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君
最近男神彭于晏又拍了一部爛片,叫作《勝者為王》,在豆瓣上只有5.8的評分。印象中的彭于晏,一直有著完美的笑容和肌肉,于是在各種愛情電影里充當完美男友。
在這樣一個看臉的時代,人們往往只看到結(jié)果,卻不知道那俊朗的面容和好身材背后,其實有著太多的辛苦磨煉。所以相比于這類泡沫愛情片,我更偏愛彭于晏的運動電影。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一個陽光大男孩更熱血的一面,看到他流汗、流血、流淚,看到他受傷、挫敗、奮起。
彭于晏的第一部運動電影是拍攝于2011年的《翻滾吧!阿信》,講述一個混沌少年通過體操重拾夢想的故事。當時的彭于晏29歲,身高182厘米,要飾演柔韌性超強的體操運動員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訓練。為此,他每天早上8點鐘起來,跟臺灣宜蘭體操隊的小朋友們一起訓練,一起吃住,一個星期練6天,就這樣練了半年。電影中各種專業(yè)的體操動作都由他親自完成,他的表演令人對這個曾經(jīng)的“小鮮肉”刮目相看。后來,他憑借這部電影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但也是因為這部電影,開啟了他演員生涯中的各種“魔鬼訓練”。
2013年他拍攝《激戰(zhàn)》,導演是“虐人不倦”的香港導演林超賢。彭于晏飾演一個為了鼓勵落魄父親努力練拳的拳擊手。拍攝過程中,他花了三個月接受專業(yè)的MMA(綜合格斗)訓練,每天都要挨200多拳,鼻子、耳朵都腫得無法入睡,雙腿上全是淤青。為了保持體形還要節(jié)食,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吃白水煮的蛋白和雞胸肉,十分痛苦。他的體脂率最終降低至3%,達到專業(yè)健美運動員的標準。非人的訓練結(jié)果是,彭于晏的表演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疼”,每一下重擊都是拳拳到肉,這樣的表演也讓他成功入圍2013年臺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彭于晏敢拼的腳步并沒有因此而停下,他最近的一部運動片《破風》更是把這種精神發(fā)揮到極致。導演依舊是林超賢,這一次講述的是三個賽車手經(jīng)歷矛盾與掙扎,最終超越自我極限的勵志故事。跟那些狗血的青春片相比,這部可謂燃爆!看著彭于晏在極速行駛中張狂的臉部特寫,就會感受到荷爾蒙強烈翻滾的激情,但激情背后是瘋狂的封閉式專業(yè)訓練:每天訓練11個小時,需要完成早上10公里體能訓練、60分鐘平衡練習;下午80公里公路沖刺練習和耐力訓練;晚上再進行3個小時的單車訓練。除此以外還有受傷:“嚴重的是三次,摔下去暫時起不來那種。擦傷什么的基本每次騎車都會有?!?/p>
半年下來,彭于晏已經(jīng)可以輕松通過單車運動專業(yè)資格考試,演得也更有說服力。
這樣,每拍一部電影,彭于晏就get一項新技能。到后來,他已經(jīng)把游泳、手語、沖浪、搏擊和極限騎行等逐一拿了下來。這讓我們感到安慰,在這個看臉的世界,還是有人在打磨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已經(jīng)有那么好看的一張臉了。
擁有美好的形體還遠遠不夠,堅持敢拼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魅力。
【人物速寫·愛拼才會贏】
為飾演重拾體操夢的混沌少年,彭于晏和體操隊隊員一起訓練了半年;為成為影片中的賽車手,彭于晏每天苦練11個小時……沒有這種“敢拼”的精神,彭于晏怎能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愛拼才會贏,敢于拼搏成就了彭于晏永恒的魅力。
【人物速寫·在get中成長】
最好的成長方式是在前進的路上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對于積極的人來說,這也是最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一種方式。彭于晏在塑造體操運動員時,學會了體操,在飾演拳擊手時,學會了拳擊……隨著角色的不斷改變,他還學會了游泳、搏擊、極限騎行等,在這個“看臉的世界”,彭于晏精心打磨著自己的實力。在get中成長,他得到了用語言難以形容的最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