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松林
德育是一個科學性極強的系統(tǒng)工程,德育對青少年一生的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建設學校與社會、家庭的一體化德育環(huán)境,形成德育合力,對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十分重要。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育內(nèi)容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德育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毋庸諱言,不少學校的德育工作仍局限在學校范圍,而且游離于其他教育之外;德育工作目標單一,方法簡單,部分學校只是把德育工作作為學校追求升學率的一種手段;德育工作是以特定的內(nèi)容和形式為基礎開展的活動,是以形勢需要為前提的,不少學校的德育工作并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么井井有條、有聲有色;德育工作與時代發(fā)展脫節(jié),缺乏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本文就結合筆者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對如何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行探究。
一、建設學校與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德育環(huán)境,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德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整體工程。每個青少年都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下成長的,社會的影響、家庭的影響,都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培養(yǎng)他們健康、積極的思想品德,如果有社會和家庭的全力配合,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決定了各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必須具有連接社會的外在功能。
建立學校與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德育環(huán)境有利于學校、家庭、社會發(fā)揮各自在教育青少年方面的優(yōu)勢。社會生活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學生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下,學校處在社會這個大空間中,各種社會信息無孔不入,學生耳濡目染,都會自覺與不自覺地受到影響。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篩選社會信息,就可以將積極的社會影響變成學生健康成長的養(yǎng)料,把消極的社會現(xiàn)象變成反面教材。如,學校可以邀請社會道德模范、專家學者、知名校友到學校做報告,給學生施加正面的影響。家庭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主要成員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學校方面,要辦好家長會,定期不定期地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并組織家長參加,指導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毫無疑問,在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重要的德育工作場所,無論哪一方面的教育都不容忽視,建設學校與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德育環(huán)境,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對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十分重要。
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突出德育教育的針對性
新時代、新觀念和教育新內(nèi)容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xiàn)在的青少年思想更為現(xiàn)實、復雜和功利,多元化的個性、物質生活和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才是他們所要追求的,因此,德育工作者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思想和觀念上與學生保持同步,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推進;德育工作者的素質不高就不可能完成學校的德育工作目標,就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對于德育工作者,學校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組織系統(tǒng)的學習,提高教師素養(yǎng)。加強對德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規(guī)律,篩選出適合學生的德育內(nèi)容。
第二,德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動態(tài)。每個德育工作者都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青少年學生的所思所想,使德育工作更具有超前性、預見性和計劃性。
第三,定期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學校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學期至少要撰寫一篇德育工作小結,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樣才能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培養(yǎng)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能力,調(diào)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我們的德育工作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并轉化為學生自愿的行為,是學校德育的關鍵。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是高度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按照社會道德準則的要求,教育和指導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自我激勵:一是目標激勵,目標是一個人工作、學習、生活的動力。班主任要帶領學生,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學期發(fā)展目標,并工整地寫好,貼在自己的文具盒內(nèi),學生每次取放文具時都會看到自己的目標,不斷受到激勵;二是活動激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激勵;三是成就激勵,學生每次取得成功,例如,為班級榮譽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或在學習上有了進步等,班主任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表揚學生,既激勵學生本人,也激勵全班學生,還可以讓學生第一時間告訴父母,讓父母一起來分享學生的喜悅。當然,也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獎勵自己一次,進行自我激勵。
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身于班集體的各項建設中去,營造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1)名人名言摘抄及感想;(2)自己開心的事;(3)最受感動的一件事;(4)我為集體所做的有意義的事;(5)人際交往的自我評價;(6)文明禮儀的自我評價;(7)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和保護環(huán)境的自我評價;(8)克服的困難及收獲;(9)參加活動的自我評價;(10)本周學習評價;(11)不該做的事及認識。
總之,德育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的一個教育問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黨乃至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想改善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努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以各自應承擔的教育職責為基礎,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狠抓落實,只有真正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進而帶動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南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