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長征時期紅軍劇社的活動特點及其貢獻

2016-02-11 14:32:41朱純輝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宣傳隊劇社劇團

□朱純輝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 部隊政工系,上海 200433)

?

長征時期紅軍劇社的活動特點及其貢獻

□朱純輝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 部隊政工系,上海 200433)

堅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不僅是我軍文化工作的基本理念,也是長征途中戲劇組織——紅軍劇社文藝宣傳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面對極其艱苦的戰(zhàn)爭和自然環(huán)境,紅軍劇社宣傳員們開展的戲劇、歌曲、舞蹈、標語、口號、漫畫等宣傳文化活動,在激勵官兵斗志、提高官兵文化水平、宣傳組織群眾、擴大紅軍影響以及瓦解敵軍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長征;紅軍劇社;文化活動

戲劇作為中華文化傳播一種的形式,自古以來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同樣也受部隊官兵的喜愛。長征途中,紅軍之所以能以弱勝強,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與紅軍各部隊成立的戲劇運動組織——劇社的突出貢獻分不開。認真總結紅軍長征途中劇社活動的歷史經驗,對于今天弘揚長征精神,發(fā)展強軍文化,增強輿論宣傳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培養(yǎng)部隊官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具有重要意義。

一、長征時期各類紅軍劇社的總體概況

紅軍劇社最早起源于部隊內部類似于俱樂部的一種業(yè)余娛樂組織,通常由一些愛好文娛活動的負責同志和機關干部組成,在戰(zhàn)斗空隙搞些文娛活動。1929年毛澤東在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即古田會議決議)中指出:“紅軍的宣傳隊,是紅軍宣傳工作的重要工具,宣傳隊若不弄好,紅軍的宣傳任務就荒廢了一個大部分。因此,關于宣傳隊的整理訓練問題,就是目前黨要加緊努力的工作之一?!盵1]P325古田會議之后,紅四軍各支隊都成立了宣傳隊,宣傳文化工作也日益活躍,宣傳隊成為紅軍隊伍中一支強有力的政治工作隊。當時宣傳隊的宣傳方式除了口頭的與文字的講演、傳單、標語、圖畫、口號外,演話劇是發(fā)動群眾的主要形式之一。1931年冬,中央蘇區(qū)成立了工農紅軍學校,學校政治部成立了俱樂部,校俱樂部內組織了文化、體育、戲劇等管理委員會。1931年寧都起義后,學校成立了“八一”劇團,這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個劇團。隨著形勢的發(fā)展,為加強對話劇工作的組織領導,中央蘇區(qū)于1932年成立了工農劇社總社,總社設有高爾基戲劇學校和藍衫劇團(注:劇團演員每人備有一身藍衫、三角形的上襟,里紅外白,演員登臺時,不用多化裝,翻出紅的代表革命人物,白的代表反動人物,表演內容簡單明確),主要培養(yǎng)話劇干部和演員,第一任社長為張欣。1934年瞿秋白就任中央蘇維埃教育部部長兼藝術局局長后,親自指導工農劇社的工作,并領導起草了《工農劇社簡章》。伴隨著工農劇社的誕生,蘇區(qū)戲劇運動進入了新的階段,各縣、各省分別成立了支社、分社,紅軍各軍團也都有自己的宣傳隊或劇團。各主力紅軍長征后,工農劇社部分同志隨隊長征,留下來的同志在瞿秋白同志領導下分成三個劇團:火星劇團、紅旗劇團和戰(zhàn)號劇團,分赴各自劃定的區(qū)域巡回演出和幫助群眾開展戲劇活動。

長征途中,紅軍專業(yè)文藝團隊較多,以戰(zhàn)士劇社最為有名。戰(zhàn)士劇社成立于1933年的江西蘇區(qū),隸屬于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由軍團政治部領導,是軍團宣傳隊的藝名。劇社的社員除了專職的宣傳員外,多數是機關干部、戰(zhàn)士,羅瑞卿任名譽社長,親自領導劇社的活動。1935年11月,一軍團經過長征到達陜北后與三軍團合編,又從各軍團抽調了一批具有文藝專長的干部戰(zhàn)士到劇社,成立了專業(yè)化的戰(zhàn)士劇社,除了擔負宣傳工作以外,主要從事藝術活動。

長征中的戰(zhàn)斗劇社成立于1936年,隸屬于紅二方面軍。其前身是湘鄂西蘇區(qū)的紅軍宣傳隊,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后,由李伯釗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工農劇社,從人力物力上給二方面軍宣傳隊以大力支持,使這個宣傳隊成為歌舞劇全面的文藝演出團體,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親自將劇社命名為“戰(zhàn)斗劇社”。劇社總負責人為劉文泉,政治指導員是羅洪標,下設三個分隊:一分隊負責日常宣傳,分隊長向黑櫻;二分隊負責戲劇演出,分隊長陳魯炎;三分隊負責音樂演奏,分隊長陳靖。

紅四方面軍的總政劇團成立于1935年,其前身是1933年川陜根據地成立的“藍衫劇團”,群眾稱它為“新劇團”,劇團設扮演股和布景股,后來又增設了音樂股。1933年9月,藍衫劇團與蘇維埃政府社會教育科劇團合編為“川陜蘇維埃工農劇團”,簡稱“工農劇團”,受川陜省委宣傳部領導。1934年9月工農劇團擴編為三個劇團,各劇團按班排軍事編制,下設話劇股、跳舞股、音樂股、道具股和化妝股,各股設股長一人,李伯釗為總團長,副團長為易維鈞。1936年三大主力會師后,整編為一個劇團,改稱為“前進劇團”,下設戲劇、跳舞、音樂、化妝、道具和總務六個股。

陜北紅軍的人民抗日劇社,其前身為陜甘紅軍1935年在延川成立的“列寧劇團”,遷入瓦窯堡后改稱為“西北工農劇社”,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改稱為“人民抗日劇社”,受黨中央領導。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改稱為“抗戰(zhàn)劇團”。人民抗日劇社成立后,延安先后成立了中央劇團、平凡劇團、戰(zhàn)號劇團和青年劇團以及鋤頭劇團、西北劇團等。

同時,長征途中紅三軍團的火線劇社,紅五軍團的猛進劇社,紅十五軍團的火星劇社以及紅七十三師的“火光”、七十五師的“火花”、七十八師的“火焰”劇社等,也都擔負著部隊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宣傳的主要角色,如演戲、唱歌、跳舞、說快板、口頭宣傳等。

二、長征時期紅軍劇社主要活動及其開展

誕生于艱苦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的紅軍劇社,作為一支活躍在紅軍中的政治工作輕騎隊,既有專業(yè)文藝團隊的風格,又帶有明顯的師、團業(yè)余宣傳隊的烙印,是集宣傳隊、工作隊和戰(zhàn)斗隊于一體,富有人民軍隊特色的文藝宣傳隊伍。

在人員構成上,堅持領導帶頭參與,充分體現了專業(yè)性與群眾性。如1933年成立的戰(zhàn)士劇社,參加演出的上至軍團長,下至勤務員,他們都是社員,特別是擔任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指導員、宣傳員,都把演劇作為政治任務來積極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成立的“八一劇團”,黃火青、霍步青、伍修權、李伯釗、危拱之、蔡紉湘、宋發(fā)明、鐘維劍、洪水、張欣等同志都是劇團委員會的成員。羅瑞卿、劉伯承、胡底、姜啟賢等領導出演過《殺上廬山》的大劇。黃鎮(zhèn)、錢壯飛演過蔣介石,李卓然演過德國顧問。在1929至1935年戰(zhàn)士劇社的名單中還有梁必業(yè)、羅榮桓、蕭華、李卓然、朱瑞、劉亞樓、蕭克、楊尚昆等領導人的名字。由趙品三、胡底、錢壯飛、李伯釗等同志集體討論、沙可夫執(zhí)筆創(chuàng)作的多幕劇《我——紅軍》,是當時在蘇區(qū)很流行的劇目。戰(zhàn)斗劇社在長征途中經常演出的小話報戲和小話劇,如《北上抗日》《打到南京去》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無論是編劇、導演和演員,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方面軍政治部各部長以及各師的宣傳科長、俱樂部主任,既是長征途中戲劇運動的推動者、組織者、領導者,又是最得力的編導和主要演員,每打下一個城鎮(zhèn)或有一天歇腳時間,這些同志不約自來,同宣傳隊一起組織演出,當時張平化、王恩茂等同志都是參與文藝宣傳的骨干。

在活動方式上,因陋就簡,充分體現了靈活性和多樣性。長征途中,部隊天天打仗、天天走路,面對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和戰(zhàn)斗環(huán)境,劇社不可能有大量成套的服裝道具供演出使用,有時宣傳隊員只好把打土豪繳獲的禮帽、長袍、馬褂、煙袋等收集起來作為服裝道具,表演的人物通常有一定的模式,如資本家往往穿一身西裝、填個大肚子,地主穿長袍馬褂、戴瓜皮帽子。演員一上臺,群眾就看懂了是什么人物。演出的舞臺,絕大部分是用門板和竹竿搭的野臺子,舞臺照明也是從山上砍些松油柴,點燃松明子、松干火,前臺架兩堆,旁邊掛兩堆。同時,作為一支較為專業(yè)的文藝宣傳隊,各劇社除了出演各種戲劇之外,還廣泛開展歌詠、舞蹈和美術活動。歌曲形式多半是采取民間流行的歌曲填新詞,有的是歌劇插曲,有的是花豉戲調。舞蹈主要有留蘇同志帶來、國統(tǒng)區(qū)傳來和自己創(chuàng)作的,如《烏克蘭舞》《叮鈴舞》《紅軍舞》等。美術活動主要有標語口號、壁畫、漫畫等,部隊行軍打仗開辟新區(qū),宣傳員進村就地取材,用鍋底的黑灰、白石灰等原料,書寫大標語、畫大幅壁畫、漫畫。除了較為專業(yè)的宣傳隊進行宣傳鼓動和文藝表演外,劇社還發(fā)動基層官兵參與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宣傳活動,行軍途中兩三個人湊在一起,編打油詩、快板詩,或編民歌小調,現編現湊,少則十幾分鐘、幾十分鐘,多則半天,作品就能同“觀眾”見面。同時,在行軍途中的“娛樂會”上或三五個要好的朋友之間,利用民歌民謠或地方戲曲調,采用“舊瓶裝新酒”的辦法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即興編唱或對歌,活潑詼諧,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起到自娛娛人的作用。這些來自戰(zhàn)士心里有感而發(fā)的“作品”,廣大紅軍戰(zhàn)士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形式,最富有鼓動性、戰(zhàn)斗性、及時性,能起到一種寓教于樂的奇特功效。[2]P297

在宣傳內容上,緊密結合形勢和任務,充分體現思想性和政治性。作為紅軍政治工作隊伍,各劇社始終堅持宣傳輿論的正確導向,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紅軍的主要任務進行創(chuàng)作宣傳,充分發(fā)揮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如紅四方面軍總政劇社編寫的帶有鼓舞性和配合戰(zhàn)斗任務的《紅軍南下歌》《雪山歌》《草地行軍歌》《二、四方面軍會合歌》。戰(zhàn)士劇社創(chuàng)作的瓦解敵軍歌曲《歡迎白軍兄弟歌》《亡國恨歌》以及紅軍開進村莊時唱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部隊行軍疲勞時高唱的《渡金沙江》歌等。1936年7月,針對蔣介石把東北軍擺在剿共第一線,為爭取東北軍,由朱瑞、潘振武、梁必業(yè)帶領戰(zhàn)士劇社的宣傳隊,到寧夏固原豫旺堡七營川一帶為東北軍演出《血汗為誰流》《打回老家去》等劇目,特別是梁必業(yè)、鐘仁輝、巫福生等主演的《亡國恨》,官兵情緒非常激動,臺上演出,臺下高呼“中國人不當亡國奴!”[2]P200同時,李克農編寫的揭露敵人反動統(tǒng)治的《秘書長萬歲》、李伯釗編寫的歌劇《擴大紅軍》,反映軍民關系的《送軍鞋》《優(yōu)待紅軍家屬》,對部隊進行教育的《反對開小差》《拖尾巴》等,都在宣傳教育官兵和群眾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與此同時,紅軍宣傳隊隨部隊行軍打仗,每到一個地區(qū)、一個村莊,書寫七八條如《告人民群眾書》《打倒土豪劣紳》《紅軍是窮人的隊伍》等標語及一些簡明易懂的壁畫、漫畫,開展對群眾的宣傳教育。

在擔負任務上,不只是演戲作宣傳,還積極參加部隊各項政治工作。如戰(zhàn)士劇社一方面為部隊官兵和群眾演出,同時還做群眾工作、救護傷員、押解和教育俘虜、動員擔架隊、檢查紀律等。長征途中,宣傳隊既要負責宣傳鼓動和發(fā)動群眾,又要負責演出化裝宣傳,編排節(jié)目,還要負責寫標語,散發(fā)傳單,張貼布告。行軍的時候,宣傳員利用空隙時間教戰(zhàn)士學文化,戰(zhàn)斗的時候,設立鼓動棚和鼓動點,進行戰(zhàn)場動員,有時冒著彈雨向敵人喊話。休整的時候,宣傳員幫助連隊建立俱樂部,布置列寧室,搞文化娛樂活動,如教歌、辦墻報,搞體育活動。有時宣傳員還要發(fā)動戰(zhàn)士做擴大紅軍的工作,做紅軍家屬工作,到后方醫(yī)院做慰問傷員的工作。由于宣傳隊員大都有點文化、有一技之長,除做政治文化工作之外,還經常給戰(zhàn)士上政治課、文化課,學軍事常識、學美術字,學唱歌演戲,經過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學習,有的同志調到機關或連隊做政治指導員、秘書、記者或連隊的青年干事、俱樂部主任等,成為政治工作領導干部。正如紅軍老戰(zhàn)士高勵在回憶紅一軍團戰(zhàn)士劇社時所說的,“宣傳隊——劇社不只演戲,更重要的是做群眾工作和部隊的政治工作,也經常參加戰(zhàn)斗,也是一支戰(zhàn)斗隊”[2]P201。

三、長征時期紅軍劇社的多方面貢獻

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在他撰寫的《西行漫記》中寫道:“在共產主義運動中,沒有比紅軍劇社更有力的宣傳武器了,也沒有更巧妙的武器了?!盵3]P535長征途中,紅軍劇社不僅是一個文藝演出隊和政治宣傳隊,也是一個工作隊和培養(yǎng)干部的訓練隊,對于紅軍將士粉碎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各種艱難險阻、贏得長征的最后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緊密結合部隊任務,激勵官兵斗志。這一時期,最能體現宣傳隊作用的是設立宣傳鼓動棚,即在部隊經過的路邊搭起棚子,插上一面紅旗,宣傳員站在路邊唱歌、數快板,呼口號,鼓舞部隊前進。如紅一軍團過雪山時,盡管山上風雪交加,走路非常困難,宣傳員就找個避風雪的地方設個鼓動點,動員部隊不要休息,大聲疾呼:“同志們在山上不能停留,山上空氣稀薄,坐下來休息就起不來了,不活動就會凍僵的,同志們加油呀!翻過山就是勝利呀!”[1]P197有的還在山頭上說快板:“翻山頂,看本領,比比哪個是英雄……”[1]P197如長征途中,紅一軍團過金沙江時,當時渡江前有險阻,后有追兵,大家唱著由陸定一填詞的《過金沙江》民歌小調,斗志昂揚,戰(zhàn)勝了疲勞和困難,后來到了陜北渡黃河,同樣也唱這首歌。

充分調動群眾創(chuàng)作熱情,活躍官兵文化生活。長征途中,面對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和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官兵的思想和精神壓力都比較大,身心也容易疲憊,為了使官兵對革命充滿勝利信心,克服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苦悶情緒,紅軍劇社和宣傳隊努力使官兵生活音樂化。如行軍途中,經常在人們疲勞的時候,就能聽到劇團和宣傳隊的鑼鼓聲、男女團員或宣傳員的歌聲和口號聲;在戰(zhàn)場上,可以經常聽到劇團和宣傳隊響亮的喊話聲,這些指戰(zhàn)員熟悉、親切的喊話聲,從川北到川西,從雪山到草地,一路上都伴隨著部隊前進。據一些同志回憶,長征路上紅一方面軍設立大的宣傳鼓動棚至少有4次:第一次在湘江邊上,第2次在烏江畔,第3次在金沙江邊,第4次在過雪山時。除了平時比較小的宣傳、鼓動活動和文藝表演外,遇到大的節(jié)日,如五一節(jié)、八一節(jié)和紅一、四方面軍大會師等情況,各劇社還集中組織起來,進行一些大規(guī)模的演出活動。紅軍宣傳隊和各個劇社積極的文藝宣傳活動,活躍了紅軍指戰(zhàn)員們的行軍生活,鼓舞了廣大指戰(zhàn)員的戰(zhàn)斗意志,較好地克服了行軍作戰(zhàn)時的緊張、單調和疲憊、苦悶情緒。

廣泛開展群眾性學習識字活動,提高官兵文化水平。與國民黨軍隊相比,紅軍戰(zhàn)士大都來自于農村,文化程度較低,許多官兵都是文盲,盡管有高度的革命熱情,但難以適應對敵斗爭的需要。正如毛澤東后來在陜甘寧邊區(qū)文教工作者會議上的講演中強調:“我們的工作首先是戰(zhàn)爭,其次是生產,其次是文化。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zhàn)勝敵人的?!盵4]P1011提高廣大指戰(zhàn)員們的文化水平和軍事政治素質,不僅是戰(zhàn)士個人成長進步的需要,也是贏得長征和中國革命最后勝利的需要。為此,各部隊高度重視紅軍戰(zhàn)士的文化教育,其中紅軍劇社的宣傳員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行軍途中,宣傳員利用各種機會教戰(zhàn)士學文化,有的把一小塊木板掛在前邊同志的背包上,寫上幾個字,行一次軍就能認幾個字。為了做到行軍打仗不忘學習,有的戰(zhàn)士背上背著識字牌,牌上寫的字就是行軍的內容,易學易記。許多戰(zhàn)士口袋里裝著一支小木棍,在行軍休息和戰(zhàn)斗間隙,取出小木棍在地上寫字,學文化。有的部隊還發(fā)明(行軍中)在前一戰(zhàn)斗員的槍上掛上字條,使后面的人可以邊走邊認。[5]P633這種因陋就簡的業(yè)余學習方式,使許多戰(zhàn)士既學到了知識,提高了文化程度,又不耽誤行軍打仗,收到了良好效果。

深入村鎮(zhèn)宣傳黨的主張,擴大紅軍影響。紅軍長征經過的廣大地區(qū)多是新區(qū),有的還是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群眾對共產黨和工農紅軍不了解,加之國民黨反動派的欺騙宣傳,對紅軍存在著懷疑、恐懼情緒。因此,宣傳黨的主張、擴大紅軍影響、爭取群眾支持,成為長征途中文化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1934年10月,總政治部《關于鞏固部隊準備長途行軍與戰(zhàn)斗,加強政治軍事訓練及群眾等工作的指令》要求各級組織必須在沿途進行對群眾的宣傳工作,盡量地召集伙食單位的群眾會議,廣泛地進行口頭宣傳,散發(fā)和張貼宣傳品;在墻壁上多寫標語口號,特別要根據當地群眾迫切的具體要求,提出斗爭口號,領導群眾斗爭,堅決地對付與肅清敵探、反革命分子與豪紳地主的勢力。為了響應中央的號召,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來到四川劍閣后,迅速組織“鉆花隊”、宣傳隊,寫標語、貼布告、演話劇、唱歌曲,宣傳動員群眾,斗爭惡霸地主,使群眾清楚知道“紅軍是窮人的軍隊”,很快起到安民懾敵、扶正祛邪的作用。紅二方面軍長征到達貴州的黔西、大定、畢節(jié)三縣時,在二十多天時間里,擴大紅軍五千多人,相當于整個二、六軍團長征開始時總數的四分之一強,之所以能出現“擴紅”奇跡,戲劇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宣傳隊演出的四幕話劇《我當紅軍去》,在黔西、大定、畢節(jié)期間特別受群眾歡迎,連不懂漢話的少數民族看了,都拍手說道:“真好!真好!”于是出現了“送郎參軍”、“送子當紅軍”的景象。正如斯諾在他撰寫的《紅軍劇社》中講的:“紅軍占領一個地方以后,往往是紅軍劇社消除了人民的疑慮,使他們對紅軍綱領有個基本的了解,大量傳播革命思想,進行反宣傳,爭取人民的信任?!盵3]P536

注重“火線”文藝宣傳鼓動,瓦解敵軍意志。1935年10月中旬,紅四軍、紅三十二軍攻克四川丹巴,俘虜了400名川軍和胡宗南部。一開始,許多俘虜都要求回家,在歡送會上,總政劇團專門為他們演出了《勸郎回頭》《拿把小胡琴》和《拉夫抽丁》,臺下一片寂靜,有人失聲痛哭,演出結束時,臺下俘虜跟隨臺上演員高呼口號:“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地主豪紳!”會后不少俘虜退回發(fā)給的路費,要求參加紅軍。1935年11月中旬,紅三十一軍、三十軍等部隊在名山百丈關與川軍劉湘、楊森、劉文輝、鄧錫侯等部四十余團的兵力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zhàn)。據一些老同志回憶,劇團在前沿陣地的一次喊話中,先拉了一曲二胡悲調,接著唱《拿把小胡琴》,不多會兒,對方不開槍了,突然槍聲驟響,不久又靜下來,接著聽到對方有人喊話:“紅軍先生們不要多心,剛才是連長來查哨,我們不能不打幾槍,我們的槍是向天上放的,你們不是說窮人不打窮人嘛!”[3]P404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為了把長征的落腳點扎根在陜北,中央紅軍和紅十五軍團面對東北軍圍追發(fā)起了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在戰(zhàn)役的最后階段,紅二十五軍為追剿固守在一個村寨負隅頑抗的殘敵,火星劇社組織了一支五六十人的宣傳隊拉到與敵人山寨對峙的山頭上,唱起《瓦解敵軍歌》,這是根據敵人士兵的苦難生活編成的歌曲,再配上《孟姜女哭長城》的調子,唱起來如如泣如訴。合唱隊把戰(zhàn)場當舞臺,把敵人當觀眾,把歌子唱一遍又一遍,最后寨墻上終于打出了白旗,扔出了槍支,敵人宣布投降了。劇社沒費一槍一彈,用歌聲攻下了敵人堅固的寨子,為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的全面勝利添上光彩的一筆。[3]P457

四、結束語

長征時期,紅軍劇社作為部隊政治工作的一支輕騎隊,之所以能夠受廣大官兵的喜愛,并在長征途中很好地發(fā)揮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就是因為紅軍劇社充分考慮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把深奧的革命道理通過戲劇、歌舞、標語、口號、布告、墻報、壁畫等官兵喜聞樂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進行廣泛傳播,從而極大地增強了紅軍文化宣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為紅軍凝聚士氣、爭取民眾、戰(zhàn)勝強敵、贏得長征勝利的“巧妙武器”。正如習近平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話所強調指出的,“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我們黨始終植根于人民,聯系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是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7]。今天,我們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傳承長征文化,在新的長征路上,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團體不僅要以強烈的使命擔當,“跟上時代發(fā)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yōu)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chuàng)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6],而且,還要緊緊圍繞中國夢、強軍夢,始終堅持輿論宣傳的正確導向,深入群眾,融入生活,以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fā)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展現中國風貌,充分發(fā)揮好宣傳隊、工作隊和戰(zhàn)斗隊作用,為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我們軍隊、我們民族不斷走向未來續(xù)寫新的篇章、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1]總政治部辦公廳.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資料選編:第1冊[Z].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

[2]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史料編輯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史料選編(紅軍時期):上冊[Z].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

[3]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史料編輯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史料選編(紅軍時期):下冊[Z].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

[4]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總政治部辦公廳.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資料選編:第2冊[Z].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

[6]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

[7]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解放軍報,2016-10-22.

(責任編輯:胡碩兵)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Red Army’s Troupes during the Long March

ZHU Chun-hu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or Armed Forces,Shanghai Campus ofNanjingInstituteofPolitics,Shanghai200433,China)

Persisting in cultivating people by culture is not only a basic idea of the cultural work of our army,but also a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propaganda of the Red Army’s troupes during the Long March.Faced by the arduous war and natural environment,the publicity agents of the Red Army’s troupe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cultural activities,including opera,singing,dancing,slogans,banners and cartoons,thu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stimulating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morale,improving their literacy,mobilizing and organizing the mass people,enlarg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Red Army,and disintegrating the enemy.

Long March;Red Army’s troupes

2016-10-19

朱純輝(1965—),男,陜西戶縣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部隊政工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軍隊政治工作學。

D231

A

1674-0599(2016)06-0100-06

猜你喜歡
宣傳隊劇社劇團
哦,南圣河
當代音樂(2023年9期)2023-04-29 15:15:20
白音和新中國劇社的往事
公民與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30
抗戰(zhàn)時期戰(zhàn)斗劇社的戲劇活動及其作用
山西青年(2020年3期)2020-12-08 04:58:57
戲劇演出
短暫生命在戰(zhàn)地宣傳中閃光——緬懷寧化籍的紅軍宣傳隊長孫益
紅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0:58
沖鋒劇社在唐縣
檔案天地(2018年9期)2018-11-26 09:31:52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28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9期)2018-09-26 06:16:58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4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7年12期)2018-01-03 06:52:22
琼结县| 富民县| 鄱阳县| 新津县| 宁乡县| 东兰县| 芜湖市| 化隆| 海宁市| 松桃| 云霄县| 清涧县| 河间市| 渑池县| 南郑县| 教育| 金寨县| 孟州市| 东源县| 开阳县| 灵山县| 揭东县| 绥宁县| 丘北县| 富宁县| 汨罗市| 甘南县| 长宁区| 鄂伦春自治旗| 栾川县| 兰溪市| 屏边| 南昌市| 城固县| 延边| 南康市| 安顺市| 龙里县| 清丰县| 微山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