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語文重要嗎?應該不重要。
你看,20世紀80年代我們的語文老師,把他們的課移到今天的教學手術臺上解剖,基本上不合格。沒有精彩的導入,沒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推進,沒有充滿懸念的等待,沒有鮮亮激活我們思維的主問題……在我的記憶中,這些似乎都沒有。
生本,生成,對話,動態(tài),主體,建構,解讀,等等,這些漫游在當下的語文圈里的熱詞,那個時代感覺都沒有。我的老師給我們講魯迅,講百草園里的封建痕跡,講老山界上的革命火種,講中國石拱橋里的人民智慧,講的是無比的動容,無比的真情。偶爾,我們站起來回答的不是段落大意就是中心思想,然后就是每天苦兮兮地抄寫背書,老師緊盯著,對語言文字的記憶和運用是常抓不懈。我是在老師的講解(這種講解現(xiàn)在看來是灌輸)中愛上了文學,愛上了作家,愛上了背出那些美麗的詞句。
那時,老師可以脫稿講一大段精彩的話,而且他們的表情又是如此的真誠,絕沒有時下流行的煽情。那時的課常常是這樣的:開始的時候,你覺不出精彩,可是他會自我感動地執(zhí)意地講下去,慢慢地,生動了;再慢慢地,感染了;再慢慢地,你會害怕鈴聲響起,你會希望老師再講下去……我在老師的催促下,做摘抄做筆記,中學幾年,我抄了一本又一本,讀了一本再一本。
今天,當我想用時尚的語文熱詞去辯駁過去承受的語文學習之苦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就是那樣的甚至有些死板的教學給我的未來多少預留了一點文學的氣息。因為惰性因為喜好,那個時代我讀的還是太少太窄,缺乏寬闊的閱讀視野,缺少豐富的閱讀滋潤,知識結構上有著明顯的缺陷,如今惡補起來倍感吃力。這不能不是一個遺憾。
現(xiàn)在想來,一個語文老師講得好講得生動,磁針一樣吸引你走進文學的花圃去徜徉,是一件多么積德的事情。而今天若是沒有網絡,若是沒有參考書,我們還能如此意氣風發(fā)嗎?我不敢想。
怎樣教語文真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對教語文,你準備好了什么?
突然,很懷念過去的課堂里我的老師一節(jié)課講到底的精彩連貫,說書人一般地就把那文章那名著滲透到你的心里,然后,你跌跌撞撞地一路號叫著回家,就會央求母親父親給你買上這本書。小學三年級,我的父親狠狠地下了決心,給我買來三塊多一套的《水滸傳》,都是拜老師所賜。如果,今天我們的講解有這樣的效果,有這樣的激發(fā),沒有這樣那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又怎樣?
教語文,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顆文學的心,給孩子一顆神往閱讀的靈魂。那是最偉大的生成。
語文學習與人生經驗密不可分。我常常反思,我的課似乎還過得去了,多少能收獲幾顆贊美了,可是,我這樣的一兩節(jié)課,真的能帶給孩子們什么改變嗎?我轟轟烈烈花花綠綠地上了一堂課,或者,你也這樣精彩了一堂課,我們真的就給學生實實在在的語文種子了嗎?
不是的,語文教學漸入佳境的必須是學生的主動閱讀,“在本質上,在語文教育中,學生學習的不是語言,而是學習通過語言建構心智世界的能力?!保ㄖ熳詮娬Z)語文課,是在播種,“種桃種李種春風”,讓學生因為閱讀因為愛讀書“開盡梨花春又來”。什么理想課堂,什么生態(tài)課堂,其實都不如老老實實去打下自己深厚的語文功底,再來切切實實地影響你的學生去愛上語文,愛上你的語文課堂。
怎么樣教語文重要嗎?真的又很重要。
如果不重要,如果沒有個語文教學的正常說法,語文就會亂,就會失去維護。強調其重要,是希望我們能“將課文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打通,讓他們輕松地感悟課文內容”(李鎮(zhèn)西語)。于漪老師多次提醒我們:“教師須建設教學人生?!彼f:“為什么我們的課不能刻骨銘心?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不能打動他們心靈深處的一隅?就是因為我們往往是泛閱讀,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p>
在個性激揚的年代,我們急于想給自己找到一條成名捷徑。功利時代,語文教學不可避免成了一種工具,可以幫你走出狹窄走出冷僻走出貧瘠。于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多人的心思都在五花八門的個人秀上,教法花式不得其旨。
我們看不懂語文課,其實是看不懂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讓課堂斑斕迷離,其實是我們自己在世界面前失魂落魄。通過課堂成為名師,通過分數(shù)成為名師,語文口號滿天飛,江湖宵小一般分門立派,真可謂“浮躁與夸張共舞,流派與口號齊飛”。對語文,對教學,我們缺少冷靜的審視,自省和修煉更是明顯缺失。
浙師大鄭逸農老師寫下過這樣的反思:“我與王尚文先生那一代語文教師相比,已經是不合格的了;但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語文水平繼續(xù)弱化,這樣下去,語文教育的明天在哪里?”我看了極其震撼。我讀過我高中語文老師寫的書,語言功底深厚,樸素有內涵,深刻又暢達。再想想錢夢龍老師那代人,學歷并不高,可是誦讀書畫、吟賦作詩都是信手拈來,氣質儒雅語文風姿翩翩,袖襟飛揚間都是語文氣息,課堂上洋溢著語文教學的智慧。他們有著純正的語文教學路徑,有著靈活的教學方法,有著真誠的教學理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薄敖陶n,第一要研究語文和語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學生?!薄罢Z文教學不僅需要知識,而且需要智慧。智慧的起點就是思考?!保ㄓ阡粽Z)知道語文是怎么一回事,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道德情操、審美氣質等,再砥礪語文教學技藝,深入淺出,教出語文真味,這才能慢慢走向心中的語文風景。
走失了方向的出發(fā),再遠都是迷路。
怎么樣教語文不重要,只要你教的是真實的語文。怎么樣教語文很重要,我們要回歸到語文的岸上。
滿堂講固然不理想,但你先思考,你能講出滿堂的精彩嗎?滿堂問我們要反對,但你先思考,你能問出語文的深刻與靈動嗎?李鎮(zhèn)西老師說得很幽默在理,一個真正有學問與情趣的教師,無論他怎么教學,哪怕他有時候“滿堂灌”,都叫“素質教育”。所有的否定都不能著急,而我們對自己的反思則決不可延遲。
“語文教學的特點是慢熱、恒溫,不適合爆炒、猛煎,就像廣東人煲湯那樣,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很容易。問題在于,心態(tài)要擺正,不能太急。”(陳平原語)語文教學是山,求一種厚實;似水,講一種靈動。深刻切題的解讀,靈活適合的教學,深刻,睿智,都是我們要努力追求的語文教學因子。朝向語文,朝向心靈,我們要貼的課堂教學標簽只有一個——“語文”。
還是做好語文和我們的思考吧,讓自覺和憂患成為我們的共同意識!
聽聽這首歌吧,那是我們心里的“夢田”,三毛寫的。“每個人心里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里一個一個夢/一顆呀一顆種子/是我心里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那是我心里一畝一畝田/那是我心里一個不醒的夢”。
(來源:新浪網 作者肖培東系溫州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