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華
我們?yōu)槭裁匆燥垼吭蚝芎唵危I了唄!人體在不停地進(jìn)行著新陳代謝,需要從食物中獲取新的物質(zhì)和能量。
不管消化道有多長,食物的吸收最終由小腸黏膜上皮細(xì)胞和其周圍的毛細(xì)血管完成。可它們無法接受比自己個頭大的食物,因此食物只好在消化道的旅行中越變越小,而食物在人體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口腔。
食物尚未入口,人體已經(jīng)調(diào)動起視覺、嗅覺這兩種感官,甚至大腦也整理出了對食物的第一印象。在饑餓的狀態(tài)下,食物的色、香、味更加誘人。食物的顏色、形狀、氣味是原始人類判斷食物是否有毒或腐爛、果實是否成熟的信號,但也成了現(xiàn)代一些人挑食、偏食的借口。
牙齒:讓食物變得體無完膚
唾液總是最積極的。在你咬下第一口食物之前,三對大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以及口腔壁上的許多小黏液腺已經(jīng)望梅止渴般地開始工作了。而后,你張開了嘴巴,讓上下牙齒進(jìn)行了一次有力的碰撞。作為人體最堅硬的器官,牙齒是破拆食物的第一道物理工序。
根據(jù)牙齒的形態(tài)特點和功能特性,人類的牙齒分為切齒、犬齒和臼齒,即門牙、犬牙和磨牙,分別用來咬斷、撕裂和磨碎食物,上下頜骨和咀嚼肌則賦予咀嚼動作以力量。人類使用火后,吃飯不再費勁了,上下頜骨、咀嚼肌和牙齒紛紛退化了一些。于是,現(xiàn)代人的面容比古猿類及黑猩猩的面容秀美了很多。
舌頭和唾液:食物混合攪拌機(jī)
牙齒是食物在口腔中遭遇的第一層磨礪。不過,在口腔中,食物遭遇的可不只是這一次“蹂躪”。接下來,舌頭和唾液將相繼出場。
舌頭是唯一能品嘗食物味道的器官。舌頭表面密布的味蕾能感受食物的酸、甜、苦、鮮、咸,幫我們形成對食物或美好或厭惡的記憶,從而在進(jìn)化史上讓人類有效地選擇食物。在破拆食物的過程中,舌頭是個很好的攪拌器。
唾液,也稱為口水,古時被稱為“金津玉液”。一個人每天分泌1 000~1 500毫升的唾液,相當(dāng)于2~3瓶礦泉水那么多,大部分唾液被吞咽到了胃里;而牛、羊等食草動物每天唾液分泌量多達(dá)體重的1/3。在唾液的潤滑下,食物變得更加易于溶解和吞咽。當(dāng)食物和唾液在舌頭的作用下攪拌在一起后,藏在唾液里的生物化學(xué)“工程師們”就披掛上陣了,例如著名的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
在口腔里,食物中的糖類接受了第一次破拆。唾液淀粉酶會將食物中的淀粉分解為麥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所以,細(xì)嚼慢咽面食時,我們會感到絲絲甜味。
口腔是對外開放的,即使在最清潔的狀況下,也生活著很多種類的細(xì)菌。溶菌酶會同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黏蛋白、黏多糖一起,對混入食物和口腔中的細(xì)菌進(jìn)行一定程度地滅殺。
吞咽:離開口腔
在咀嚼到一定程度后,食物就要被吞咽,離開口腔了。在會厭軟骨這個“交通警察”的幫助下,食物順利地繞開了氣管,進(jìn)入了食道,隨后到達(dá)胃部,開啟了另一段人體旅行,同時也開始了進(jìn)一步的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