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麟
寒入子宮,真的會給你帶來一系列麻煩。對于女性來說,暖宮是一生的功課。
溫暖和健康息息相關。子宮溫暖,體內氣血運行通暢,子宮的各項機能才會運作正常,病邪沒有機會下手,自然只能離你遠遠的。相反,如果寒邪侵入子宮,血氣遇寒便凝結,各類疾病困擾便會趁機登門。
總體來說,宮寒易帶來三方面的婦科困擾。首先,在生理期上,宮寒易造成經期量少、痛經甚至閉經。其次是非排卵期出現白帶異常增多,質地清稀,同時伴隨下腹冷痛、腰膝酸軟的不適癥狀。更重要的是,宮寒會令整個生殖系統(tǒng)(子宮、輸卵管、卵巢等)功能低下,導致不孕。
在中醫(yī)看來,這種虛寒的癥結在于陽氣不足。醫(yī)書有云: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腎為生命的原始動力,對人的整個發(fā)育生長、抵御外邪的能力都起著決定作用,腎陽不足會造成子宮發(fā)育不良。脾胃則負責消化、吸收、運送能量,脾陽不振則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也是導致子宮虛寒的一大原因。
中醫(yī)用藥:解決宮寒要靠“溫”字訣
寒則熱治,調理宮寒證溫脾陽和腎陽是重點。在暖宮的處方中我們常會看到干姜和肉桂,前者暖脾陽效果較好,后者在暖腎陽方面能發(fā)揮較大作用。例如著名的金匱溫經湯就運用了較多的干姜,這種炮制過的姜片比一般生姜溫性更大,也更易將溫暖脾陽的力量滲入經脈。
眾所周知,不吃寒食、冰飲,注意保暖是抵御寒氣入侵體內的不二法則。此外,充足的睡眠與休息也是養(yǎng)護陽氣的重要因素。俗話說:勞則傷氣。人在過度勞累時常會說:累得吃不下東西。勞累之后若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就會損傷脾胃之氣,而脾與腎又是互助互促的關系,久而久之腎氣也跟著受連累。其次,現代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工作壓力使得熬夜晚睡成為家常便飯,長時間的透支最終損耗腎中陰精,“陽為陰之使。陰為陽之守”,陰氣足能助長陽氣充足,反之腎陰不足又會導致腎陽不足。因此,女性一定要保證休息,否則宮寒的麻煩可能要悄悄造訪了!
每周做3~4次“暖宮操”
新西蘭女性醫(yī)學專家露西·德魯發(fā)明了一套適合家中進行的“暖宮操”。這套操一共兩組動作,簡單易學。更有實驗證明,每周做3~4次“暖宮操”,子宮溫度可提高0.15℃!
1、雙膝自然分開,舒適地跪在床上,先挺直腰部,然后向前彎腰,讓胸部盡量接近床面,保持5分鐘。
2、平躺在床上,雙膝彎曲,利用雙腳的支撐力,將腰腹部抬起、繃緊,感覺子宮隨身體一起收縮,并在空中保持3~5分鐘。
中醫(yī)認為,“走則生陽”,所以若是有宮寒困擾,不妨試試快步走的鍛煉方法。每天快步走30分鐘,當天子宮血液循環(huán)速度即可提高10%!另外,建議你在鵝卵石上行走,石頭可有效刺激足底經脈和穴位,進而調暢氣血,改善子宮血液循環(huán)。
把生姜片切成1厘米厚,在上面放一點艾絨,然后放在臍下二寸即三橫指的地方做一個隔姜灸。這里是關元穴的所在,被稱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常灸這個穴位有補腎陽、理氣血的功效。采用隔姜灸一方面能避免艾灸時燙傷皮膚,另一方面生姜能增加艾灸溫經散寒的功效,隔天這么灸一次,能讓暖宮的效果更持久。
另外,若是沒時間做隔姜灸,也可以把暖寶寶貼在小腹上。雖然不如隔姜灸藥力強勁,但是持續(xù)的熱力滲透肌膚也為子宮送去陣陣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