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麗
在喧囂浮華的時代,“小書館”系列圖書別有韻致。該套圖書主要選取20世紀初以來絕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價值的文史作品,現(xiàn)已出版包括《文言淺說》、《人間詞話講疏》、《曾國藩治學方法》在內的小書共計14冊。作者多為歷經風煙戰(zhàn)亂,仍不忘學問著述的學者大家,他們的作品不論取材何為,文章中都有一股氣定神閑的味道,慢慢翻展這些淡雅的小書,如同在悠長的時光走廊中漫步。
《人間詞話講疏》,作者許文雨,生卒年已然無從查證,他曾拒絕過蔣介石整修蔣氏家譜的邀請,力避卷入政治漩渦,而將終生治中國文論及教書育人,曾有學者盛贊許文雨“加議加評,文章如秋水得風,無痕可照,真第一流之散文鑒賞也”。因有一分文心,而無政治上的祈望,許文雨的文章中多的是一份淡定從容,而絕無賣弄夸飾。他講解人間詞話點到即止,直指王國維先生記憶疏漏之處,卻無半分苛責,寬厚之風見諸紙上。讀其對《人間詞話》的注釋解析,雖隔著學問、見識的距離,不能立刻豁然開朗,但總能讀出一份文章態(tài)度,沿先生的注釋指引,慢慢品閱學習,一層一層體會詞之妙境,閱讀的樂趣便也盡在其中。
“小書館”書系選書,作者方面不限于國籍,內容方面不限于某一領域,文風方面可宏闊可精微,所有書籍共通之處在于文章有真見識、真品味,禁得起歲月流轉人心消磨。
讀“小書館”,讀的便是一份溫雅、一份情致,其中的文章可反復品閱,慢慢研讀。比如《曾國藩治學方法》,其中關于修養(yǎng)、治事、讀書的論述,并非一時一日便可通明曉達,反復品讀之后,或許在其后經年的某一天,因一時一事觸動,才會豁然開朗。單是曾國藩不為世人蜚短流長所擾,保持中堅獨立的處世之風,就非常人所能及,縱算心之所至,在行動上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筆者以為有大定力必是心中明大事非,遇時局困擾、小人非議,心下才能保持通明朗透,從另一層面而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面對家國大事方能心中無私欲,存諸公心處事自然坦蕩從容。
再比如民國大家瞿蛻園與素有“金閨國士”之稱的民國才女周紫宜合著的《文言淺說》,如同時光里流淌出來的文字,若是囫圇吞棗,便辜負了兩位作者半生學問凝成的文章精粹。作者從上古文章起筆,講述《詩經》、《論語》、《孟子》到兩漢文章、六朝文筆,再及至元和古文運動,重在對每一時期語言特征進行分析,抓其風彩神韻,并不著筆去品評各個時期古文的優(yōu)劣。誠如作者所言,“古文早已在時代的前進中不斷起了變化,清代的所謂古文已經不是宋代的古文,宋代的古文也有別于唐代。有了新的事物,自然有新的意境,就必須有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時光流轉中,語言文字及至文章表達方式皆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縱觀中國歷史發(fā)展長河,語言的美感從未消失,白話文中也自然有一份溫雅態(tài)度。
在新事物、新詞語不斷涌現(xiàn)的今天,語言的美、文章之美卻不斷讓位于快餐文化,即使是今日的大家文章,縱便讀時或慷慨激昂或詼諧冷峻,卻少了份讀后的余韻三疊,少了語言及思想的美感和深意。這不能不說是時代之憾事,或許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同時,我們也當回望過去,從歷史的積淀中汲取養(yǎng)份。這套“小書館”從書,頗有復古意味,以短小篇幅搏大文章氣象,在以小見大中令人品味到經典文化的持久魅力。
需注意的是,“小書館”的系列圖書雖皆為大家手筆,但筆者以為在閱讀中也不可失了個人見識,比如《人間詞話講疏》一書,作者大量援引詞作原文,在一些地方缺失了對詞句以及詞話的分析點評;而《曾國藩治學方法》一書,對曾國藩的評價幾近完美無暇無疵,這無疑是不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