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新
【摘要】 目的 分析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護理觀察。方法 40例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患者接受優(yōu)質護理,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進行比較, 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結果 送檢結果顯示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 占70.00%, 革蘭陽性菌占20.00%, 真菌占10.00%。實驗組護理效果及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QLQ-RC38評分得分中身體形象、對未來的期望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優(yōu)質護理在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的護理中顯著療效, 且能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護理的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結腸癌;腸瘺;腹腔感染;致病菌;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62
結腸癌是發(fā)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多發(fā)于40~50歲人群, 結腸癌在臨床上的治療一般以手術為主[1]。本文就針對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和護理進行分析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的患者40例, 其中男21例, 女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過結腸癌手術, 且確診為腸瘺致腹腔感染。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實驗組患者男12例, 女8例, 年齡35~78歲, 平均年齡(60.58±6.27)歲;對照組患者男13例, 女7例, 年齡37~81歲, 平均年齡(60.95±6.10)歲。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并簽訂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致病菌檢測方法 在無菌操作下, 將兩組患者感染處細胞制作送檢標本對其進行培養(yǎng), 對病菌進行分析匯總。
1. 2.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患者接受優(yōu)質護理,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患病時間長, 給患者身體和心理上造成嚴重的傷害, 患者會有抑郁、焦慮等癥狀, 甚至不相信醫(yī)生和護理人員[2]。護理人員應該鼓勵患者, 多陪伴患者, 多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 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懷和溫暖。②腹腔引流管護理。將患者漏出的腸液引出體外, 防止腸液積聚于腹腔形成膿腔。引流管的護理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暢, 不能受壓或者扭曲。將引流管固定好, 避免移動。在引流時, 要注意沖洗液的滴速, 要保證傷口或黏膜接觸部位與引流管的清潔, 防止感染[3]。③加強基礎護理和營養(yǎng)支持。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的患者一般有腸梗阻的存在, 需要禁食禁水, 給胃腸道減壓, 還要接受抗感染、應用生長抑制等治療, 護理人員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心率、意識狀態(tài)等生命體征, 如果有異常情況出現, 應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相關的處理, 要保持患者的個人衛(wèi)生, 定期更換床單被罩, 協助患者翻身, 給患者拍背促進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暢[4]。
1. 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QLQ-CR38評分并進行比。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情況 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 占70.00%。革蘭陽性菌占20.00%, 真菌占10.00%。
2. 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所有患者均得到顯著的療效和預后, 順利出院, 無一例患者死亡。對照組患者中16例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3例無明顯效果, 1例死亡, 兩組臨床效果,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QLQ-CR38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QLQ-RC38評分得分中身體形象(77.44±14.25)分、對未來的期望(67.35±27.64)分優(yōu)于對照組的[(65.36±24.02)、(61.25±25.23)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癥狀量表和子條目中的泌尿癥狀、化療副作用、胃腸道癥狀、與補鉀治療相關的問題、體重減輕分別為[(13.24±10.75)、(16.13±12.38)、(15.19±13.85)、(21.43±14.84)、(34.32±18.24)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22.34±15.21)、(19.53±15.43)、(20.29±17.36)、(38.45±14.36)、(41.65±22.98)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腔感染是腸瘺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其死亡率達到92%, 了解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病菌, 對癥下藥聯合科學有效的護理, 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結腸癌切除術是目前臨床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 相較于其他臨床治療, 手術切除結腸癌療效顯著, 病程較短, 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 且存在一定的術中死亡風險, 患者對于結腸癌切除術普遍存在恐懼心理, 在手術前可出現各種應激反應, 如焦慮、抑郁, 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治療效果的取得, 部分患者甚至逃避治療消極對待, 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嚴重危害自身的生命安全。
本文結果表明, 結腸癌術后并發(fā)腸瘺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 占70.00%, 革蘭陽性菌占20.00%, 真菌占10.10%。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通過對患者的優(yōu)質護理, 得到顯著的療效,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護理的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向國.切開掛線聯合置管沖洗術治療復雜肛瘺的臨床研究.湖南中醫(yī)藥大學, 2012.
[2] 孫秀英, 于艷麗.改良低位切開高位掛線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臨床觀察.河北中醫(yī), 2013, 5(21):793-794.
[3] 姚愛華.復雜肛瘺的最佳手術治療方法研究.中外醫(yī)療, 2013, 29(15):73-74.
[4] 喬麗敏, 趙力群, 黃曉紅.美辛唑酮紅古豆醇酯栓用于肛腸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4):157-158.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