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風(fēng)
渾圓的石頭被夜露打濕,更滑溜了,我把小龜放上去,它還沒來得及站穩(wěn),便一下子滑入水中。它似乎大吃了一驚,四肢胡亂地劃拉了一陣兒,才掌握好平衡。它轉(zhuǎn)過身游近岸邊,浮出水面抬起頭,小小的黑眼睛眨呀眨,看看我,又看看我先生,疑惑不解的神情,像個被遺棄的孩子,一副無辜受傷的樣兒。
我被它的神情打動,心忽然就疼了,有些依依不舍,一絲后悔也涌上心頭,不是后悔把它放生,而是后悔把它放生在這里。這是森林公園里最大的一個池塘,入門便可看見,池面開闊,水質(zhì)清幽,三面被山坡綠樹環(huán)抱,一面緊挨著廣場,我把小龜放下去的地方,正好在廣場邊上。小龜比我的手掌略大一些,殼是褐黃色的,在倒映藍(lán)天白云的碧綠池水中很顯眼。若以欣賞的角度,這絕對是搭配完美的景致,可是若有人想抓它,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我沖小龜揮手,告訴它離開岸邊,最好游到遠(yuǎn)處的山腳下,小龜完全不理我,反而不斷劃拉著離岸邊更近了。先生彎下腰,打算把它抓起來,放到另一個更偏僻的池塘中。指尖剛要碰到它,它卻猛然沉下去,游出幾米遠(yuǎn),浮起來,再掉頭游近岸邊,和先生對望,如此幾次三番,才潛入深水,過了好一會兒,從數(shù)米外露出頭,停在那里,看著我們,良久。
我提著的塑料袋里還有兩只同樣大小的龜,考慮到安全問題,我不敢再放生在這兒。另一個更偏僻的池塘,在公園中部的山坳里,四面環(huán)樹,只有兩個窄小的空檔可以靠近,石砌的岸高出水面不少,伸手難以碰觸。先生曾在這個池塘里放生過一只龜,那只龜大得多,黑褐色,體重超過一公斤。
池塘北部和山溪相連,我把兩只小龜放在溪間供人行走的腳踏石上,其中一只很快便潛入水中,順著淺淺的溪水向前游,沒花多少時間便到了池塘邊,它毫不猶豫地滑入池塘,自由自在地游了一番,才浮出水面。另一只停在腳踏石上,縮起四肢,好像睡著了。我對它說:“趕緊到池子里去,從此自由了。”它還是無動于衷。把它抓起來放到池塘邊,它也不動,我用手推,它才勉強(qiáng)往前動彈,我只好推它入水。即便到了水中,它也毫不興奮,緩緩打了幾個旋兒,才慢慢潛入深水。
放生的4只龜,都是朋友送的,在家里養(yǎng)了一段時間,終不忍心讓它們脫離大自然生活著,于是,都選擇了放生。離開時,我和先生又去看大池塘里的小龜,平靜的水面上,再尋不見它的影子。彼時,它幾次三番去而復(fù)返,是表達(dá)依依不舍嗎?不見它的身影,我反而感到安慰,這證明它能在這里自由生活,與自然和諧共處吧。
選自《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