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曉
(山東省莒縣中醫(yī)醫(yī)院,276500)
?
嬰幼兒臨床護理難點分析與干預對策
陳曉
(山東省莒縣中醫(yī)醫(yī)院,276500)
嬰幼兒臨床護理對象可分為新生兒、嬰幼兒和幼兒三個年齡階段。他們在解剖、生理、病理上與成人有很多不同之處。在疾病影響到健康后,身體產生的應激也各有不同,而且他們對自己身體的不適不能表達或不能確切地表達。因此,在護理嬰幼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需要護理人員密切觀察其行為和身體正常功能的改變,警覺現有的或潛在的護理問題,提高嬰幼兒的護理質量[1]。
通過對2009年7—12月住院患兒的統(tǒng)計,嬰幼兒患者共260名,其中新生兒26名,嬰幼兒175名,幼兒59名。經臨床觀察發(fā)現,在護理嬰幼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新生兒的護理難點在于耐受力、適應能力低下;嬰兒的護理難點在于喂養(yǎng)習慣改變;幼兒的護理難點在于侵入治療、心理護理。
分析與對策
1.新生兒是指從臍帶結扎至出生后28 d以內,所有的新生兒脫離了無菌的宮內環(huán)境,都必須經過器官功能改變及功能的再組織代謝過程,由于其生理特點,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心肺功能及肝腎功能等各項調節(jié)能力較差。另外由于免疫功能發(fā)育還不完善,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的防御功能較低,使他們對于外界環(huán)境中各種微生物侵襲的抵抗力減弱,易發(fā)生感染和損傷。而且對于疾病的耐受力也相對較低,易發(fā)生病情變化和惡化。再者新生兒對于疾病引起的身體不適應,不能用語言表達,更需要護理人員的密切觀察。
通過對生理指標的變化評估:生理指標既客觀又敏感,在評定新生兒的體溫、脈搏、面色、出汗量、進食奶量及尿量隨時發(fā)現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給予治療和護理。
2.嬰兒是指從生后28 d到1周歲以內,嬰兒期由于消化系統(tǒng)功能未成熟,易引起消化不良、溢乳等不良反應。當生理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加之病理性的消耗就可能造成體液紊亂、電解質酸堿失衡,甚至休克等癥狀產生。
嬰兒期前半年大多以母乳喂養(yǎng)為主,住院后喂養(yǎng)方式的改變、親子關系的暫時中斷均可造成喂養(yǎng)困難。對這段時期的患兒更要適宜評估,小兒精神病學家Bowkbyz解釋依賴感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甚至物體的情感連接。嬰兒依賴感的發(fā)展是與他們建立有意義關系的基礎。他們運用吸吮、抓握、注視和哭泣等方式引起注意,激發(fā)滿足嬰兒本身的各項需要,因而與父母暫時分離,會產生抗議—失望—去依戀三個時期。應在患兒入院初期與他們多交流,通過親近、愛撫和與他們說話,使嬰兒漸漸產生依戀,接受和熟悉新的環(huán)境,并接觸和接受他人。
3.幼兒是指1~3歲時期,幼兒期小兒對住院心理反應比其他各年齡階段都更為強烈。表現為哭鬧悲傷、退行性行為的增加,如尿床、依賴感加強或攻擊性行為的增加,表現在身體動作及語言上。陌生的環(huán)境、飲食習慣的改變、不習慣的床鋪及一些常規(guī)的醫(yī)用侵入性用具:注射器、體溫表等均可能引起焦慮、害怕的心理反應。尤其是靜脈注射,對患兒的身體造成的侵入性的傷害更大,使他們對其反應急劇加強。輕者哭鬧,重者會有強烈的反抗反應,從而造成了注射的難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對于獨生子女的過度溺愛,導致兒童營養(yǎng)過剩,肥胖已成為普遍存在于小兒的社會問題。當這些小兒患病入院治療時,靜脈穿刺給護理工作帶來大的難題[2]。
對于這些年齡階段的幼兒除了要做好解釋和安慰,還要給予鼓勵。以某位勇士作為偶像或利用小孩喜愛相互比較的心理,鼓勵他們克服對疼痛的恐懼心理并取得合作[3]。同時護理人員要掌握小兒四肢淺靜脈的解剖位置和走向,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護理人員可用語言和非語言的形式與患兒溝通,可保留他們的一些具有依賴及安全感的物品[4],如娃娃、毛毯等。在日常的工作中可在允許的范圍內讓他們自己選擇注射部位,專人照顧,有助于產生安全感。
在嬰幼兒的護理中要掌握各年齡階段的生理解剖、病理特點及心理變化。重視他們的心理反應,運用語言(呼喚患兒的昵稱)或非語言(懷抱、觸摸)的形式,鼓勵患兒發(fā)泄情緒,使其住院的心理損傷減少到最低程度。從而使他們從入院時的哭吵狀態(tài)轉變?yōu)榘察o合作狀態(tài),應用合理有效的喂養(yǎng)方式,不僅有助于患兒的生長發(fā)育,也有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密切觀察患兒的行為和身體功能,了解病情的變化,及時進行治療護理,不僅提高了治愈率,也提高了臨床護理嬰幼兒的能力。
[1]范玲.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1-23.
[2]李佛蘭,陳湛華,楊方,等.1例急性腎功能衰竭早產兒行連續(xù)性靜-靜脈血液濾過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5):438-439.
[3]葉翠梅.優(yōu)質護理對嬰幼兒霧化吸入配合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5):78-79.
[4]沈克軍,林平.優(yōu)質護理對嬰幼兒霧化吸入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28(13):47-48.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