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 凱 包頭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中心
打通信息溝通環(huán)節(jié) 農產品滯銷無“煩惱”
文|溫 凱 包頭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中心
農戶依靠互聯(lián)網,讓自家的農產品走出了大山,拓寬了農產品的銷路。但想要徹底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還要找到根源,多管齊下。
近年來,隨著農產品產量的增加以及種植面積和養(yǎng)殖規(guī)模的擴大,國內多種農產品滯銷現(xiàn)象已是屢見不鮮。諸如河北奶農倒奶,陜西周至縣果農傾倒油桃,浙江溫州蒼南遭遇大面積番茄滯銷,安徽長豐遭遇草莓滯銷等一系列農產品滯銷現(xiàn)象,給當地政府和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定程度上而言,農民“豐產”卻難“豐收”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對于經濟條件本就不富裕的農戶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之痛。如何避免農產品滯銷,不僅是政府和農戶需要直面的一個話題,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給予廣泛關注。
2015年,我們國家正式提出了“互聯(lián)網+”的概念,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農村電商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的重要途徑。農戶們依靠互聯(lián)網,讓自家的農產品走出了大山,拓寬了農產品的銷路。但想要徹底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還要找到根源,多管齊下。
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農產品季節(jié)性集中上市,市場供過于求;農產品價格波動頻繁,產銷信息不對稱造成跟風種植;果蔬品種單一,質量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低等等。這些原因中,市場信息落后或不對稱是最為重要和直接的原因。多數情況下,由于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通道閉塞或市場行情預判能力不高,他們容易受當前價格引導進行盲目種植或生產,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從而導致滯銷現(xiàn)象。
也就是說,往往前幾年市場價格賣得高、賣得好的農產品,第二年就有農民大量種植,造成價格下跌,最終造成果賤傷農的情況,這是人為原因。銷售渠道狹窄也是農產品滯銷的一大原因。
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政府相關部門對市場把握、宏觀調度及引導工作做得不夠到位。
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今天,需要在農村進行互聯(lián)網相關知識與產品的推廣與普及,鼓勵更多有才識的年輕人到農村去,建立多樣化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展網絡營銷。現(xiàn)在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的發(fā)布,搭建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當前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中國農村人口結構“老與小”居多,農業(yè)的信息化進程就需要政府更多的服務。
此外,可通過稅收、保險等政策,以及更多的簡政放權措施“清障”,以減少農產品產銷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在生產、流通、銷售各個環(huán)節(jié)上保證種植戶利益,這亦是政府需要作為之處。
從長遠來看,輿論對于農產品滯銷怪圈的“問診把脈”中,盡快將當前小農經濟整合成市場化的企業(yè)經濟、產業(yè)經濟,增強抗風險能力,似乎已成破題的“治本”之道。但是,通過擺脫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提高農業(yè)的規(guī)?;I(yè)化程度,還需要中國農村經濟的深刻變革。
只有建立農產品品牌和多樣化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再加上當地政府切實有效地扶持幫助,多管齊下,打通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huán)節(jié),合理有序推進產業(yè)化經營,才不會讓“增產又增收”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