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春
(喀什大學中語學院,新疆 喀什 8441000)
《紅樓夢》人物“綽號”維譯處理——直譯與意譯
楊貴春
(喀什大學中語學院,新疆 喀什 8441000)
本文討論《紅樓夢》綽號在克力木·霍加譯本的維譯中的直譯與意譯的情況?!都t樓夢》中人物眾多,個性多樣,人物綽號的使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這部著作的亮點之一。在維語譯文中綽號的翻譯法有直譯法、意譯法、音譯法等等,從翻譯角度上看這些翻譯都不失為較好的處理方法,但是《紅樓夢》中的綽號很多帶有雙關語義、引申語義以及隱喻的意義。綽號中直譯與意譯居多,本文重點對克力木·霍加譯本《紅樓夢》中綽號的直譯與意譯進行探究與分析。
綽號;直譯;意譯;維語版《紅樓夢》
綽號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外號、諢號的意思,是人們通過日常生活觀察憑借自己思維映像對對方的某個方面特點來命名的,是一種幽默、諷刺的稱謂符號。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只有起錯的名字,從來沒有叫錯的外號(綽號)”。時到今日已有大量的學者對《紅樓夢》的人物命名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著名的《紅樓夢》研究者胡文彬先生說:“曹雪芹通過《紅樓夢》人物的命名取號,姓定字,為小說人物涂上了艷麗奪目的色彩,成為全書藝術構思時不可缺少的藝術細胞;這些人物形象的命名不僅是一種符號而且還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審美價值?!雹?/p>
直譯,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翻譯,只需要譯文和原文的內容相同就可以了,但是一般直譯要求是譯文語言與原文語言中擁有相同一致的表達形式,并且可以產(chǎn)生譯文讀者閱讀中產(chǎn)生于原文讀者相同的感受時,這樣就可以采用直譯。
1. “你們聽聽這嘴!我也算會說的,怎么說不過這猴兒.”②(第二十一回)
_buni? a?zidin ?iqiwatqan g?pl?rg? qara?lar!m?nmu ?zymni χeli g?p?i d?p hesablap keliw?tattim, ?mdi bu majmun?a ???b t?? kel?lm?j qaldima? _dedi.
上例中有猴兒,這一詞是指王熙鳳的。猴子本來是指動作敏捷的動物,這里指王熙鳳的言語敏捷、犀利,這與猴子具有相似性。實際上王熙鳳也是一貫的言行敏捷,猴兒為其綽號顯然是作者的藝術處理的結果,而譯文中猴兒被譯成majmun。由于猴子這種動物在漢民族文化中譯法是可以表達原文意義的,說明譯者的功力。再如:
2. “你的號早有了,‘無事忙’三字恰當?shù)暮??!雹?/p>
sizg? alliqa?an tepip qojul?an, _ dedi baw??j kylyp, _ <
上例中的“無事忙”每天沒事做,卻顯得異常忙碌,即指寶玉是生在官宦人家的公子,整天不愁吃不愁喝,被家里人寵著慣著,理應無事可做但卻見他每天在賈府“奔波”顯得忙碌。譯文中譯成bikar?i aldira??u分別譯為閑人、無業(yè)者和急性子,從字面意義理解完全跟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相符,這是直接將兩個詞語按字面意義進行的創(chuàng)作,屬于直譯法。
3.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④
?u?a k?lgysid? uni? hojlisidiki bambuklarmu ali?ipar bolup keti?i mumkin. ?uni? y?yn biz buni?din kejin uni <
“瀟湘妃子”是指林黛玉,正如原文中所說,首先是依照她住的地方是瀟湘館,其次根據(jù)以淚灑斑竹的娥皇女英的傳說,后來將總愛哭鼻子的人稱為瀟湘,譯文譯成bambukzar m?likisi,解釋為“竹林公主”這里瀟湘還原為竹林可見作者對原文典故的熟悉程度和漢文化的熟知情況,體現(xiàn)作者的高超的語言素養(yǎng)。
意譯:即從意義出發(fā),當譯文語言中與原文語言中沒有對應詞句時,為了使譯文流暢,可以不注意細節(jié),改用譯文語言形式表達原文形式,但是又不是隨意添加枝葉。一般采用句子和句子以上的翻譯單位,往往把整個句子甚至一段話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翻譯,而不考慮詞語的對應。
1.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⑤(第三回 )
biraq,m?n birla i?tin ?nsir?jm?n,bizd? bir balaji?zim bar,u?al?mni mal?m qilidi?an bir jalmawuz?,umu bygyn ibad?tχani?a k?tti, teχi k?lmidi.
上句中有‘混世魔王’一詞,這里指賈母對寶玉的一個稱呼。實際上在《紅樓夢》一書中經(jīng)常被提及的寶玉的綽號之一,正如文中所說‘混世魔王’是指天不怕、地不怕、稱王稱霸的一種形象。此綽號也充分表現(xiàn)出賈寶玉在家被賈府寵著護著的形象。在譯文中將混世魔王’譯成al?mni mal?m qilidi?an bir jalmawuz,這種翻譯的的意思是指“能使天翻、地覆的魔鬼”,這與al?mni mal?m qilidi?an bir jalmawuz的意義相同,但需要思考的是‘混世魔王’一詞雖帶貶義但并非大惡之徒,而譯文給讀者的印象則是可怕的、兇惡之人,恐與原文形象不符,當然,這種結果其實反映了兩個民族文化的差異,以及某些詞語的色彩意義、認知情感的差異,這也說明文學作品翻譯是不容易的。
2.若賣與第二個人還好,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⑥(第四回 )
ba?qiraq bir?rig? bolsi?u ka?ki, ki?il?r ??p?ng? bikar <>d?p l?q?m qojmi?an.
上例中將薛蟠叫做“呆霸王”即是說他傻頭傻腦,憑借家庭的財富作威作福,任意欺凌弱小濫殺無辜任還不知悔改的惡霸。將呆霸王翻譯成u??uq,u??uq原義為無賴、潑皮、痞子、頑劣者,根據(jù)薛蟠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之人,而且使錢如土這一特點如此翻譯是極好的。
3.人見他懦弱無能,都喚他作“多渾蟲”⑦(第二十一回)
ru?go q?srid? tolimu jaramsiz bir haraqk?? a?p?z bolup, uni? ismi dogu?r idi. uni? bo?a? w? jaramsizliqidin, ki?il?r uni??a《kom?a》d?p l?q?m qojup qoj?anidi.
上面例子中,都將多官喚成“多渾蟲”從字面就能看出多官是個懦弱無能、言聽計從的人,將他比作“蟲”,好比無論誰都可以欺凌可以踩踏的感覺。譯文中譯成kom?a,從維漢字典里的解釋看是“笨蛋”的意思??傮w來看只是翻譯體現(xiàn)出來了智力較差這方面,但軟弱無能者層意義沒表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翻譯的難度和各民族文化的差異。
維吾爾語與漢語本身就屬于不同的語言類型。按形態(tài)歸類,維吾爾語屬于黏著語,漢語屬于孤立語。而根據(jù)句法特點歸類,維吾爾語屬于綜合語,漢語屬于分析語。除此之外,維吾爾族和漢族在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方面也有著許多不同的方面。兩個不同民族的發(fā)展歷史、民族文化、風俗習慣造成了兩個民族獨特的語言與獨特的表達方式。因此翻譯時要求譯者必須對兩種語言文化基礎有基本的認識,不能逐字翻譯。凡語言都有習慣表達,言外之意。
直譯與意譯各有所長,要用其所長。進行直譯時要防止進入誤區(qū),在有誤區(qū)的地方要采用意譯,使直譯與意譯相互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注釋:
①孔令彬.《紅樓夢》里綽號多[J].北京:紅樓夢學刊,2005(3).
②(清)·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
③(清)·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1987.
④(清)·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1987.
⑤(清)·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1987.
⑥(清)·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1987.
⑦(清)·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1987.
[1] (清)·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1987.
[2] 克力木·霍加.維文版《紅樓夢》[M].
[3] 史震天.《維吾爾語翻譯教程》[M].烏魯木齊: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
I207.4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