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交
行政化、社會化活動對科研工作的干擾日益顯著,要同時保障科學家的學術自由和科研時間,排除名利擾動、解除后顧之憂是關鍵。
河南大學老師常萍日前登上了人民日報官方微信的頭條,被稱為“口碑教授”,她為本科生講了32年古代文學,任教期間不出書、不發(fā)論文、不申報職稱,只專注教學。直到2015年10月退休,仍是大學講師職稱。
1月7日,河南大學專門為常萍舉行了特別的聘任儀式,返聘其為副教授并頒發(fā)證書。
在高校,講師和教授的工資差距是很大的,而常萍卻說:“講師和教授的工資差距多少,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也沒有打聽過。我不在乎這個。”因為晉升高級職稱是一定要有論文和專著的,專注教學的常萍,到現在連一篇論文也不肯寫。
常萍的備受追捧,是對高校中流行的“論文情結”的沖擊。我國高校在評價教師時,盛行“唯論文論”,這種體制的影響下,論文買賣交易猖獗。早在2009年,有研究就指出,我國存在10億元的論文交易市場,且這一數據正逐年攀升。
1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優(yōu)化學術環(huán)境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科技工作者不準以任何形式抄襲盜用他人的論文等科研成果,不準利用中介機構代寫或變相代寫論文,或通過金錢交易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等。
學術去行政化
“盡管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創(chuàng)新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學術環(huán)境不優(yōu)仍是制約科學家創(chuàng)造活力、阻礙我國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突出問題?!敝袊茀f(xié)黨組書記尚勇表示。
《意見》正是針對“目前存在的學術生態(tài)滯后、科學研究自律規(guī)范不足、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fā)生、學術活動受外部干預過多、學術評價體系和導向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而進行的“啃骨頭”、“除頑疾”之舉。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次《意見》提到,要完善科研機構學術道德和學風監(jiān)督機制,實行嚴格的科研信用制度,建立學術誠信檔案,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力度,將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向社會公布。
然而,在當下,期刊論文發(fā)表數量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政績,論文造假、買賣論文都服務于政績目標,高校和科研機構在處理論文造假時,有時還扮演保護傘的角色。包括是否啟動對學術不端的調查、調查之后怎么處理,都由行政部門說了算。
在高校內,號稱學術最高權力機構的學術委員會的位置十分尷尬,有的只是擺設和工具。前不久新修訂的《高等教育法》專門提到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但在目前行政治校的環(huán)境中,學術委員會能發(fā)揮多大作用,并不明朗。
只有推進學術去行政化,實行學術自治,才能讓學術尊嚴和學術道德回歸,進而遏制論文買賣交易的蔓延。具體說來,我國對學者的評價應該實行學術同行評價,不應該由行政部門制定指標,再由行政部門來考核。要通過學術共同體的建設,消除學術利益共同體。在學術同行評價中,會按學術原則和標準對學者的能力和貢獻進行評價,像對論文,不會就看論文是否發(fā)表、發(fā)表在哪一個期刊,而會認真閱讀論文,看其本身的價值,這才會引導大家把精力投向認認真真的學術研究,而不是炮制論文。
對于是否有必要依靠法律手段抵制學術不端行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俠認為必須做到謹慎與克制?!胺墒亲詈蟮氖侄危瑢τ趯W術的不端行為的處理,還應該以幫助和教育為主?!?/p>
“如果所有問題都用法律來解決,會讓很多人走向社會的對立面,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李俠認為,即便是需要運用法律手段,也一定要有所區(qū)別?!皩τ谀切差I域帶來重大傷害的行為可以入刑,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處罰顯然是過重了?!?/p>
“六分之五”的科研時間
34歲的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楊波調侃說:“在科教界,有句話流傳頗廣:科研人員不是在參加評審,就是在參加評審的路上?!笨茖W家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有人回答:“三分之一跑項目,三分之一開會,剩下三分之一搞科研?!边@并非戲言。不少科學家們一直在呼吁:“把時間還給我們?!?/p>
“現在評獎、跑項目占用了科研人員很多時間,往往一個項目跑半年,不跑就沒有獎沒有項目,就沒有成果,就評不上職稱。要是申報國家獎,跑的時間更長?!比珖f(xié)委員、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說。
中科院、中國科協(xié)和九三學社近年來的調查均表明:大部分科學家真正用于科研的時間不足三分之一,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陷入各類不必要的事務中。
科學家忙于跑項目和開會,一方面緣于行政干預過多、學術評價體系和導向機制不完善,科技資源分配不公等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也有少數科研人員受名利誘惑,熱衷搞經費、發(fā)論文,或者奔波于各種評審會,無法專注學術研究。
對此,根據《意見》明確規(guī)定,允許科學家采用彈性工作方式從事科學研究,確保用于科研和學術的時間不少于工作時間的六分之五。這個提法最早源于1961年中共中央批準的《關于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若干意見》。此次《意見》重提這個確切的數字,意在減少行政化、社會化活動對科研工作的干擾,給科學家更多的科研時間,使他們能夠解除后顧之憂、專心學術研究。
“如果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化,則相當于沒有要求,因此我們旗幟鮮明地重提‘六分之五。”尚勇說。確??茖W家不少于“六分之五”的科研時間,必須改革現有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健全激勵創(chuàng)新的學術評價體系和導向機制,不以行政決策代替學術決策。優(yōu)化科研管理流程,避免讓科技工作者陷入各類不必要的檢查論證評估等事務中,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huán)境。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周琪說:“對于真正的科學家而言,是不會在乎所謂的‘上班時間的??茖W家遵從的是科研的固有周期?!睘榱吮WC研究水平,周琪每天的工作時間都不低于12小時。
周琪認為,值得剖析的核心問題在于,對那些難以“達標”的科研人員來說,時間都去哪兒了。專家認為,行政化、社會化活動對科研工作的干擾日益顯著,要同時保障科學家的學術自由和科研時間,排除名利擾動、解除后顧之憂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