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彧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草原上,兩條棕鬣狗好不容易捕獲了一只跳羚,滿心歡喜地準備大吃一頓。一只身長不到1米的小野獸突然沖了過來,它又長又扁的身體下方滿是濃密的黑毛,背部和頭頂還覆蓋著白色斗篷般的灰白色細毛,一對圓圓的小耳朵和翹鼻頭中間的那雙小眼睛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驟然現(xiàn)身的不速之客毫不遲疑地邁著四條又粗又短的腿,低著頭旋風般地直撲棕鬣狗的獵物。面對這個看起來有點不自量力的挑戰(zhàn)者,身高體壯的棕鬣狗們毫不猶豫地與其展開了難解難分的奪食大戰(zhàn)……
懷揣一顆無所畏懼的心
敢于挑戰(zhàn)兇殘的棕鬣狗,一定不是等閑之輩。不錯,它就是縱橫南亞、西亞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區(qū),號稱“世界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蜜獾。
蜜獾體重只有10千克左右,粗壯的身體卻蘊藏著無窮的能量。濃密、光滑的皮毛像防彈衣一樣堅韌,皮膚最厚實的部位足有6毫米,連雄獅都很難咬穿。別看蜜獾個頭不大,卻擁有一顆無所畏懼的心。在它的詞典里,沒有“害怕”一詞。它敢于對抗荒野中的任何一種動物,即使面對獅子、花豹這樣的強敵,同樣會怒吼著奮戰(zhàn)到底??茖W家曾觀察到,一只蜜獾獨自對抗6頭年輕力壯的雄獅,最終奇跡般地全身而退。
為了吃,連命都不要
白天,蜜獾喜歡宅在自己挖的地下洞穴里。夜間,它們四處游蕩,不論昆蟲、巖蟒,還是漿果、塊根,都是它們的“菜”。餓得發(fā)慌的蜜獾會搖身變成狂熱的戰(zhàn)士,不計后果地搶奪胡狼、鬣狗或是豹子的食物,甚至敢于闖進獅群中去拖一塊肉。蜜獾好斗的惡名,恐怕就是肚子餓惹出來的。
眼前這只蜜獾肯定餓瘋了,竟敢去搶一條大眼鏡蛇剛抓的老鼠。吃完老鼠的蜜獾似乎還有點不滿足,又貪婪地向眼鏡蛇撲了過來。眼鏡蛇奮起反抗,一口咬住了蜜獾。蜜獾敏捷地扭身咬住眼鏡蛇的腦袋,麻利地將其扯成了兩截。片刻之后,致命的蛇毒終于發(fā)揮了威力。蜜獾昏昏沉沉地倒下了,蜷縮在地上一動不動。
2小時之后,蜜獾搖了搖腦袋,居然若無其事地爬了起來。蜜獾體內(nèi)的天然抗蛇毒物質(zhì)已經(jīng)分解掉了劇烈的蛇毒,睡上一大覺的它居然滿血復活了。遭遇擁有排毒天賦的蜜獾,可憐的毒蛇很難逃脫成為大餐的命運。
甘甜的蜂蜜對蜜獾有著至高無上的吸引力,它們的名字也因此而來。沒有什么動物敢于直面成千上萬只憤怒的非洲蜜蜂,膽大包天的蜜獾卻是個少有的例外。一旦發(fā)現(xiàn)野生蜜蜂巢,蜜獾會不顧一切地沖過去。蜜蜂有毒的針無法刺穿蜜獾的厚皮,可鼻子就倒霉了。不過,沒關系,蜜獾對蜂毒同樣有著強大的免疫力,揉揉鼻子繼續(xù)戰(zhàn)斗!多數(shù)情況下,蜜獾都能夠成功地摧毀蜂巢,飽餐甜美的蜂蜜和蜜蜂幼蟲、蜂蛹之后,揚長而去。
四肢發(fā)達,頭腦不簡單
貪吃好斗的個性,使人覺得蜜獾是個頭腦簡單的家伙。其實,蜜獾的智商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淡色歌鷹常常圍觀蜜獾挖掘鼠洞的行動,如果老鼠從另一個洞口逃走,愛占小便宜的歌鷹就乘機抓起老鼠遠走高飛。吃過多次悶虧之后,狡猾的蜜獾會找來一位同伴假裝挖洞,吸引歌鷹落在附近的樹樁上尋覓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老鼠,自己卻悄無聲息地潛行到樹樁后方,把自以為是“黃雀”的歌鷹一舉擒獲。
如果附近沒有同類,蜜獾就會尋求與其他動物合作。蜜獾家族和一種叫響蜜鴷(liè)的灰色小鳥有著奇妙的伙伴關系。每當響蜜鴷發(fā)現(xiàn)一個蜜蜂巢,就會“喳喳”大叫,吸引蜜獾。機靈的蜜獾就會緊跟著追趕響蜜鴷,很快找到夢寐以求的蜂巢。蜜獾成功地摧毀蜂巢后,兩個小伙伴就開始分享甜蜜的大餐了。
名副其實的“越獄之王”
蜜獾還是一位高超的工具使用者。生活在南非莫荷羅荷羅野生動物康復中心的蜜獾史道佛和它的伙伴都是被人類養(yǎng)大的,可它們“吃貨”的本性一點沒有改變。只要一有機會,它們就溜進康復中心的廚房里大肆偷竊食物。
開始的時候,受罰的蜜獾們被關在一個大鐵籠里。兩個小家伙很快學會了擰開固定籠門的鐵絲,然后打開插銷逃之夭夭。后來,人們把它們轉(zhuǎn)移到很高的水泥圍墻里。它們或是用石塊、泥團堆在墻邊墊腳,或是用垂下的樹枝搭橋,仍然一次次順利地脫逃。工作人員遺忘的掃帚、鏟子等,都被聰明的它們當成了脫困的“梯子”。
我們很少有機會在動物園里看到這樣滑稽的蜜獾,這不是因為它們的伙食費太高,也不是因為它們不好伺候,而是想留住這些智商超高的“越獄之王”,實在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