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緯蕾莉啞·瓦尼克·薩爾加多
在攝影大師薩爾加多的影像世界中,一面是記錄著社會苦難的真實寫照,另一面是承載著自然世界的浪漫語言,在他的最新作品《創(chuàng)世紀》問世后,人們再次被這位大師的影像探索所折服,他沒有停留在已有的光環(huán)中,而是邁向那些不為人熟知的土地,完成一次次影像探險,最終以作品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二個高峰,在他看來,這部《創(chuàng)世紀》是寫給地球的一封情書。我們邀請到國內攝影評論家姜緯及法國攝影評論家蕾莉亞分別對薩爾加多的兩個拍攝時期進行解讀。
當我第一次翻看照片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已找到一種新的與事物發(fā)生聯(lián)系的方式。那是如此奇妙,能夠把一個瞬間凝固下來,然后拿在我的手中。從那一刻起,攝影就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只是希望人們更近得感受到我們的地球。我們都無法觸摸它,我們不再覺得自己是這個星球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必須把時光逆轉去親近自然。我們必須找回我們的本能,去更多地了解自然。——薩爾加多
1973~2000 同情目光體現(xiàn)人道主義精神 勞動者和遷徙:對時代的誠懇記錄
薩爾加多在40年職業(yè)生涯里從未停止過對全球性問題的深切關注,為了完成拍攝項目,他游歷過120個國家,在這項目中,薩爾加多以人道主義的視角誠懇地記錄著這個社會的現(xiàn)實。
從1986年被譽為加西亞·馬爾克斯魔幻現(xiàn)實主義視覺版的《別樣美洲》開始,到1993年的《勞動者》和2000年的《遷徙:轉變的人性》,薩爾加多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堅守人道主義精神的視野。在《勞動者》系列中,烏克蘭的鋼鐵廠,印度的煤礦,古巴的甘蔗田,盧旺達的茶園,意大利的漁場,玻利維亞的錫礦,美國的屠宰場,中國的自行車工廠,科威特的油田,無處不出現(xiàn)薩爾加多的身影。1986年,他在巴西佩拉達露天金礦目睹了艱苦危險的宏大勞動場面:5萬多名淘金者擠在一個巨大的土坑里面,背負著沉甸甸的礦土,靠搖搖晃晃的木梯攀上爬下,隨時都有摔死的危險。薩爾加多認為:“他們雖然衣不遮體,但仍然具有人的尊嚴。我深感世界存在著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驅使我把這些拍出來?!?/p>
尊重的目光拍攝
1993年至1999年,薩爾加多在40多個國家拍攝的作品,匯集成了史詩般的《遷徙》,包含了國際遷徙、難民、非洲悲劇、離鄉(xiāng)背井的人口城市化、當今世界的兒童5個部分,他由此體驗到人的遷徙成為這個世界日益增強的移動性的直接表現(xiàn)。其實,人類的生活史就是遷徙史,從《圣經(jīng)》中記載的“出埃及記”,到現(xiàn)代經(jīng)濟增長中的農(nóng)村人口流動性,無一例外地顯示了人們追求更安全、更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良好的經(jīng)濟學素養(yǎng),豐富的經(jīng)歷,使得薩爾加多能夠挖掘影像背后的一些內容,諸如資源和戰(zhàn)亂、環(huán)境退化和人口壓力、地緣政治和經(jīng)濟利益的關系等等,考察這些內容有助于解釋“全球化”的面目。作為一個長期遠離家鄉(xiāng)生活的攝影師,薩爾加多有著深刻的感同身受:“我希望人們看過這些照片以后,能夠用—種帶有尊重的、全新的眼光看待身邊的移民。希望坐在美國某個餐廳里的年輕人看到墨西哥裔侍者時,能夠想到他或他的祖先長途跋涉來到這里,他們在這里充滿勇氣,推進著生活,為了工作和尊嚴打拼。這樣的精神,存在于我的每張照片之中?!?/p>
窮苦引起的共鳴
對于一個舒坦奢華生活的追逐者來說,閱讀薩爾加多的這些作品不會是一種愉悅的享受。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言易好—一是不是記錄攝影特別擅長體驗苦難?窮人和底層時常是記錄攝影不斷光顧的領域,攝影師將這個傳統(tǒng)不斷引向高峰。然而,攝影僅僅是歷史結構內部的一種微弱的聲音,許多重要時刻,攝影對于蕓蕓眾生的同情之淚起不了什么作用。攝影不是歷史的對手,設計未來歷史方案的時候,攝影的作用遠遠不如歷史學、經(jīng)濟學或者政治家的運籌帷幄。全球范圍內,市場機制及其運作依然如日中天。事實上,攝影本身就繞不開市場機制運作——版權、印數(shù)、定價,這些都是市場派生出來的概念。
《遷徒》
《遷徙》系列展現(xiàn)了人們因為人口增長、就業(yè)機會、戰(zhàn)爭、自然災害和環(huán)境巨變等原因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是關于人口遷移問題涉及最廣的一份調查,它涉及到35個國家,包括科索沃人遷移到阿爾巴尼亞,拉丁美洲人移民到美國,非洲人移民到歐洲。國際移民的數(shù)量已超過1000億,而隨著資源問題的愈演愈烈,移民人數(shù)將會繼續(xù)攀升。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這些計劃之間有著一種緊密的聯(lián)系。人類因為資源競爭而遷移,這就意味著那46%“未被涉足”的地球將會逐漸變得“觸手可及”。工人計劃探討了制造商品的人們,我們消費這些商品,商品又轉而吞噬了我們的資源。
《勞動者》
在薩爾加多27歲時,他最終放棄了經(jīng)濟學工作,成為了全職攝影師。因為記錄薩爾加多而成為新聞攝影的標桿。在這幅照片中,一個巨大的坑穴式礦井,滿是人類的軀體,從頭到腳沾滿了泥漿。這種亂作一團的工作方式,在這里,礦砂完全靠5萬多個工人用手挖出。出于對人類體驗的興趣,薩爾加多開始在《勞動者>系列中探索勞動的主題,著眼于為農(nóng)業(yè)、食品、礦產(chǎn)、石油和建筑行業(yè)全身心投入的男性和女性?!八_爾加多揭示了勞動世界的痛苦、美麗和殘酷”,作者亞瑟-米勒如此評價這一系列創(chuàng)作。
2014~2012 發(fā)現(xiàn)者的視角敬畏自然 《創(chuàng)世紀》給地球的情書
2004年薩爾加多開啟了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影像專題的拍攝,在長達8年拍攝中,他通過影像追尋生命的起源、記錄世界環(huán)境的變化,這一專題成為了他最為讓人贊賞的項目。
薩爾加多的專題《創(chuàng)世紀》旨于展示地球在急速現(xiàn)代化及高度發(fā)展前的原生態(tài)面貌,探索它的起源、形成和演變,也探討人類如何漸漸淡忘自身與地球之間的原始關系。此次展覽,利用鏡頭捕捉地球上鮮為人知的山川海景、野生動物以及部落族群的生活,不僅讓我們看到地球的幅員如此浩瀚無涯,也能從中領略大自然的神秘與奧妙。
與自然相處
這些奇景有的攝于極圈地帶、有的也可能是在熱帶的雨林中、遼闊的草原上、酷熱的沙漠里,甚至是常年受冰川覆蓋的山脈,或是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其中在一些極度寒冷或干旱的地帶,有些植物以驚人頑強的生命力存活了下來,而某些動物及古老部落也正因為與世隔絕而得以找到生存的機會。鏡頭下,人類與大自然和睦共處,仿佛是一件渾然天成的藝術作品,亦展現(xiàn)了大自然在未遭到文明污染前的波瀾壯觀。
失落的美感
《創(chuàng)世紀》是對地球的一次攝影之旅——這是一次重新發(fā)現(xiàn)那些迄今未受現(xiàn)代社會影響的山川、荒漠和大洋、動物以及人群的探險——這個星球上依處在原始狀態(tài)的土地和生命。但是,“創(chuàng)世紀”也是一個迫切地向我們自己的時代訴說的項目。通過刻畫以某種方式幸存至今的一個“失落”的世界驚人的美感,它宣告了這一切面臨著危險,也是我們必須拯救的?!皠?chuàng)世紀”是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在“勞動者”和“遷移”——他審視了由于經(jīng)濟和社會的根本變革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之后,第三個對全球問題進行的長期探索。而此次他尋訪了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用影像為我們星球的壯麗與脆弱獻上了一首情詩。薩爾加多一直致力于黑白影像的創(chuàng)作,30多次前往全球遙遠的角落,建立了自己的影像檔案。每次從巴黎的根據(jù)地出發(fā),都要花費數(shù)個星期,搭乘客機、直升機、遠洋輪和獨木舟,甚至在極端嚴寒和酷熱中長途跋涉穿越困難重重的地區(qū)。薩爾加多從2004年開始旅行,在2011年末完成了這部“創(chuàng)世紀”。
《創(chuàng)世紀》采用了主題式的手法,突出了地球在地球物理學上的起源、地球上的動物、原始民族和早期社會。薩爾加多走訪地區(qū)之遙遠,而這些照片也組織成定義寬泛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充分反映大自然是如何運轉的。它目的是開啟公眾的眼睛,去觀看大地之上所發(fā)現(xiàn)的奇跡,不僅是我們?yōu)椤皠?chuàng)世紀”有幸發(fā)現(xiàn)和記錄的一切,還有在湖泊、山丘、公園和庭院中的一切。這所有的一切就在我們家園不遠的范圍之內,而且代表了我們與大自然最頻繁的接觸。畢竟,自然資源保護的斗爭要從我們的日常生活開始。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希望前來觀看和討論“創(chuàng)世紀”的人們不僅僅是饒有興致的觀察者,而是成為迫切需要我們關懷和專注的一種普世命運的積極參與者。
《北方的空間》
放眼望去,我們又考察了美國阿拉斯加和科羅拉多平原的風景、克盧恩國家公園的風景以及加拿大巴芬島的野生動物,之后向東前往俄羅斯偏遠的北方,包括弗蘭格爾島的北極熊繁殖地、西伯利亞以北以及勘察加半島的涅涅茨原住民。
《自然保護區(qū)》
自然保護區(qū)從加拉帕戈斯群島獨特的火山地貌和動物種群開始,還包括了新幾內亞和伊里安查亞、遠隔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省西比路島孟塔維的古老民族,以及馬達加斯加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風景、野生動物和植被。
《地球的最南端》
在南極洲,冰封的陸景和海景,耐寒的動物,企鵝、海獅和鯨魚,特別是在瓦爾德斯半島的繁殖地拍攝到的動物。之后我們前往南喬治亞島、福克蘭群島、迭戈拉米雷斯群島和桑維奇群島,那里有奮力求生的各種企鵝、信天翁、翅膀寬大的海燕和鸕鶿。
《非洲》
這片大陸是洋洋大觀的人類和動物的家園:從博茲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奇異的野生動物,到盧旺達、剛果和烏干達接壤的維龍加國家公園的大猩猩;從納米比亞的辛巴族人和蘇丹的丁卡人部落。非洲揭示了沙漠非凡的氣派,色彩從深灰到深紅;質地從沙狀到巖石;—些平坦如大洋;另一些則被貧瘠的大山阻隔。不僅有仙人掌和嚙齒類動物,還有可以追溯到數(shù)千年前的洞穴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