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怪:為啥我發(fā)短信的時候,別人說啥我都聽不見?
小南: 完全不必因此自責,因為人腦的多線程能力真的不太好。遇到這種情況,你就微笑著請他再說一遍吧。
如果你試過跟沉浸在網(wǎng)游中的男友講話,或者有過因為玩手機而坐過站的經(jīng)歷,大概能夠?qū)@位網(wǎng)友表示理解。這種情況被科學家稱為“疏忽性耳聾”,也就是說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的時候,你根本聽不見正常大小的聲音。
現(xiàn)代技術(shù)提供了越來越多樣化的感官信息,希望幫助人類更加高效地處理信息,這令許多人產(chǎn)生了自己能夠一心二用的幻覺。可惜跟幾萬年前那個狩獵采集的大腦相比,現(xiàn)代人的大腦在功能上并沒有什么長進,它實在沒有你想象的那樣擅長多線程任務。
當然總有一些特例不在通常討論范圍之內(nèi),比如34歲當上哈佛正教授的莊小威,大學室友尤記得她當年一邊聽三國評書一邊做原子物理作業(yè)。雖然大多數(shù)人都能邊做飯邊打電話,或者邊吃飯邊看電視、交談或者看報紙,一個熟練的廚師可以同時在四個灶頭上燒菜,但你敢不敢嘗試邊打電話邊回郵件?
法國科學家2010年發(fā)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說,如果兩種任務激活的大腦功能不相重疊,尚可并行不悖;然而,對于兩種及以上的復雜且不相關(guān)任務,大多數(shù)人的腦子就要歇菜了。打電話和發(fā)郵件都涉及用語言溝通,所以兩個任務會為爭搶大腦的相關(guān)區(qū)域而打架。
那么,發(fā)短信和聽覺之間也會互相沖突嗎?在最近發(fā)表的論文中,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找來了13名志愿者,然后請他們完成不同的視覺任務,同時播放一些聲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任務越有挑戰(zhàn)性,志愿者聽到聲音的可能性就越低。腦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結(jié)果顯示,這正是因為人的視覺和聽覺占用著相同并且有限的神經(jīng)資源,因而只能同時處理一種任務。
人腦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不過是快速在兩種不同任務之間切換。這也能夠從側(cè)面解釋,為什么在面對三個以上選項的時候,人總是很難做出選擇,除非你設(shè)法把選項縮減到兩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三(及以上)選一的決定必然是不理性的,因為大腦為了進行細致的權(quán)衡,必須自動舍棄一個選項,這也是為什么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你非常有必要列一個表來比較利弊得失。
所以,當你親愛的那位手指放在屏幕滑輪上的時候,他多半是真的沒聽見你在跟他說什么,而不是因為漫不經(jīng)心或者故意忽視。而且,疏忽性耳聾并不限于玩手機,一切需要較高程度注意力的視覺任務或者場景都有可能將其觸發(fā),比如駕駛、閱讀甚至看電視。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拉維(Nilli Lavie)說,盡管疏忽性耳聾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某些情況下也非常危險,比如一個邊玩手機邊過馬路的行人?;蛟S汽車喇叭和警笛能讓他的目光離開屏幕,但自行車鈴鐺有時候就沒用。所以,靠近馬路的時候還是把手機收起來比較好。雖然你并沒有戴耳機或者正在打電話,但這些都不能防止大腦讓你間歇失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