范,能給學生帶來強大的寫好字的動力。
物質層面,一是通過對比考試的卷面分值,讓學生知道寫好字的必要性:在考試中能做對的,稱為“絕對分”,因書寫質量影響閱卷老師心理而產生的分數,可稱為“相對分”,語文這一科,即算是相同的答案,由書寫好的和書寫潦草的人寫出來,評卷結果會產生10分以上的差異,其他科目也會有同樣的情況。實施網絡閱卷后,各學科都有專門的答題紙,字跡太潦草、書寫不工整,都會影響到電腦評判,造成不必要的書寫失分;二是通過平時的競賽評比或班級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具有良好的書寫能力是一種優(yōu)勢,繼而產生真正下苦功去寫好字的決心。要讓學生懂得寫一手好字不但在學校教育階段,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許多用處:比如大學畢業(yè)參加招聘會,很多學生習慣了電腦打印,如果你能別出心裁,用一手漂亮的硬筆字來寫自己的簡歷,不但體現了個性,招聘的人會對你產生特別的印象,憑借著一手漂亮的字,你的起點就無形中比別人高出一截,一字之長可能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
(二)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生“怎么寫”
具體到怎么寫好字,這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筆者從2013年的調查之后就開始著手初中新生的書寫訓練項目,利用課余時間(每周三小時),系統學習書法史、書寫技法和速度訓練,經過兩年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已取得超乎預計的效果:參加學習的30人中,達到A級人數26人,其余4人也可達到B級,其中19人的書寫質量及速度,完全超出了高中生甚至成年人中書寫能力較強的人。
具體教學內容與流程如下:
1. 書法史、名家故事及作品簡介與賞析
取法乎上,其技居中。學生學習書寫,必須了解文字方面的歷史以及各種書體的特征,了解歷代書家的故事,博覽群書,做到功夫在字外,方可高屋建瓴,成為有文化的書者,而不是淪為純粹的字匠,從而彰顯規(guī)范漢字教育的核心理念——“書寫經典,傳承文明”。
2. 基本筆法及筆畫練習
具體到寫字教學,在實用領域,初期還是以楷書為主,成型以后可涉及行書。漢字基本筆畫的基本功一定要做扎實。橫豎撇捺折以及它們的變形形式,通過長期練習,要能在筆下熟練而快速地表現到位。
3. 結構分析與獨字練習
漢字書寫,說到底是一個空間分割問題。作為方塊字,平時強調“橫平豎直字寫方”,除了筆畫形狀到位,還要處理好字的結構,也就是筆畫的分布。再好的筆畫形狀,如果結構不合理,字也漂亮不起來。所以在掌握筆畫形態(tài)之后,要著重開始結構的分析與練習,從獨體字到組合字的各種形式,都要逐一練習,一一過關。
4. 標準作文格的整體練習與速度訓練
學校的日常書寫,多以作文格大小為最實用的標準。無論是作文還是閱讀理解,亦或其他科目的書寫,均可堅持這一標準訓練。筆畫和結構訓練到位后,字的大小變化并不是難事,稍作調整即可達到。在書寫質量達標的前提下,還要解決書寫速度的問題。按中、高考作文要求的字數和所給的時間進行計算,50分鐘內要完成800字左右的書寫,即每分鐘16字左右。這就要求學生在練習時,準確地找到自己的書寫質量與速度的結合點,訓練時間一久,就會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5. 作品檢驗與模擬考試真題測驗
系統訓練時間達到兩年左右,90%的學生可以進行結業(yè)測試:正規(guī)硬筆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和中考仿真模擬。學生的書法作品,在平時的訓練中,有10課時以上的創(chuàng)作指導以及示范賞析之后,要求學生在家模擬創(chuàng)作一次,對學生作品進行分析講評后,再在課堂上限時進行創(chuàng)作,絕大部分能到良好以上等級。而中考仿真模擬,要求的就是學生把握好書寫質量與速度的這個結合點,在中考考試的規(guī)定時間完成模擬,再進行卷面以及答題形式的講評,此項訓練一般是3-5次可達到美觀漂亮的標準。
(三) 運用多元評價,讓學生“輕松寫”
1. 學校評價
學??砂岩?guī)范漢字書寫納入學生的常規(guī)目標考核內容,采用各種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例如:期末試卷書寫規(guī)范工整占 5~10 分;階段性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及試卷;期末書寫等級段位認定等。
2. 學生評價
注重生生評價。在互相欣賞和點評中提升學生的鑒賞力和自我嚴格要求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寫好字的熱情。
3. 社會評價
充分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的漢字書寫活動與評價,定期舉辦 “親子書寫”“書寫進社區(qū)”“我?guī)蜖敔攲懘郝摗钡然有詴鴮懟顒樱?讓漢字書寫之美飛出學校,走向社會,服務社會。
在兩年多的漢字書寫系統化訓練中,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品行,掌握了熟練的書寫技巧,開拓了文史知識方面的視野,懂得了毅力是成長的基石,規(guī)范漢字書寫教育之路意義深遠。特作小述,以拋磚引玉,“書寫經典,傳承文明”,責無旁貸。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