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果
?
啟蒙先賢王元化
文/王果
王果凝神諦聽:王元化(右)暢敘反思與啟蒙的甘苦
王果詩人,著有《洪荒六記》《軛下》等多種作品集
元化先生是我尊敬的良師益友。我們同屬“胡風冤案”的受害者。劫后余生,時相過從近三十年。在之前的一九四七年,我在上海中華職業(yè)教育社擔任黃炎培秘書,對黃老與中共地下黨合辦的《展望》周刊,頗為熟悉。一九四八年秋,元化受命中共地下組織安排,到《展望》主持編務(wù),得到黃炎培的支持。而我當時已告別黃炎培秘書崗位,去了山東和蘇北老區(qū),與元化失之交臂。
一九五五年“胡風冤案”發(fā)難前的歲月里,我對元化僅夙仰其名,無緣晤敘其人。說明這一點,意在表白我對所謂“胡風集團”及“胡風分子”戴帽穿靴的異議。就我看來,當年被“胡風冤案”株連者大都基于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契合,這種契合程度有深有淺,時間有長有短,把思想的契合宣判為“集團和分子”,那是黨同伐異的需要和欲加之罪的方便。一九五五年“胡風冤案”發(fā)難二十五年后即八十年代初,“當高貴的神祗漸行漸遠/我們從地窖返回人間”(詩人木斧致王果),“胡風本人的徹底平反分三次實現(xiàn):第一次撤銷‘反革命’,保留‘資產(chǎn)階級文藝思想’、‘宗派主義’和‘政治歷史問題’;第二次撤銷‘政治歷史問題’;第三次認為胡風文藝思想未經(jīng)討論,不宜作結(jié)論,又認為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宗派問題復(fù)雜,不止一方有,亦不宜列入結(jié)論。至此,整個胡風事件才宣告結(jié)束,不過這已是他逝世以后的事了”(《胡風:三十萬言書》。綠原:《關(guān)于三十萬言的回憶與思考》)。
這才是真正的蓋棺論定。
歷史的步伐古往今來都是這樣迂回曲折過來的嗎?我又想到元化先生喜愛的南宋詩人楊萬里,想到他另首與《桂源鋪》審美意象上同一類型的七絕: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攔
一九七九年夏季,我從西北囚地來到闊別二十余年的上海,謀求平反。斯時才與元化相識。大約由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們一見如故。嗣后幾十年的近距離過從,受益良多,包括感悟和感動。
元化復(fù)出后勤于著述立說,每出版新書必題名落款惠贈。二○○四年面世的《清遠書屋筆札》,毛筆書法,宣紙布面,上題:“王果與我相交已近二十五年,彼此相知,情誼深厚,謹以此冊贈之,聊表寸心。”我有幸獲得元化先生遠行訣別前惠贈的最后一冊著作《沉思與反思》(2007年版)。僅這個書名,就浸透思辨能量。從而有益于人們的思想自覺升華。元化先生說,他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反思一詞的。他的反思完全出于個人自覺,由于思想受到生活的沖擊,引發(fā)了痛定思痛的反思要求。他的反思從四十年代起經(jīng)五十年代下半葉到九十年代,直面極左思潮根源和危害。這些靈魂的拷問對提升自我剖析客觀意義非凡。我不是學界中人,元化逝世后,我因病身體半殘,更趨孤陋寡聞。近讀陸曉光教授《論王元化新世紀第四次反思》(節(jié)錄)后,遐思聯(lián)翩。反思的前提是真誠和勇敢,反思的對象既涉已(自我)又涉彼(客觀)。一般說來,愛聽好話厭聞?wù)娧?,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的共性。而反思勢必涉及主客觀雙方的局限和時弊。元化先生以赤誠情懷和大勇氣概,把生活的存在置于理性的法庭面前重新審視。
“就一九七八年迄今整整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而言,王元化的典范意義在于,他對‘左的教條’和‘市場至上’兩種偏向都提供了有特殊份量的思想成果”(陸曉光)。薪盡火傳,王元化先生的道德文章,有以陸曉光教授為首的一批學人繼承弘揚,為此慶幸。行文
至此,不禁萌生一種感動:像王元化這樣勤于反思、誠于反思、勇于反思,執(zhí)著人文關(guān)懷的思想先驅(qū),在當代知識界,如果不是首屈一指,也是屈指可數(shù)。
元化先生傾身心投入的畢生四次反思,對我具有深切的啟蒙意義:反思和啟蒙是一個實質(zhì)內(nèi)涵的不同修辭表述。王元化研究專家夏中義教授在其撰寫的《王元化“思想—學術(shù)”襟懷解讀》約四萬字的鴻文中,把主人公思想學術(shù)歷程梳理成兩個啟蒙階段:自啟蒙(1956—1979年)長達二十三年;從焚琴煮鶴到鳳凰涅槃的二十三年。其重大啟蒙成果是《韓非論稿》。再啟蒙(1990—1999年)計十年。元化坦陳:九十年代是他反思的時代,直到這時他才擺脫了依傍,拋棄了長期形成的既定觀念,用自己的頭腦來認識世界,考慮問題。中義教授提示:“自啟蒙是王元化在立場方法層面剔骨還父,再啟蒙是在觀點層面削肉還母。后者比前者更具批判鋒芒,在學術(shù)上展示了更開闊的思想史圖景。從國學到西學,從本土到世界,王元化對盧梭《社會契約論》的解剖,實在是政治學層面對《韓非論稿》的縱深延展?!?/p>
中義教授的《王元化“思想——學術(shù)”襟懷解讀》發(fā)表于《上海文學》2004年3月號。此后不久我與元化先生晤敘時,表述了我的讀后感:夏中義通覽精讀了您的全部著作,鉆進去走出來,他的解讀見地精辟到位,文筆語言形象生動。元化首肯并緩慢地說:“我與中義交往不多。他花功夫?qū)懥藥兹f字長文,不容易啊!”稍許停頓后又緩慢地說:“我不在意人們對我的泛泛贊揚,還有那些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斷,我關(guān)注的是對我的理解。中義是理解我的朋友之一。他對有些問題的解讀,言他人之尚未言,點到為止,給人留下思考的空間。”
對于夏中義教授此篇《襟懷解讀》鴻文,事后和迄今我都有一點揮之不去的遺憾,作者在充分論述元化先生自啟蒙和再啟蒙的同時,卻有意疏略了八十年代主編《新啟蒙》的非凡經(jīng)歷。竊以為,王元化斯時主編的《新啟蒙》,至少代表了三十年代“一二·九”運動那一代老資格共產(chǎn)黨人中先驅(qū)者們的思想導(dǎo)向,他們的聲音具有不可代替的意義和作用。長期以來,啟蒙一詞為一些敏感癥患者所忌諱。其實,啟蒙就像人們每天晨起必洗臉,馬路每天需清掃一樣,何諱之有?從八十年代王元化主編《新啟蒙論叢》的風雨滄桑中,我深切體會:當代學人中的先驅(qū)者,如何突破權(quán)勢體制的石罅開拓獨立思考天地,如何超越市場功利和傳統(tǒng)說教包圍守護自由思想陣地,更是戛戛乎難矣!
元化在一九九四年《自述》一文中寫道:“一位友人曾從我的書中摘出這樣一些句子:‘人的尊嚴愈是受到凌辱,人的人格意識就愈會變得堅強起來。這是施加暴虐的人所不能理解的?!枷胧枪殴值臇|西。思想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思想也不是暴力可以摧毀的。’……他認為這些見解不是來源于讀書,而是直接來自閱歷。這話是不錯的。生活經(jīng)歷激發(fā)了思考?!痹@里提及的“一位友人”是指王果。我很欣慰,他把我們平日傾訴的心靈相契的片斷,記入他的《自述》中。兩年前的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元化在致我的信中云:“我歡迎你來談?wù)?。我的接觸面雖不狹窄,但談得來的朋友不多。我們大概都是處于文藝界之外的人物,屬于一無所求那一類。你最近還在寫詩么?”
“思想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思想也不是暴力可以摧毀的?!边@一驚世駭俗論點提示的淵源,元化在《九十年代日記》中有所交待:“一九九三年五月三十一日,《解放日報·讀書副刊》編輯查志華來索稿。我以《思辨發(fā)微》序交她,這篇序是我著力寫的。序中談到王船山知情意之說。下面我作了這樣的發(fā)揮:‘思想是古怪的東西。思想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思想也不是暴力可以摧毀的?!磶?,這位編者將此稿退回?!?/p>
元化先生的文字洛陽紙貴,何以退稿?從《思辨發(fā)微》序有關(guān)段落可窺其端倪:“人的尊嚴是不可侮的。青年時代,我從一本通俗小冊子里讀到伽利略的事跡,我一直記得伽利略贊地動說受到教廷審判宣告自己錯誤的情景。當這一切完畢以后,他懷著屈辱站起來說:‘可是地球還是動著的!’至今我一想到這事,我的心仍會感到顫栗。思想是古怪的東西,思想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思想也不是暴力可以摧毀的?!?/p>
看來,元化先生從青年時代到年逾古稀,悠悠幾十年來一直念念不忘伽利略冤獄事件。七十二歲時的一九九二年二月,他寫下了追懷伽利略的上引那段動情文字。伽利略于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一日蒙冤三百六十年后,獲梵蒂岡教皇平反。不平常的一九九二年,伽利略——王元化,冥冥之中似有一種超越時空的神奇因緣一線相牽。天文學大師如在天國有靈,我以為,他會首先想到東方上海的學人王元化,說一聲:朋友,你是我學說和信仰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