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阿娟
(100875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之下的法官
鄭阿娟
(100875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當前,全國司法系統(tǒng)在響應中央號召“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而作為司法系統(tǒng)中相當重要的法官在改革中必然要予以格外關注。改革必然要求法官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重塑法官形象。
司法改革;法官;角色定位
“角色”,這個詞來源于戲劇,與在戲劇中的含義一樣,指的是處于特定社會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現(xiàn)出的行為。[1]將“角色”一詞用于訴訟程序中的各個主體,則每個主體有其相應的角色要求。法官角色在訴訟中是個相當重要的角色,承載著理論界與實務界美好的法治夙愿。
“角色”也是一個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上的重要概念,角色是“處于一定社會地位的個體,依據(jù)社會客觀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觀能力適應社會環(huán)境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模式?!保?]
(一)審判機關的代言人
法官是負責案件的最終裁判,是審判機關的代言人。案件從立案、偵查、起訴到審判,分別由對應的機關負責,同時有相對應的人員。作為法官,是在審判階段出現(xiàn)。
法官的一紙裁決,體現(xiàn)的是審判機關對案件的最終認定,基本上成為定論。法官的訴訟文書承載著審判機關對社會中出現(xiàn)的案件的態(tài)度、看法和觀點,也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折射。
作為審判機關的代言人,更多的是體現(xiàn)官方的態(tài)度,是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角色。樹立審判機關的權威性、文明性、公正性,是法官的職責。
(二)當事人、社會公眾與審判機關的中介
法律人常常將當事人和審判機關比喻成沙漏的兩端,而法官就是中間的那個連接點。審判機關對案件的定論都要通過法官作出的裁決進行外化,當事人必須透過法官的裁決書進行外化,當事人必須透過法官的裁決書才能了解審判機關對案件的法律評價。
這里提到不僅僅法官是當事人與審判機關的中介,同時法官還是社會公眾與審判機關的中介。因為一個案件的評價,最終去關注案件的人不只是當事人,尤其是全國轟動的案件。當事人與社會公眾一般的區(qū)別就是當事人比社會公眾的參與性強,而社會公眾的數(shù)量遠遠地多于當事人。法律的最終評判,將會得到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反饋,而必須對反饋信息予以關注,以求案件審理得到社會的認可,從而讓法律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預防功能與特殊預防的實現(xiàn)。
(三)法官是否為核心的討論
一直以來,在我國這個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之下,法官是庭審中的核心,這是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特質。所以,庭審由法官主導基本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隨著學者們不斷將視角轉向通過借鑒國外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來改革我國訴訟模式的層面上時,控辯雙方對抗進而推動訴訟進程成為學者們的呼聲。這樣,法官更多地是消極、中立地參與庭審,而不再是核心。
目前來看,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仍然是法官主導庭審,基本上仍處于核心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法官在庭審中需要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準確把握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法官義務,進而完成審判工作。
(一)較高的法律素養(yǎng)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法官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可以勝任審判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法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來自于生活實踐與工作實踐,法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應有意識培養(yǎng),讓自己成為法律精英,與此同時提升綜合素質。
法官在改革背景下,一定要更新自己的內在和外在的東西,不斷吸納優(yōu)秀的法律思維方式,與時俱進地提升自己,適應改革大環(huán)境。
(二)廣泛的知識涉獵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法官面對的案件各種各樣,涉及的法律之外的其他專業(yè)知識很多,有些案件的事實認定需要借助其他專業(yè)輔助,否則連基本的事實認定出現(xiàn)偏差,那定罪量刑必然會有失偏頗。這就要求法官盡可能去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應對紛繁復雜的案件。
雖然法官沒有必要成為其他專業(yè)的專家,但是一定要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架構。法官不必成為某種“特效藥”,但要盡量是自己成為“萬金油”。這是時代對法官的要求,是改革對法官的挑戰(zhàn)。
(三)極強的駕馭能力
法官是庭審的駕馭者。這里提到的駕馭,更側重指法官對于整個庭審流程和庭審現(xiàn)場的駕馭。
首先,法官一定要有大局觀,要從大的方向上控制庭審的進程,使庭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得到有效的連接,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其次,法官在庭審中要細致地對待連接處,使之順暢地過渡,而不會顯得突兀。
(四)敏捷的反應能力
法官庭審,實質上是處理對立雙方矛盾的過程,面對糾紛主體本身的情緒問題,法官要細心處理好庭審過程,更要有敏捷的反應能力。激烈沖突的主體為了各自的訴求,在非理性狀態(tài)可能會有過激反應,必須要有應急方案予以應對。
更重要的是庭審一定要確保順利、安全,作為處于核心的法官掌控庭審全局,一定要有敏銳的反應能力。
(一)庭審形象管理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背景下,重塑法官形象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法官訴訟中特定身份的象征,而在庭審過程,他所代表的是國家司法人員形象。因此,庭審時法官必須嚴格法律要求,公正司法、文明司法。絕對不可以做出不符合法官應有形象的事情,言語、舉止必須得體。
(二)社會形象管理
法官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自身形象。尤其公共場合謹記自己身份,要比普通民眾自律,進而維護法官群體形象。以《法官法》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維護自身形象,更要守護法官群體威信。
[1]【美】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年,第102頁.
[2]周曉紅:《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0頁.
鄭阿娟(1988~),女,陜西省延安市,碩士,研究方向:法學。目前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是學術型研究生,專業(yè)為刑事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