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
印象中的《故事會》500期研討會,言猶在耳,可一轉(zhuǎn)眼,在2016年的早春二月,我們叩響了600期的門環(huán)。
是的,時間過得飛快。不過更快的,還是迭代變化的閱讀方式。想想吧,昨天,你手中還是拿著個遙控器,對著電視機不斷地調(diào)換頻道??山裉?,你卻習慣了視線45度向下,習慣了用拇指在手機屏幕上游走。而你手中的手機,已經(jīng)從4S、5S一路換到6S了。
其實,我們的雜志也在變。只不過是以一種漸變的方式,以你不知不覺的方式。
她變得精短了。曾幾何,一則故事動輒七八千字,如今通常只有三四千,而微博故事局限在一百四十字以內(nèi),閱讀節(jié)奏明顯加快。就連敘述也簡簡簡,盡快入戲,盡快交鋒,然后曲徑通幽,柳暗花明……
她變得豐富了。以前雜志的欄目屈指可數(shù),如今卻琳瑯滿目,不斷刷新你的視野。題材面也十分開闊,古今中外,一應俱全。
她的形式也多樣化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不但可讀,而且可聽;不但可聽,而且可視;不但可視,而且可評……
當然不變的、一以貫之的是她的品質(zhì)。
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充滿故事而且時刻消費故事。然而,講故事卻不是信手拈來的事,也斷然不能信口雌黃。她是一種傳播力,是一次新創(chuàng)作。就此論之,這個時代卻少有會講故事的人,極其匱乏故事素養(yǎng)。你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敘事能力在下降?而在給朋友講故事時,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故事不夠吸引人?而信心滿滿地講述故事,又是不是認為自己的故事沒有價值?
而在我們這本雜志里,你不但可以找到新事、奇事、趣事,還能發(fā)現(xiàn)社會稀缺的情懷、智慧和價值觀。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新的故事,新的起點,愿與我們的讀者朋友攜手前行,也祝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