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我們都是在童話故事的熏陶中長大的孩子,深知“公主與王子”的童話規(guī)律。但午夜夢回,我們又為小美人魚哭濕了枕頭。
不老的容顏,無盡的生命,迷人的嗓音,小美人魚正如童話的題目一樣,是當(dāng)之無愧的“海的女兒”。但從救了一個俊美無雙的王子時起,無憂無慮的她為追求心中的愛,義無反顧地摒棄人魚一族的特征,竭力融入人類,盡力展現(xiàn)自己的美好,逐步迷失在親手堆砌成的愛戀中,最終只能以淚水再次印證“公主與王子”的童話規(guī)律,只能化為海中泡沫。
四歲的我哭小美人魚,六歲的我怨公主插足,七歲的我恨王子背叛。但十歲的我不再怨公主,公主是無辜的。她的確救了昏倒在海邊的王子,也的確是王子的救命恩人。從頭到尾,不知情的她沒有理由被怨恨。
十二歲的我也不再怨王子的背叛,王子始終是心念著救他的姑娘。王子與公主成婚,也許是出于老國王年事已高,王子為了盡孝;許是為報昔日救命之恩;又或是為了聯(lián)姻,所謂門當(dāng)戶對。從頭到尾,王子的本質(zhì)上并未變過。
如今的我,也不再哭小美人魚了。都說子女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小美人魚是海的女兒,有著海賦予的容貌的同時,也遺傳了海的心地。昔日的她,見不得有人落水;如今的她,更不會傷及他人性命,哪怕是性命攸關(guān)。
晨曦中,她化為海中泡沫,最終真正成了海的女兒,做到了骨肉相融。成為泡沫的她,依舊是她。但,血的殷紅始終不屬于海的深藍。
就在剛才,我又陪她走了一趟歷程。母親催促我多看新聞,了解社會當(dāng)前現(xiàn)狀。我并不照做,因為我在看這個童話,比新聞報紙上折射的社會現(xiàn)狀直接明了得多。身處世間,從幼時、少年、成年到步入老年,最終化為天地間的一抔黃土。這期間,人就像一團黏土,總是被多元素的社會捏成各種形態(tài)。如和珅初入官場時,曾為官清廉,一心為民過,但宦海沉浮,把他塑成一代貪官;錢謙益作為明末江南東林黨的領(lǐng)袖,可謂是位高權(quán)重,又為虞山詩派的鼻祖,才氣名噪江南,按理來說應(yīng)該受到后人的敬仰,但面對清軍入關(guān)、晚節(jié)不保等災(zāi)難把他硬生生捏成了一個降臣、一個叛國賊。當(dāng)今社會,如這二者一般,變來變?nèi)?,最終喪失自我的人又有幾何?
是的,正如一團黏土的不斷變化,正如這童話中的美人魚、王子一般。一者迷失在愛戀中,雖改變了形體,但最終卻依舊保持著如初的善良;一者看似變心,其實卻一直堅持底線。我們無法虛偽地宣稱自己從未改變,這太過可笑。那是要改變這多元素的世界嗎?面對著荒唐的發(fā)問我們最多聳肩攤手。那么,如果當(dāng)你面對著一切都深感無能為力時,不妨回歸本質(zhì)。要知道,我們是一團黏土,就算千變?nèi)f化,本質(zhì)上仍是五行屬土。
指導(dǎo)教師 黃忠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