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偉 林 坤 胡文達
(空軍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77)
試論魯迅小說語言的特點
劉志偉 林 坤 胡文達
(空軍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77)
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者,是20世紀的文學巨匠,是一位極具深度思想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作家。當然魯迅的文學成就與他的語言藝術的魅力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他的小說更是以揭露社會人性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風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說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的熱點,很多學者專家對魯迅小說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魯迅的兩部小說集《吶喊》《彷徨》為材料來源,從語言特點的角度出發(fā),分析總結魯迅小說語言的特點。
諷刺性;個性化;戲劇性;魯迅小說
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第一個運用白話文進行寫作的作家,也是杰出的語言藝術大家??梢哉f中國的現代白話文學語言在他的手中開始,也在他的手中成熟。他對現代文學語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正是因為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從魯迅小說興起之時,就有大量的學者專家對魯迅的小說進行研究評價。最初許多學者對魯迅小說的語言研究,只是憑借自己讀魯迅小說的印象,對魯迅小說的語言進行簡單的評價,比如鄭振鐸曾評價魯迅的《吶喊》認為,他的語言譏誚而深沉,似乎每一個字都是用刀刻在木上,諸如此類。之后對魯迅小說的語言研究都是零碎化的,沒有理論系統的支撐。即使到了70、80年代對魯迅小說語言的研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現象,但總結起來也都只停留在魯迅小說語言的風格研究、修辭研究和語言現象研究上,沒有從整體對魯迅小說的語言做系統化的總結,只對某一方面進行研究,這就割裂了文學與語言的關系。所以本文從語言的視角出發(fā),從魯迅小說敘述語言的諷刺性、塑造人物的個性化以及語言的戲劇性出發(fā),談一談對魯迅小說語言特點方面的認識,這對于魯迅小說語言特點的分析歸納對發(fā)展現當代文學具有一定的借鑒與現實意義。
魯迅小說中敘述語言的諷刺性主要表現為“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以一種“冷眼旁觀”的超然態(tài)度,甚至故意用一種幽默或冷漠的語調來敘述一件事或一個人,但是有思想的讀者卻能看見顯而易見的諷刺和揭露的事實。
在《肥皂》中作者對四銘這個反面人物進行了多方面的諷刺描寫,首先給飯桌上的四銘用漫畫手法勾勒了一幅可笑的相貌——肥胖的圓臉、兩撇細胡子,獨據一面、像廟里的財神,睜大了細眼找菜心。又通過細節(jié)的重復描寫來諷刺他,他再三復述著孝女的行乞和光棍買肥皂“咯支咯支”下流話,從中可知他內心其實念念不忘光棍話里所包含的淫穢之意,當他的太太一針見血地戳穿他“你們男人不是罵十八九歲的女學生,就是稱贊十八九歲的女討飯,都不是什么好心思,咯支咯支,簡直不要臉!”真正地戳中了他的要害,因而立即膽怯而臉紅出汗了??梢娝I香皂給太太,卻隱藏著見不得人的邪念,反而覺得他比街上的光棍更可笑,光棍敢大聲講出來,而他卻要假惺惺地稱女乞丐為孝女,打著封建倫理道德的幌子,來掩蓋自己內心骯臟的一面,真是欲蓋彌彰、弄巧成拙。小說還嘲諷了他故耍封建家長的威風,要兒子查出“惡毒婦”的意思,對兒子大發(fā)脾氣,但又懼怕老婆,因此這篇小說不僅鞭笞了他道德上虛偽無恥,而且也鞭撻了他在政治上的反動,思想陳舊、維護封建禮教。所以,作者從多方面來諷刺四銘為代表的這一類的人,不僅揭露了在當時黑暗的社會下,一類人是那么虛偽、可笑,同時也抨擊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勢力。
我們可以看出魯迅的敘述語言就是有種力道,看似平淡,卻能一針見血,諷刺并不是最終目的,諷刺的目的在于揭露,魯迅通過自己特有的語言敘述風格,總是能把社會與人性的丑陋顯露無遺地表現出來。
魯迅小說語言的個性化是指在魯迅筆下塑造的人物性格極其鮮明,每個人物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語言,毫無雷同之感。魯迅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根據不同人物階級、職業(yè)、經歷、生活習慣、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tài),選擇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去表現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魯迅的語言描寫達到了“能使讀者由說話人看出來”的爐火純青的地步。
魯迅作為一代語言大師,他小說中的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極富個性化,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所呈現的特征更是各不相同,而且無法復制。比如《故鄉(xiāng)》 里對閏土語言的描寫: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滔滔不絕地說著捕鳥的方法,嘴里還念叨著說:“什么都有:稻雞,角雞,勒鴿,藍背……”
這是少年閏土的語言,充滿童真與熱情,展現了樸實的農村孩子的語言。 在這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窺見到這位少年的樂觀精神,那種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和熱愛的情感。沒有人生酸甜苦辣的感慨,就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天真少年。他沒有悲傷,也沒有痛楚。有的是天真、是歡樂、是好奇、是追求。
但是中年的閏土卻判若兩人,三句話不離“老爺”“規(guī)矩” 的字眼,還有:“ 啊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么規(guī)矩。那時候年輕不懂事?!敝心甑拈c土說話變得吞吞吐吐、遲鈍而木訥,是生活的重擔壓垮了閏土那顆曾經年輕而跳動的心,他屈服于殘酷的現實,變得麻木而萎靡。
作者根據人物性格不同階段的變化,都能找到恰到好處的語言來展現人物不同階段的精神面貌和人物心理。魯迅就是通過人物塑造賦予每個人物特有的個性化語言,因為語言是心靈的窗戶,做到“適如其人之言”才是語言描寫的精妙所在。當然這一切都來源于作者深刻觀察事物,能準確反應內在的高超本領。
魯迅小說語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用戲劇性的語言無情地揭露人物的可悲命運。所謂戲劇性就是在特定情景中把人物的內心活動(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過外部動作、臺詞、表情等直觀外現出來,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官。戲劇性的語言表達形式,達到了寓莊于諧、莊諧揉合,就像含淚的笑。魯迅善長在刻畫人物的同時,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根據人物性格的需要,用一種詼諧幽默的筆觸刻畫人物形象,讓讀者生動形象地感受到這個人物的存在,畫面感極強,從而看到可笑的人物背后可憐可悲的命運。
比如,對于那些處在下層的勞動者和受人歧視的知識分子,作者往往故意將描寫對象戲劇化,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在笑聲中來揭示他們不幸的遭遇,就像喜劇演員,他們臺前是笑聲,背后卻是血淚??梢哉f是謙卑的微笑,背后藏著無盡的心酸。
魯迅刻畫的經典人物形象阿Q,他就是一個讓人讀來感覺陣陣發(fā)笑,命運具有戲劇化的人物形象,因為阿Q的種種表現都是異??尚Φ模褚粋€“小丑”,然而在這大笑背后,我們看到的是阿Q可憐凄慘的一生,阿Q也想試圖改變自己,希望有個好的生活,他想娶老婆、有兒子,能成家立業(yè),這是每個正常人內心再正常不過的渴望。作者描寫阿Q突然向吳媽下跪這一段,讓人意想不到,正常的戀愛不會這樣,可作者偏偏要通過對阿Q下跪這一可笑的戀愛舉措,使人物形象戲劇化。但作者正是通過他這可笑的舉措告訴讀者,由于他被壓榨到極端貧窮,無法成家立業(yè)的現狀才使他有了這可笑的舉措,由于戀愛的悲劇,使他無法生活,所以他又去了城里,但又趕上辛亥革命的爆發(fā),使阿Q大受鼓舞,他高喊造反,要投靠革命黨,目的是為了想要改變自己的處境,所以革命一詞出現在阿Q的心中這無疑是更可笑的。但這正是作者對于人物命運的巧妙設計,通過一系列的戲劇化語言描寫,將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雖然讀者能夠感受到在一切可笑的背后是悲哀,但是當你讀魯迅的小說時卻并不顯得沉重。這來源于魯迅小說語言戲劇化的魅力,以一種并非字字帶淚的語言形式,讓人在輕松幽默中體會深刻的思想內涵,這是魯迅作為語言大師所帶給讀者的獨特藝術享受。
文學史證明,一個偉大的語言家未必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但是一個文學大師絕不可能不是一個語言大師。魯迅以偉大的文學家著稱,語言的藝術魅力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魯迅的小說、雜文、散文都各有特點,本文是以魯迅的短片小說為例,分析總結了魯迅小說語言的特點。當然對于魯迅小說語言特點的總結也并不全面,還值得進一步歸納總結。總之,魯迅小說語言的特點是為其思想服務的,但是語言的本身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值得我們借鑒與欣賞。
[1]魯迅.魯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周作人.阿Q正傳[J].晨報副刊,1922(3):19.
[3]梁實秋.梁實秋今日談魯迅[J].魯迅研究動態(tài),1988.
[4]張學軍.魯迅的諷刺藝術[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994.
[5]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G434
A
劉志偉(1992-),男,漢族,內蒙赤峰,空軍工程大學、工學學士、信息與通信工程;林坤(1993-),男,漢族,河南固始,空軍工程大學、工學學士、信息與通信工程;胡文達(1994-),男,漢族,湖北隨州,空軍工程大學、工學學士、信息與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