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6日,在東亞峰會外長會議期間,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的頻繁互動成為會議焦點。
2015年我國海洋安全態(tài)勢可概括為“黃海穩(wěn)定、東海相持、南海驟變、遠海存患”,呈現(xiàn)“總體局勢可控,局部海域趨緊”特點。
黃海海域漸趨穩(wěn)定。在中韓關系持續(xù)升溫和2014年7月中韓首腦會談就啟動海域劃界談判達成一致后,雙方于2015年1月在上海開啟黃海海域劃界進程。中韓面臨兩大問題: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劃界以及蘇巖礁(韓方稱“離于島”) 處理問題。韓方堅持采取“等距”原則,即以兩國海岸線的“中間線”為界,而中方堅持采取“公平原則”,即應當考慮中國海岸線長度及人口比重等因素。在蘇巖礁問題上,雙方達成“不將其作為領土看待”共識,但其法律地位及談判結果不僅對中韓關系有重要影響,而且對中國處理與其他有關國家的海上爭議具有示范效應。在此問題上雙方讓步空間并不大,短期內(nèi)求得解決并不容易,劃界步履并不輕松。但是,黃海劃界談判是中國繼2000年北部灣劃界后與海上鄰國啟動的又一次海上劃界談判,不僅對鞏固中韓關系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穩(wěn)定東北亞海上安全形勢具有促進作用。
東海海域中日相持。中日雙方不僅在釣魚島為代表的海洋領土主權存在尖銳矛盾,而且還涉及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還有外大陸架)劃界、海洋油氣資源開發(fā)等問題。東海問題起因于日本海洋擴展政策,導火線源于日本政府企圖單方面改變中日領導人維護釣魚島現(xiàn)狀的共識、企圖將其“收入囊中”的結果。東海問題演化到今天,已經(jīng)超越中日海洋權益之爭,上升到兩國在東亞海洋安全事務上的博弈。2015年間,中日雙方在東海問題上各有所得:日本通過不斷炒作東海問題,成功實現(xiàn)了修改安保法案、促使奧巴馬政府承諾《美日防衛(wèi)合作指針》適用于釣魚島群島的目的;中國海警力量在打破日本海保廳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對釣魚島海域的單方面控制后,保持釣魚島海域的持續(xù)常態(tài)巡航。中日雙方在釣魚島海域保持高度軍事戒備,海上局勢處于相持階段。雖然雙方保持一定規(guī)格的接觸,展開了類似構建海上聯(lián)絡機制的談判,但安倍政府視中國為日本主導東亞秩序之阻礙,處心積慮地麻煩中國、“惡心”中國和圍堵中國。東海問題作為兩國的博弈點,考驗著中日兩國領導人的意志、耐心和智慧。
南海形勢驟然緊張。2015年上半年,主權聲索國之間圍繞島礁主權、海洋權益、資源開發(fā)等問題進行的斗爭,雖然沒有過去那么高調(diào),但彼此明爭暗斗不斷。越南繼續(xù)有組織地對中國西沙群島實施侵漁,菲律賓圖謀在禮樂灘實施石油勘探,并企圖對坐灘仁愛礁的登陸艦實施加固,個別南海國家也在南海南部海域資源開發(fā)上有新的動作。值得注意的是,南海聲索國在域外大國鼓惑下加強彼此勾連,菲律賓繼與美國和日本簽署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協(xié)議后,又在APEC會議期間與越南簽署一份新的戰(zhàn)略伙伴協(xié)議,加強經(jīng)濟、政治、防務和海上合作。越南加強了與美、日、印的防務合作,馬來西亞則在中美間取騎墻政策,既與中國海軍展開海上搜救演練,允許中國海軍船只使用東馬哥打基納巴盧港作為“中途停留地點”,也同意為美巡邏機提供臨時停靠點,其國防部長甚至陪同美國防長卡特共登華盛頓航母巡航南海。
2015年南海局勢最引人關注的事件,莫過于菲律賓仲裁案新進展與美國強勢干預南海事務。10月29日,國際仲裁法庭無視中國政府“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鄭重聲明以及公開發(fā)表的反對仲裁庭具有菲律賓仲裁案仲裁權的文件精神,宣布對菲律賓仲裁請求具有部分管轄權,仲裁法庭保留對菲律賓提出的另七項訴求的管轄權至實體性問題階段一并審理,并要求菲律賓進一步澄清第15項訴求。國際仲裁法庭雖然打了折扣,但幾乎全盤接受了菲律賓的15項訴求。中國政府無法制止國際仲裁法庭做出不利于中國的裁決,南海其他聲索國則從菲律賓仲裁案中看到了通過國際司法途徑“抹黑”中國的希望,中國在南海爭端國際仲裁上面臨的壓力驟然增大。
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不顧中國政府抗議,打著航行自由名義,進入我渚碧礁和美濟礁12海里海域內(nèi)。這表明,美國政府基本放棄長期以來在南海領土主權爭端問題上不持立場的原則,開始從幕后走向前臺,直接赤膊上陣,對中國施加壓力。從表面上看,美國南海政策急劇轉變,源于中國在南海的大規(guī)模陸域吹填,美國擔心:中國會不會通過擴大的人造島礁申張南海主權要求?會不會對南海島礁實施軍事化,設立防空識別區(qū),影響美國在南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但事實上,真正讓美國恐懼的是,中國會不會延續(xù)海洋事務上的進取性行動(從“區(qū)域拒止”、“反介入”,到南海島礁大規(guī)模建設,以及制定新的海上安全規(guī)則、形成中國主導的海上安全秩序),這不僅將影響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航行與飛越自由,甚至會危及美國對亞太國家的安全承諾,根本動搖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領導地位。由此,南海主要矛盾也由過去主要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之間的權益斗爭,演化為中美南海事務主導權之爭。美國對南海問題的強勢干預,進一步推動了南海問題的國際化、多邊化、司法化甚至軍事化,導致南海安全局勢更加錯綜復雜和撲朔迷離。應當看到,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矛盾,是一個海洋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的正常矛盾,即使沒有南海,照樣會有“西海”或“中海”出現(xiàn),除非美國淪落為一個二流大國或中國放棄海洋強國戰(zhàn)略。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兩軍艦機的跟蹤反跟蹤、抵近反抵近、緊逼反緊逼甚至對峙、危機將是一種新常態(tài)。不過,中美兩國沒有在南海決一死戰(zhàn)的動機和愿意。中美高層接觸是暢通的,兩軍還達成??招袨榘踩珳蕜t,艦機借《海上意外相遇規(guī)則》實現(xiàn)了互聯(lián)互通,兩國暫時還不存在因誤判發(fā)生大規(guī)模海上戰(zhàn)爭的可能。當前,兩國迫切要做的是盡可能約束彼此過激行動,管控好分歧,妥善處理可能的??帐鹿省?/p>
遠海安全隱患顯現(xiàn)。伴隨著國家利益的快速拓展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共同利益不斷增加,確保海外利益和沿線國家共同利益成為緊迫需求。但海上絲路途經(jīng)海域的海上非傳統(tǒng)問題日益突出,除了臺風、海難、溢油等自然災害外,2015年以來幾內(nèi)亞灣和南海海域海盜呈死灰復燃趨勢。海上絲路沿岸地區(qū)的動蕩局勢、部分國家治理能力低下以及海上絲路途徑區(qū)域安全機制缺失,導致遠海安全成為中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經(jīng)濟合作的重要障礙。此外,中國近年來為確保遠洋海上通道安全,尋求與相關國家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相關合作,也遭到了一些國家的惡意炒作甚至破壞。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應當繼續(xù)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構想,將其發(fā)展成果惠及絲路沿線國家,提升相關國家海洋治理能力,排除外界干擾,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xù)安全”亞洲安全觀,加快海上信任措施構建,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在海洋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合作,為實現(xiàn)中國與海絲沿線國家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