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鐘金城 柴志欣等
摘要:為探討腦紅蛋白(NGB)在西藏牦牛高原低氧適應機制中的作用,利用分子克隆技術獲得了西藏牦牛NGB基因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該基因及其編碼蛋白質的理化性質、疏水性、二級結構等進行了預測分析。結果發(fā)現,NGB基因全長為2 993 bp,編碼125個氨基酸;其編碼蛋白屬于親水性蛋白,二級結構主要以α螺旋為主。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表明,西藏牦牛NGB與野牦牛、牛、綿羊等物種的遺傳距離較近,具有高度同源性。
關鍵詞:西藏牦牛;NGB基因;克?。簧镄畔W分析
中圖分類號: S823.8+5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11-0026-04
收稿日期:2015-04-27
基金項目: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編號:CX2015SZ106);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學位點建設項目(編號:2014XWD-S071007)。
作者簡介:郭琳(1990—),女,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分子生態(tài)學研究。E-mail:guolin20151@163.com。
通信作者:陳智華,博士,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多樣性研究。E-mail:Chenzhihua_czh@sohu.com。牦牛(Bos grunniens)屬哺乳綱偶蹄目反芻亞目??崎L毛的牛屬動物。主要生活在高寒生態(tài)條件下海拔3 000m以上的地區(qū),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種,被認為是研究高原低氧適應的代表性動物之一[1]。該物種主要分布于喜馬拉雅山、阿爾金山、昆侖山以及祁連山,這些地區(qū)海拔高、地勢復雜、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在0 ℃以下,最低溫度可達 -50 ℃,環(huán)境極端惡劣復雜。西藏自治區(qū)是我國牦牛的主產區(qū)之一,由于各地區(qū)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差異,形成了桑桑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類烏齊牦牛、工布江達牦牛、申扎牦牛、巴青牦牛等不同的地方品種和類群,其中類烏齊牦牛[2]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類烏齊縣,對于高海拔、含氧量低的高寒地區(qū)有著良好的適應性。目前對腦紅蛋白(neuroglobin,NGB)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小鼠、豬以及甘南牦牛[3-6],而對西藏牦牛NGB基因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對類烏齊牦牛NGB基因的全序列克隆與表達,為進一步研究牦牛高原低氧環(huán)境的適應性機制奠定基礎。腦紅蛋白是近期發(fā)現的一種攜氧球蛋白,是繼血紅蛋白(hemoglobin,HB)和肌紅蛋白(myoglobin,MB)之后的第3種攜氧球蛋白,主要在脊椎動物神經組織和視網膜中表達[7]。Burmester等最初利用斑點雜交法在小鼠大腦前葉、下丘腦和丘腦中發(fā)現NGB mRNA的分布,并通過原位雜交法發(fā)現海馬的錐體細胞層有NGB mRNA陽性物質的存在[8]。2001年,我國學者張成崗等對大鼠腦紅蛋白基因編碼區(qū)進行了克隆及多態(tài)性分析,證明了其多個多態(tài)位點的存在,并進一步驗證了NGB基因在大鼠腦供氧及氧結合與運輸中的重要作用[9]。馬蘭等對青藏高原特有物種藏羚羊的NGB基因進行了研究,著重分析了該基因在不同組織表達分布情況,發(fā)現NGB mRNA在大腦皮層頂葉中的表達最高,繼而是海馬、尾狀核等,證實了NGB基因與藏羚羊對低氧環(huán)境有極強的適應性有關[10]。腦紅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與循環(huán)中的O2結合,形成氧合NGB,在腦組織缺氧或神經元耗氧突然增加時把儲存的O2釋放,以提供組織對氧的需要[11]。但目前低氧引起腦紅蛋白增加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過對高原牦牛NGB基因的研究,探究其表達變化模式與西藏牦牛低氧適應性的關系。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試劑大腸桿菌E. Coli DH5α購于TIANGEN公司;pMDl9-T克隆載體購于TaKaRa公司;DNA提取試劑盒和凝膠回收試劑盒為Axygen公司產品;胰蛋白胨、瓊脂粉、酵母浸出粉均購于Oxoid公司,瓊脂糖為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產品。梯度PCR儀為Eppendorf(Germany)。
1.1.2樣品牦牛耳組織樣品,采自于西藏自治區(qū)類烏齊縣的類烏齊牦牛。液氮保存帶回實驗室,-80 ℃保存?zhèn)溆谩?/p>
1.2方法
1.2.1基因組DNA提取利用組織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TIANGEN)提取基因組DNA[12],采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的純度,使用DNA marker D2000(TIANGEN)。
1.2.2引物設計與合成參考NCBI數據庫GenBank中野牦牛(NW_005398357)NGB基因序列,采用交叉重疊原理,用Primer Premier 6.0軟件設計2對引物(表1)對NGB基因序列進行PCR擴增獲得西藏NGB基因的序列。引物由上海伯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成。
1.2.3NGB基因的克隆PCR 產物經10 g/L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并觀察擴增結果,用Axygen的凝膠回收試劑盒回收純化PCR 產物,取適量純化后的PCR 產物與克隆載體pMD19-T 進行連接,轉化DH5α 感受態(tài)細胞并在Amp的瓊脂平板上涂菌,37 ℃培養(yǎng)12 h。在固體LB培養(yǎng)基上挑取單個菌落連接于含Amp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13]。經PCR檢測鑒定后,將陽性重組質粒送往上海伯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測序,使用軟件剪切拼接后獲得全長序列。
1.2.4NGB基因序列分析將序列擴增結果進行拼接,運用Protparam 和ProtScale等在線分析軟件對NGB基因的理化性質及親水性/疏水性進行分析預測。運用TMpred預測蛋白質跨膜區(qū)結構。運用在線分析軟件NetPhos 2.0 Server進行磷酸化位點分析。用MegAlign和MEGA.5 軟件,對類烏齊牦牛NGB基因與NCBI中獲得的17個物種的NGB基因序列進行同源性比較,并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運用在線軟件CpGplot預測分析,預測NGB基因中是否含有CpG島。
2結果
2.1NGB基因的擴增
擴增產物經10 g/L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可見NGB-1擴增為大于2 000 bp片段,與預期的2 035 bp片段長度較一致。NGB-2擴增結果在1 000~2 000 bp之間,靠近1 000 bp,與預期擴增的1 200 bp片段長度基本一致(圖1),初步證明克隆成功。
2.2NGB基因序列分析
運用GENSCAN 1.0(http://genscanw.biosino.org)對克隆得到的類烏齊NGB基因進行在線預測分析,發(fā)現類烏齊牦牛NGB基因預測開放閱讀框長度為378 bp,共編碼125個氨基酸,起始密碼子為ATG,終止密碼子為TAA(圖2)。運用在線軟件CpGplot預測分析,未發(fā)現NGB基因中含有CpG島。
2.3密碼子分析
密碼子是核酸和蛋白質攜帶遺傳信息的基本原則,是生物體內信息傳遞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蛎艽a子的使用和基因編碼的蛋白結構功能密切相關。運用CodonW軟件對NGB基因進行密碼子使用偏好性分析。密碼子適應指數(codon adaption index,CAI)為0.306,代表了密碼子與高表達基因的所用密碼子的接近程度。有效密碼子數(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NC)為30.06,代表密碼子的偏好程度。通常,CAI與NC成正相關。GC含量為0.643,密碼子第3個堿基中GC出現的頻率(GC3s)為0.866,不同物種中GC含量具有很大的變化,CAI和NC影響著密碼子的選擇。密碼子偏愛指數(cond bias index,CBI)為0.251,最優(yōu)密碼子使用頻率(frequency of optimal condons,FOP)為0.555,同義密碼子數(L_sym)為119,總平均親水性(grand average of hydropathy,GRAVY)為-0.015 200,證明此蛋白為親水性蛋白(表2)。
2.4NGB基因編碼蛋白理化性質分析
運用ProtParam( http://web.expasy.org/protparam )在線軟件對NGB基因編碼蛋白理化性質進行預測,分析結果顯示該蛋白質分子質量為13 901.9 u,由20種氨基酸組成,最高含量為Leu(14.4%)。帶負電荷的殘基總數(Asp+Glu)為15個,帶正電荷的殘基總數(Arg+Lys)為12個。該蛋白的不穩(wěn)定系數為51.56,表明此蛋白具有不穩(wěn)定性[14]。
2.5蛋白質結構功能預測
2.5.1NGB基因編碼蛋白質親水性/疏水性分析運用ProScale程序( http://expasy.org/tools/protscale.html )對NGB基因進行親疏水性分析,正值越大說明越疏水,負值越大說明越親水[15]。最小值為-1.433,分別位于第22、23和24氨基酸上,親水性最強。最大值為2.544,位于第46位氨基酸,疏水性最強(圖3)。由于親水性所占比例大于疏水性,由此推斷該編碼蛋白表現為親水性,親水蛋白起調控作用,穩(wěn)定性較差,與上述理化性質分析結果相一致。
2.5.2NGB基因跨膜區(qū)結構預測跨膜區(qū)域即蛋白在細胞膜內的部分,跨膜區(qū)域數量不限,有的1個,有的可能存在多個跨膜區(qū)域。運用TMpred(http://www.ch.embnet.org/softweare/TMPRED_form.html)預測蛋白質跨膜區(qū)和跨膜方向,其中在第17~33位氨基酸區(qū)域可能存在TM-螺旋(圖4)。
2.5.3蛋白質磷酸位點分析運用分析軟件NetPhos2.0 Server(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Phos/),對NGB基因磷酸化位點進行在線分析,發(fā)現該基因編碼蛋白共含有8個磷酸化位點,其中Ser磷酸化位點6個,分別位于第24、25、32、57、58、81堿基處;Thr磷酸化位點2個,位于51和82位堿基處;不含有Tyr磷酸化位點(圖5)。
2.5.4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域運用NCBI中[Conserved Domain Search Service (CD Search)]在線分析NGB基因的蛋白質保守結構域,有1個保守功能結構域,是1個珠球蛋白。超級珠蛋白家族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螺旋蛋白結合的卟啉、藻膽蛋白和其他非血紅素輔助因子(圖6)。
2.5.5NGB基因編碼蛋白質功能分析運用分析軟件Protfun2.2 Server(www.cds.dtu.dk/services/ProtFun-2.2)對NGB基因編碼蛋白質進行功能分析。蛋白質功能以運輸和結合為主,概率為0.773,可能性是1.885。其次是嘌呤嘧啶和輔因子的生物合成,概率分別是0.331和0.210(表3)。由此推斷此蛋白屬于運輸蛋白,可以有效地與氧結合,促進氧在腦中的轉運,從而提高氧的利用率。
2.6西藏牦牛NGB的系統(tǒng)進化分析
用MegAlign和MEGA.5 軟件,將獲得的18條NGB基因序列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16](圖7),類烏齊牦牛與牦牛和牛的親緣關系最近,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并與綿羊、長江豚、豬、獼猴、橄欖狒狒、黑猩猩、人、長臂猿、天竺鼠、狗、蝙蝠、兔子、老鼠、中國倉鼠形成哺乳動物的一個分支,與雞形成一個較遠的分支。
3討論
低氧適應性一直是高原生態(tài)研究的重點,而牦牛又是高原低氧地區(qū)特有的物種之一,對高原地區(qū)特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極強的適應力。因此,本研究選用西藏牦牛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類烏齊牦牛NGB基因的研究,進一步分析牦牛對低氧適應性的影響。腦紅蛋白、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為3大攜氧球蛋白[17],其中腦紅蛋白作為一種內源性神經蛋白,參與了神經元氧分的運輸和儲存[18-19]。雖然在腦蛋白中含量很低,僅為0.01%,但有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在缺氧條件下具有很顯著的神經保護作用[20-21]。2000年,Burmester等[8]研究證實該蛋白主要在腦中表達,可能會增加腦組織的氧供應。在對西藏牦牛NGB基因的組織表達研究中發(fā)現該基因表達主要存在于神經細胞中,同時也有研究發(fā)現存在于哺乳動物消化器官中。Sun等[22]對NGB基因的藥物機理進行了研究分析,發(fā)現該基因在缺氧環(huán)境下能保護神經細胞,識別缺氧環(huán)境,在缺氧環(huán)境下NGB基因的表達量將會升高。
本研究克隆了類烏齊牦牛NGB基因,并進行了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發(fā)現,類烏齊牦牛NGB基因開放閱讀框長度為378 bp,編碼125個氨基酸。該蛋白的不穩(wěn)定系數為51.56,表明該蛋白具有不穩(wěn)定性。石寧寧等[4]對甘南牦牛的研究也證明了該基因具有不穩(wěn)定性,極易與氧結合,親水性所占比例大于疏水性,為水溶性蛋白,能夠有效地在缺氧條件下,運輸和儲存氧分來滿足機體需求,與在蛋白質功能預測中結果一致,編碼蛋白功能主要為運輸和結合為主,進一步證實了NGB基因在氧運輸中的作用,白振忠等[23]在對高原鼠兔腦紅蛋白基因研究中也得到了類似結論。在第17~33位氨基酸區(qū)域可能存在TM-螺旋,有1個保守功能結構域。與普通牛進行對比,缺失了26個氨基酸,與野牦牛對比具有高度同源性,是否存在突變或由于類烏齊地區(qū)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需進一步研究。超級珠蛋白家族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螺旋蛋白結合的卟啉、藻膽蛋白和其他非血紅素輔助因子,并在3個領域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包括傳感器或是氧氣的運輸。它包括M(肌紅蛋白)、S(蛋白傳感器)、T(截短蛋白,TrhB)家族和藻蛋白(PBPs)。M家族包括鑲嵌和單結構域蛋白,S家族包括珠蛋白耦合傳感器、單結構域蛋白,T家族分為3個主要群體TrHb1s (N)、TrHb2s (O)、TrHb3s (P)。M和S家族具有血紅蛋白的一個典型的二級結構。在對類烏齊牦牛NGB基因的同源性研究中顯示,野牦牛、牛和綿羊等物種與類烏齊牦牛具有高度同源性,系統(tǒng)進化樹的構建與動物分類學的觀點基本一致,這與李盛杰等對天竺白牦牛的研究結果[20]相一致,表明了NGB基因在生物進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參考文獻:
[1]鐘金城,趙素君,陳智華,等. 牦牛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及其分類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6,39(2):389-397.
[2]《中國牦牛學》編委會. 中國牦牛學[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50.
[3]李盛杰,杜曉華,羅玉柱,等. 天祝白牦牛NGB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畜牧獸醫(yī)學報,2013,44(3):395-398.
[4]石寧寧,杜曉華,羅玉柱,等. 甘南牦牛NGB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4):14-20.
[5]Haines B,Mao X,Xie L,et al. Neuroglobin expression in neurogenesis[J]. Neuroscience Letters,2013,549:1-2.
[6]Haines B,Demaria M,Mao X,et al.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nd neuroglobin expression[J]. Neuroscience Letters,2012,514(2):137-140.
[7]Avivi A,Gerlach F,Joel A,et al. Neuroglobin,cytoglobin,and myoglobin contribute to hypoxia adaptation of the subterranean mole rat Spalax[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0,107(50):21570-21575.
[8]Burmester T,Weich B,Reinhardt S,et al. A vertebrate globin expressed in the brain[J]. Nature,2000,407(683):520-523.
[9]張成崗,李林,鄧美玉,等. 大鼠腦紅蛋白基因編碼區(qū)的克隆、多態(tài)性分析及該基因組織表達譜研究[J]. 遺傳學報,2001,28(11):997-1001.
[10]馬蘭,白振忠,靳國恩,等. 藏羚羊腦紅蛋白基因的組織表達譜分析[J]. 青海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12-15.
[11]黃飚,王德林. 腦紅蛋白的最新研究進展[J]. 廣東醫(yī)學,2010,31(11):1495-1497.
[12]柴志欣,羅曉林,趙尚娟,等. 西藏牦牛ADD1基因第2外顯子的PCR-SSCP檢測及序列分析[J]. 生物技術通報,2012(1):124-129.
[13]薩姆布魯克 J. 分子克隆實驗指南[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597-628.
[14]蔣彥,王小行,曹毅,等. 基礎生物信息學及應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50-160.
[15]薛慶中. DNA和蛋白質序列數據分析工具[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58-125.
[16]姬秋梅,唐懿挺,張成福,等. 西藏牦牛mtDNA cytb基因的序列多態(tài)性及其系統(tǒng)進化分析[J]. 畜牧獸醫(yī)學報,2012,43(11):1723-1732.
[17]李中秋,張曉光,徐文琳,等. 腦紅蛋白研究進展[J]. 生理科學進展,2004,35(3):233-236.
[18]Jin K,Mao X O,Xie L,et al. Pharmacological induction of neuroglobin expression[J]. Pharmacology,2011,87(1/2):81-84.
[19]吳永紅,何國維,高艷,等. 腦紅蛋白ELISA檢測試劑盒的研發(fā)與應用[J]. 生物技術通訊,2011,22(1):28-31,44.
[20]林寶山,蘭道亮,王樹茂,等. 牦牛神經珠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動物醫(yī)學進展,2014,35(1):64-68.
[21]劉杰,耿排力. 腦紅蛋白的神經保護作用[J]. 青海醫(yī)學院學報,2011,32(2):135-139.
[22]Sun Y,Jin K,Mao X O,et al. Neuroglobin is up-regulated by and protects neurons from hypoxic-ischemic injur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1,98(26):15306-15311.
[23]白振忠,韓淑芬,楊應忠,等. 高原鼠兔腦紅蛋白基因的克隆與組織表達[J]. 獸類學報,2010,30(1):74-78.秦豪榮,董飚,孫國波,等. 番鴨A-FABP基因內含子多態(tài)性與生產性能的關聯分析[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