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猛
春節(jié),始終承載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對人情溫暖的美好記憶和向往。讓我們坐上時光和記憶的列車,回到春節(jié),回到大家庭值得珍惜的親情中,回到感覺中美好的故鄉(xiāng),那里故鄉(xiāng)的梅花依然綻放,醇釅的美俗仍完好保存。
“春運”在民國長沙城已出現(xiàn)
自從長沙人用半只腳踏進近代化,用雙腳跨入民國后,長沙人的生活節(jié)奏陡然加快。尤其在上世紀30年代,公路和鐵路建設,在湖南境內(nèi)獲得飛速發(fā)展,一個又一個城市被串起并拉近,城鄉(xiāng)人口流動也變得越來越頻繁。
到上世紀30年代,一到快過春節(jié)時,長沙城內(nèi)的人們就感覺到空氣突然變得特別“驚慌”——這是當時人們對“年味”變濃的一種情緒化表達。一方面,過年前,不少長沙人以“兇猛之勢”搶購九如齋、三吉齋、朱稻香村、王茂興等店的南貨,到大年三十這天,不少人甚至連門檻也擠不進。更主要的是,此時,長沙城內(nèi)不少人,突然變得心不在焉,歲聿云暮,他們歸心似箭,只想馬上回家過年。但回家的路,此時卻因“春運”到來,一下子變得艱難而漫長——是的,那時的長沙,已有了“春運”。
不但小吳門火車站,已變得異?;靵y,火車雖臨時加掛車廂,但車站內(nèi)外仍然人如潮涌,亂成一片。當粵漢鐵路通車后,一些火車在春運期間,會在長沙臨時加掛數(shù)個三等臥鋪車廂,手上有點錢,在原票價上,加上個1元至1元5角的鋪位錢,就可買到臥鋪票,但離春節(jié)越來越近,最后購買臥鋪車廂回家這一捷徑也被堵死,火車票已是一票難求。
設在韭菜園的長沙汽車東站,是長寶(寶慶)、長衡(通粵桂)、湘鄂等幾條公路線的起點。一到“春運”開啟,這里似乎變得比火車站還要擁擠。雖然車站要到8時多才開門,但前來等票的人們,在清晨5時,就已在汽車東站門外排隊拿號子。拿到號子,等開門后,這些人又要到小窗口“搶”長途汽車票,人們“瘋狂地擠進擠出,鬧得一塌糊涂”,更多人,是等不到號,更買不到票,除非求熟人。
“命苦的”邵陽人坐“木炭汽車”也要回家
那時候,“人命不抵錢”,汽車長途“春運”,常常超載。本來只有20座的萬國牌汽車,一定要擠進26人至30人。假如有人被擠得不耐煩,發(fā)點小牢騷,車站的先生馬上就會“唱調(diào)子”:“坐不得,請你下來?!?/p>
多么無奈而可恨的“春運”,但那時的游子們早已歸心似箭,就是跋涉千山萬水,經(jīng)歷赴湯蹈火,他們也一定要回家過年。
從長沙到衡山,空間距離144公里,今天走高速公路只需1小時57分鐘,但那時坐汽車起碼要坐上大半天,至少需6小時,1937年“春運”車票價為3元2角。“他們是幸運的,坐的是燒汽油的長途汽車”。
邵陽人在“春運”中常常喊“命苦”。因為,在1937年,他們乘坐的長途汽車,卻是“新發(fā)明的木炭汽車”。木炭汽車,每小時頂多跑40里,比長沙去衡山的燒汽油的汽車慢了一半,并且中途還不能“爛”在路上。從長沙回邵陽,這些回家過年的乘客經(jīng)常要坐上一天半夜的車,骨頭幾乎被顛散了,且票價為7元2角,可那些倔強的“寶古佬”,卻仍然咬著牙,在繁忙的“春運”期間,一定要回去,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