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幸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逼渲小耙饬x”和“用法”的知識點,就關涉到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注的一項內容??季碇蟹g題和實詞解釋題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此推斷意義及用法。
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在此,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在文言文中怎樣巧識詞類活用現象。
現階段初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版塊少之又少,學生的語法知識幾乎為零,多數學生分不清主謂賓、定狀補,而文言文中許多詞類活用現象都與語法有關。那么,如何用簡便的方法,讓學生記住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呢?可以采用公式化教學法,這是巧識詞類活用的一種簡便之法。在此,舉例說明。
一、名詞作狀語
名詞用作狀語,在現代漢語中也有,但不多見。在古代漢語中則較常見,主要有三種情況:
①名詞作狀語表示“像……一樣的”,如: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該句的意思是:天下像云一樣集聚攏來,像回聲一樣應和,背著糧食,像影子一樣地跟從陳涉起義。
②名詞作狀語表示“像對待……一樣的”,如: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孫子吳起列傳》)該句的意思是:齊將田忌重視孫臏,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③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處所或工具,如:
相如廷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該句的意思是:藺相如在朝廷上叱罵秦王。
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名詞用作狀語,但是學生在判斷的時候卻有一定的難度,而且三種情況分別理解記憶有些復雜。在教學中,可以用公式化的方法,教學生快速準確地判斷名詞作狀語這一現象。
回顧以上三種情況:①句中“集”“應”“從”這些動作行為不是由前面的名詞“云”“響”“景”發(fā)出;②句中“待”這一動作行為不是“客”發(fā)出;③句中“叱”這個動作行為也不是前面“廷”發(fā)出??偨Y以上規(guī)律,可以發(fā)現:“名詞+動詞”的結構,若后面動詞這一動作行為不是由前面名詞發(fā)出,那么這里的名詞就用作狀語。
二、名詞作動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不能帶賓語,只有動詞能帶賓語和介賓補語。如果名詞帶賓語了,說明它臨時具有動詞的性質,就是詞類活用。
所以,如果名詞后緊接代詞、處所名詞或介賓短語,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同理,如果兩個名詞連用,二者之間既非并列關系,也非修飾關系,其中必有一個活用成了動詞;又因為能愿動詞只能修飾動詞,所以,如果名詞前緊接能愿動詞時,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
例如:
① 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晉軍函陵(軍,駐扎,駐軍)(《燭之武退秦師》)
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中“舍”本是名詞,用在賓語“相如”前,活用為動詞,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動賓結構;②中“軍”本是名詞,用在“函陵”前,活用為動詞,是“駐扎”的意思,“軍函陵”是動補結構。③中“刃”本是名詞,這里用在能愿動詞“欲”之后,賓語“相如”之前,活用為動詞,含有“殺”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殺掉相如”的意思。
不管“舍”“軍”“刃”與后面的詞構成哪種結構,充當何種句子成分,分析它們的詞類結構均為“名詞+名詞”的結構,仔細觀察前面的名詞均作動詞。由此,可得出規(guī)律:“名詞+名詞或代詞”的結構,前者名詞要活用為動詞。
三、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于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后,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試看幾例:
①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亂:使……擾亂 勞:使……勞累
②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急:使……急。
③會盟而弱秦。(《過秦論》)
弱:使……削弱
觀察以上示例不難發(fā)現,“亂”是由后文的“耳”發(fā)出、“勞”是由后文的“形”發(fā)出、“急”是由后文的“臣”發(fā)出、“弱”是由后文的秦發(fā)出。據此,可以總結規(guī)律:“動詞、形容詞+名詞或代詞”的結構,前面的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tài)是由后面的名詞或代詞發(fā)出的,那么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就為使動用法。
且看下例:
①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句中“之”指代項伯,而“活”這一動作是由他發(fā)出,故此處“活”字為使動用法。
②使人聽此凋朱顏(《蜀道難》)句中“朱顏”是臉色的意思,“凋”意為“凋零”,這一動作是由“朱顏”發(fā)出,所以“凋”字亦為使動用法。
③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這里的“退”是由秦師發(fā)出,所以應翻譯為“使……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