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的對外貿易和國際合作與交流
(續(xù)上期)
第二節(jié)陶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1陶瓷技術輸出與國外建廠
唐代以來,中國瓷器大量運銷到世界各國,制瓷技術也影響到許多國家,尤以對鄰近國家的影響最為顯著,如,東北鄰邦的朝鮮、南方的越南、泰國等。中國文化傳至日本,開始以朝鮮為橋粱,至隋、唐時代,日本始有施釉之陶器。日本學習中國制瓷方法,自己燒造瓷器始于南宋時期。
埃及是最早仿造中國瓷器的西方國家。在法特米王朝(969~1171年,相當于我國宋代)就開始仿造宋瓷。西亞各國的制陶技術都源出埃及,但以后因受中國瓷器的影響,又都仿制中國瓷器。伊拉克、波斯、敘利亞、土耳其等國都仿燒出瓷器。
阿拉伯人把燒瓷技術首先帶入歐洲的西班牙,之后在15世紀又把制瓷方法傳播到意大利,為歐洲的制瓷歷史開辟了一個新的紀元。后來,意大利人把制瓷方法傳遍歐洲各國,包括荷蘭、法國、德國、奧地利、英國等地。德國陶瓷的制造原取法于羅馬,開始只燒造各種陶器。1708年德國人研制成功硬質瓷,這是西洋仿造中國瓷器最先完全成功的案例。1710年,設窯于德累斯頓附近的邁森(Meissen)專造白瓷,出品尤佳。之后,歐洲各國相繼成功地燒造出硬質瓷,從而漸漸減少了對中國瓷器的依賴。
中國瓷器及其燒造技術在全世界的傳播,對于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20世紀60~70年代,我國實施了些對外援助項目。在老撾、越南、阿爾及利亞等國援助建設了日用陶瓷工廠。
1965~1970年,云南省代表我國政府,援建老撾兩座年產50萬件日用陶器廠和越南兩座年產300萬件日用瓷廠。
1972年6月,中國援建阿爾及利亞的蓋爾馬陶瓷廠投產。燃料采用當?shù)厣a的石油制品。燃油技術的開發(fā)應用,不僅降低了該廠的生產成本、增進了兩國的友誼,而且也促進了中國陶瓷窯爐在油燒技術方面的進步,為即將到來的燒油時代作了技術準備。
2引進現(xiàn)代陶瓷生產技術及成套裝備
1923年,唐山啟新磁廠從德國引進陶瓷生產用設備,如球磨機、泥漿泵、磁選機、電磁壓機等設備,成為中國第一家使用陶瓷進口設備的陶瓷工廠,開啟了我國陶瓷生產機械化的新紀元。
1949年以后,為了建成我國的陶瓷工業(yè)體系,由國家組織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的陶瓷生產新技術。在電瓷行業(yè)引進了西安高壓電瓷廠,在日用陶瓷行業(yè)引進了景德鎮(zhèn)瓷廠,對推動這些行業(yè)的技術進步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79年后,在建筑衛(wèi)生陶瓷行業(yè)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持續(xù)了大約10年的現(xiàn)代技術、裝備引進狂潮,并且有許多合資或獨資公司、企業(yè)進入中國。之后,通過消化吸收和再創(chuàng)新,使我國成為建筑衛(wèi)生陶瓷及其生產裝備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
2.1引進西安高壓電瓷廠
1953年,根據(jù)中蘇兩國政府協(xié)議,由前蘇聯(lián)援建的中南高壓電瓷廠及東北電工十廠的避雷器車間,在湖南湘潭成立高壓電瓷廠籌建處。為配合西安“電工城”建設,1954年2項援建項目合并遷移,成立西安高壓電瓷廠籌建處,1958年投入試生產,1960年全部建成,成為我國電瓷行業(yè)五大生產基地之一。該廠屬綜合性瓷絕緣子生產企業(yè),生產品種包括線路瓷絕緣子、電站電器瓷絕緣子、套管等。自1978年以來,先后引進了美國貝克萊窯爐公司的等溫高速噴嘴抽屜窯、瑞典lF?公司的等靜壓成形制造技術及關鍵制造設備、德國ф750立式練泥機,棒形、瓷套成形全面采用數(shù)控修坯機,所有窯爐均為全自動天然氣窯爐。擁有全國最大的等靜壓瓷套生產線,可一次成形高2.5 m、直徑0.8 m的整體瓷套,可生產百萬伏的棒形絕緣子和各類電器瓷套,擁有技術先進的高壓試驗站。
2001年9月,西安高壓電瓷廠于以“債轉股”的方式改制并更名為西安西電高壓電瓷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于中國西電集團公司。產品全部采用國家標準和IEC標準,是我國超(特)高壓輸配電設備配套用電瓷絕緣子產品生產、研制的主要基地,是國內有影響力的電瓷絕緣子專業(yè)生產公司。
“十一五”期間,西安西電高壓電瓷有限責任公司加快了超(特)高壓等高新技術電瓷絕緣子產品的開發(fā)力度,重點開發(fā)了一批交流1 100 kV、直流±500~±800 kV等高端產品,并使交流500 kV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這些產品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多年來,西安西電高壓電瓷有限責任公司為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先后為二灘、小浪底、泰山核電站、三峽送出工程,以及國家重點示范工程青海官廳——蘭州東750 kV變電站、國內第一條1 100 kV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靳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等,多項國家重點輸變電工程提供了大量產品,并為國內秦山、嶺奧、連云港核電工程及出口巴基斯坦核電工程提供了高性能電瓷絕緣子產品。產品出口包括北美、歐洲在內的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2.2引進景德鎮(zhèn)瓷廠
1955年5月,中共景德鎮(zhèn)市委召開臨時會議,研究了景德鎮(zhèn)瓷業(yè)興建隧道窯的問題,有人提議采用捷克式的隧道窯,并由捷克包建。會議同意這一意見,并確定正式行文報省與中央,待上級批準后實施。1958年,開始籌建由捷克援建的景德鎮(zhèn)瓷廠。1959年10月,建廠設計方案通過審查。1960年開始動工,但由于種種原田,施工進展緩慢,直到1965年,由捷克設計的3條現(xiàn)代化煤氣隧道窯才由武漢第一冶金窯爐建筑公司建成。1966年11月通過驗收。1969年10月,景德鎮(zhèn)瓷廠撒銷,廠址用于從東北遷來的、現(xiàn)昌河直升機公司的建設,部分大型設備遷入后來興建的華風瓷廠。景德鎮(zhèn)瓷廠的設計規(guī)模當時是遠東最大的,雖然由于歷史原因未能全部投產、正常運轉,但它的許多設計理念及新技術、新裝備,還是讓處于從手工業(yè)作坊式生產正在向機械化、現(xiàn)代化陶瓷工業(yè)轉變中的國人大開眼界,對于中國陶瓷工業(yè)的日后發(fā)展還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和作用。特別是現(xiàn)代化煤氣隧道窯是國內日用陶瓷行業(yè)的第一條用氣體燃料燒成日用瓷隧道窯。它對于我國陶瓷窯爐的現(xiàn)代化和熱工技術的進步更是有不同尋常的作用和意義。
2.3引進建筑衛(wèi)生陶瓷生產技術與裝備
1983年,廣東佛山市石灣利華裝飾磚廠引進年產30萬m2一次燒成彩釉磚生產線投產,這是國內第一條墻地磚全線引進線。從1984年開始,在短短的3年內,全國引進的生產線達60多條,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行業(yè)逐漸步入了大規(guī)模引進生產線高潮,并迎來了大型國企為主導的蓬勃發(fā)展局面。
我國建筑陶瓷行業(yè)技術裝備的開發(fā)是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和單機、國產化、自主創(chuàng)新、產業(yè)化幾個階段,歷經20年才基本完成的。到2010年中國建筑陶瓷工業(yè)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基本達到國外同行的先進水平。
這一時期,特劃值得記述的是建設年產70萬m2彩釉陶瓷墻地磚國產化示范線和YP600型液壓自動壓磚機的研制。
在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陶瓷墻地磚技術裝備引進消化吸收”引進單機制造技術的基礎上,按照國家計委的要求,將消化吸收后制造的單機和國內設備配套組成“年產70萬m2彩釉陶瓷墻地磚國產化示范線”。受原國家建材局委托,中倫建筑陶瓷技術裝備(聯(lián)合)公司為重點攻關、開發(fā)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工程技術總承包單位,建設單位為自貢建筑陶瓷總廠。
從1987年11月起,完成了對外技術談判、引進意大利裝備制造技術的合同簽約、意方的技術資料交付、國內技術轉化、國外設計及制造技術培訓、生產圖紙意方專家確認和交付生產制造廠制造、零部件及關鍵部件的質量控制、意方專家對制造部件確認,并在意方專家指導下完成單機組裝以及出廠前性能考核等工作?!笆痉毒€”采用了大噸位球磨機、噴霧干燥制粉、全自動壓機、輥道輸送囂、快速干燥器、多功能施釉線、裝/卸載機、一次低溫快燒輥道窯燒成等先進工藝和設備,其中施釉線、裝/卸載機、帶窯下干燥器的輥道窯在技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生產線的工藝技術達到了國外20世紀80年代同類生產線的水平?!笆痉毒€”以國產設備取代進口設備,全線國產化率達80%以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好,工藝和設備對陶瓷墻地磚廠老廠改造和新廠建設具有示范作用。這是在現(xiàn)代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進程中跨出的一大步。
1989年,由原國家建材局科技司牽頭立項、咸陽陶瓷設計研究院和華南工學院聯(lián)合設計、石灣陶瓷機械廠制造的YP600全自動液壓壓磚機的研制成功,突破外國的壟斷和制約,后來陸續(xù)研制了1 000 t、1 680 t、3 200 t、4 280 t、5 000 t、7 800 t自動壓磚機。
2.4外資、合資企業(yè)的建設
改革開放后.國家對外資、合資企業(yè)在用地、稅收、設備進口等方面給予相當?shù)膬?yōu)惠政策,而且市場上合資企業(yè)的產品備受青睞,因此,各種各樣“合資”風潮.由南而北,從廣東、福建、上海周邊、山東乃至各陶瓷產區(qū)蜂擁而起。外資、合資企業(yè)的進入,不僅帶來了先進的裝備和技術,而且?guī)砹嗽S多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和經驗,更加帶動了行業(yè)的技術進步與發(fā)展。
最早進入我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業(yè)的是美國標準公司。1984年中美合資的華美潔具有限公司成立于廣東清遠,1987年投產。
繼美標之后有眾多的合資及外資企業(yè)跟進,如中國中美合資的中華陶瓷公司1988年在福建投產;中美合資的太平洋陶瓷公司1990年在上海投產;1992年內地與臺灣合資諾貝爾集團有限公司在杭州余杭成立,2007年臺資撤股,遂成為內地獨資企業(yè);中英合資的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在1993年在上海成立;臺灣亞細亞瓷磚,1993年進入中國內地在上海成立上海福祥陶瓷有限公司,2008年完成股權重組,成為內地獨資企業(yè)——亞細亞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993年臺資和成集團在蘇州建立生產基地,1996年點火生產,能年產衛(wèi)生陶瓷250萬件;1993年10月號稱“制釉大王”的臺灣企業(yè)家蔡憲昌,投資5 000萬美元,在廣東三水建成廣東三水大鴻制釉有限公司;中日合資的北京東陶有限公司在1994年在北京清河投產,1995年3月又成立了東陶機器(北京)有限公司;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995年8月成立佛山獨資廠,年生產超過一百萬件陶瓷,1998年科勒在北京建立了生產水龍頭的獨資廠,1998年12月科勒在上海浦東星火開發(fā)區(qū)建立了生產鑄鐵浴缸、亞克力浴缸的獨資工廠,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作為科勒亞太區(qū)總部,2005年科勒在南昌龍頭工廠順利落成,2007年科勒在常熟建立生產櫥柜產品工廠。2008年12月1 日在珠海成立了科勒廚衛(wèi)產品有限公司,生產不銹鋼水槽及相關配件,2008年12月26日,科勒收購加楓衛(wèi)浴(中山)有限公司,生產淋浴房、淋浴盆、整體浴室、蒸汽房和浴缸等產品:臺資冠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江蘇省昆山市設立信益陶瓷(中國)有限公司,2002年再投資在山東蓬萊市設立信益陶瓷(蓬萊)有限公司;此外,還有現(xiàn)代、泛亞、羅馬等一批臺資企業(yè)進入上海及周邊地區(qū)。處于快速成長期的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業(yè),充分利用外資與合資企業(yè)實施的全方位優(yōu)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資、外商與國內企業(yè)合作。一時間,建筑衛(wèi)生陶瓷企業(yè)中外合資潮風起云涌?!鞍宋濉逼陂g,僅佛山產區(qū),各類外資建筑衛(wèi)生陶瓷企業(yè)有近百家,山東產區(qū)有近50家。
3陶瓷會展及國禮瓷器
3.1國際會議及學術交流
我國的陶瓷不僅有著輝煌的歷史,而且對于古陶瓷的研究也為人們所重視。古陶瓷的科學研究和古代名窯的恢復與發(fā)展、古陶瓷器的復仿制從來沒有中斷過,并成為我國陶瓷史中的一個重要篇章。1914年,乘俊在東方雜志11卷第5期發(fā)表的《中國古瓷之研究》,揭開了我國清王朝之后古陶瓷研究的開篇。之后,由于研究的側重點和研究方法上的差異,出現(xiàn)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為6個方面,即:①文獻學研究;②傳統(tǒng)鑒定研究;③科技研究;④陶瓷考古學研究;⑤外銷瓷研究;⑥藝術學研究。在這些研究方向中,尤以考古學研究、科技研究和藝術學研究最為活躍,學術著作極多,學術活動頻繁。這一領域的國際會議和活動,常常成為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舞臺。
1957年,輕工業(yè)部在南京召開的全國輕工業(yè)廳局長會議上做出了《關于恢復歷史名窯的決定》的報告,并提出首先恢復浙江龍泉窯和河南汝窯。以后又逐步恢復了鈞窯、耀州窯、北宋及南宋官窯、建窯、定窯、磁州窯、越窯青瓷、婺州窯及登封窯等,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fā)展,使之更加發(fā)揚光大。在恢復這些古代名窯的過程中,都進行了詳盡而深入的考古學研究及藝術學研究,在取得進展成果后進行鑒定,然后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和國際學術討論會或論壇,進行國際交流。
在科技研究領域,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主辦,由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組織并且得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的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影響最大。從1982年舉辦以來,至今已成功連續(xù)舉辦了9屆。從1989第三屆開始,由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把參會論文匯編成冊由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以中文、英文形式分別出版。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的舉辦為國內外古陶瓷研究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促進了國內外古陶瓷研究的發(fā)展。
在建筑衛(wèi)生陶瓷領域,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與日本名古屋工業(yè)技術試驗所合作開展的陶瓷色釉料研究項目和聯(lián)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同意設立的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發(fā)展中心,為推進我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工業(yè)的技術進步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84~1990年,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與日本名古屋工業(yè)技術試驗所合作開展了陶瓷色釉料的研究。1984~1987年(第一期)的合作研究內容為陶瓷乳白釉,包括磷乳濁釉、錫乳濁釉、高溫鈦白釉、鈦基色釉、玻璃分相乳白釉、高鋅乳白釉、鈣質無光釉、鋯英石超細粉乳濁釉等。1987~1990年(第二期)的合作研究內容為稀士陶瓷色釉料,包括鐠黃、鐠綠、氧化鉛的補色、鐵锫紅、硒鎘紅、色標等。中方研究人員有黃藝林、于麗達、許霞、何代英,日方研究人員有金岡繁人、高島廠夫、杉山豐彥、崛內達郎。在此期間,每年日方派員到中國工作1個月,中方派員到日本工作2個月。該項合作研究完成研究報告和論文9篇,均在國內公開發(fā)表,增進了雙方的互相了解,提高了我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色釉料的研究和應用水平。
聯(lián)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UNDP)作為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對受援國投入資金支持,設立行業(yè)發(fā)展中心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在中國,這項工作由原外經貿部國際技術經濟交流中心負責管理。1986年,在原國家建筑材料工業(yè)局的支持下,UNDp同意“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發(fā)展中心”在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設立,資助近百萬美元,執(zhí)行期限為4年,其中80%的費用用于人員出國培訓、專家出國考察和聘請專家服務等,20%的費用用于購買儀器設備。通過這項工作,咸陽陶瓷研究設汁院購置了X射線衍射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水嘴性能綜合測試儀等一批當時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選派21名中青年科技人員分別赴意大利、聯(lián)邦德國、日本、英國、美國、捷克、土耳其等國接受技術培訓4~6個月;組成5個專家考察團,分別赴聯(lián)邦德國、意大利、瑞士、美國、英國、捷克、日本等進行技術考察;聘請聯(lián)邦德國原料專家雷蒙、英國成形專家莫爾、意大利波倫尼亞陶瓷中心研究所所長帕莫拉里和標準專家坦納利亞、土耳其耐火材料專家哥斯納賽英、捷克窯爐專家米蘭、色釉料專家福蘭克到中心講學并指導科研工作。這項工作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技術人員的素質,掌握了國外建筑衛(wèi)生陶瓷行業(yè)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改善了科研工作條件。出國培訓歸來人員對該院質檢中心的發(fā)展和第一批科技實業(yè)的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88年赴美國接受陶瓷原料粉碎技術的同繼鋒培訓歸來后,主持完成了進口超細粉碎設備(攪拌磨、振動磨)安裝、調試任務,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年產400 t鋯英石超細粉料生產線,通過原國家建筑材料工業(yè)局的驗收。這條生產線的投產,為我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行業(yè)推廣鋯英石乳濁釉做出了重要貢獻。
3.2陶瓷交易會和展覽會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英文名為Canton Fair)。創(chuàng)辦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guī)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自2007年4月第101屆起,廣交會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由單一出口平臺變?yōu)檫M出口雙向交易平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貿易方式靈活多樣,除傳統(tǒng)的看樣成交外,還舉辦網上交易會。廣交會以出口貿易為主,也做進口生意,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以及商檢、保險、運輸、廣告、咨詢等業(yè)務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廣州,互通商情,增進友誼。廣交會是我國日用陶瓷、陳設藝術陶瓷、建筑衛(wèi)生陶瓷進出口的重要門戶和窗口。
1979年,輕工業(yè)部在上海中山公園舉辦“全國陶瓷展覽會”,這是新中國陶瓷藝術發(fā)展的匯報展示,展示了中國陶瓷藝術的水平。
1985年,輕工業(yè)部在香港舉辦“中國陶瓷展覽會”,展示改革開放后中國陶瓷發(fā)展的概貌,展出十分成功,全國各主要產區(qū)均有參展。
中國國際陶瓷工業(yè)展覽會。20世紀80年代初,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陶瓷機械商家?guī)е鴮嵨锏綇V州等地參展并推銷產品。最初成一定規(guī)模的是在廣州三元里的一家酒店露天場地展出,由一些代理商協(xié)辦,可現(xiàn)場看到機器的運行操作,1989年達到一個高峰,意大利、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廠商都以實物參展。之后的20多年,由中國輕工聯(lián)合會和中國建筑材料聯(lián)合會委托其主管的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和中國貿促會建材分會聯(lián)合或輪流一年一次在廣州(也曾在北京辦)主辦,直至2010年還在繼續(xù)。本展覽會可算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陶瓷工業(yè)展覽會。從民辦到協(xié)會辦,為促進陶瓷工業(yè)的國際交流、引進先進技術與裝備、產品出口、提高中國陶瓷工業(yè)化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景德鎮(zhèn)市先后在全國各地舉辦陶瓷展覽或選送瓷器參加展出共達100余次。1965年10月29日至11月30日,江西省瓷業(yè)公司、景德鎮(zhèn)市手工業(yè)管理局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景德鎮(zhèn)瓷器展覽”,共展出500多個品種3 000余件展品,接待國內外觀眾10萬余人(次),其中包括接待朝鮮、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蘇聯(lián)、蒙古國、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古巴、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芬蘭、瑞典、丹麥、印度、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0多批外國朋友。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人日報》、《光明日報》、《大公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新聞機構對這次展覽作了報道,《中國建設》、《人民中國》等也向國外作了專題報道。
1978年10月10日至11月20日,“景德鎮(zhèn)瓷器展覽”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共接待國內外觀眾30萬人(次)。
1984年9月24日至10月14日,“景德鎮(zhèn)瓷器赴京匯報展覽”分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北京工藝美術服務部等處舉行,參展、參銷的陶瓷產品多達1 000多個品種100多萬件(套),接待國內外觀眾50余萬人(次)。
河北唐山的陶瓷曾經3次進京展覽:1961年10月,唐山陶瓷第1次進京展覽,匯報了唐山陶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1979年4月,唐山陶瓷第2次進京展覽,匯報了唐山大地震后的生產恢復成就。1988年10月,唐山陶瓷第3次進京展覽,匯報了改革開放十年來取得的成績。
20世紀80年代以前,每年主要由國家和廣東省政府從石灣、楓溪、高陂、饒平、湛江等地選送產品參加國外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石灣陶塑、楓溪瓷塑、通花瓷、廣彩、潮彩、高坡青花是必選的產品。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外展出由主管廣東陶瓷的廣東陶瓷工業(yè)公司主辦展出。
1979年10月,廣東省陶瓷工業(yè)公司在澳門舉辦《廣東陶瓷藝術新作展》,展出石灣、楓溪、高陂、饒平、廣彩和畫家黃永玉懷念周恩來總理的青花瓷盤新作。
1980年8月8日,廣東省陶瓷公司在新加坡舉辦《廣東陶瓷藝術展覽會》,展品有3 000種。
1981年10月,廣東省陶瓷公司在聯(lián)邦德國舉辦《廣東陶瓷展覽會》,十分成功。
1985年1月,廣東省陶瓷公司組織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中國陶瓷展覽會》,深受歡迎。
1986年,廣東省楓溪陶瓷研究所通花系列產品榮獲保加利亞普洛夫迪夫國際金質獎;潮州彩瓷總廠的《300件堆金牡丹天球瓶》榮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
1988年4月,廣東省陶瓷公司組織赴法國土倫參加國際博覽會。
(未完待續(xù))
陶瓷全國理事會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