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祖華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發(fā)現數學問題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告訴學生現在需要解決哪些數學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覺得正在被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如果能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嘗試發(fā)現數學問題,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讓學生愿意自主探索數學知識.
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時,有位教師這樣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師:平時我們怎樣繪制平行四邊形呢?生A:用直尺繪制.師:怎么用直尺繪制呢?生A:先畫一條直線l1,然后在直線上繪制兩條垂直的段,垂直的線段與直線的距離相等,設與直點距離相等的點為A、B,繪另一條直線l2,l2必然平行于l1.師:為什么說這兩種線必然平行呢?生A:應用了兩條平行線必然相等的定理.師:很好.平行四邊形的另兩條邊怎么畫?生A:一條直線l3與l1、l2相交,設相交的點為C、D,然后繼續(xù)利用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定理,在l1上隨機選取一個點,設它為E,在l2上選取另一個點,設它為EF,讓CE=DF,則四邊形CEFD為平行四邊形.師,很好!直尺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好工具.可是假設我們忘記帶直尺了,怎么畫出平行四邊形呢?生B:直尺的特點就是有刻度,其他的工具也可以畫直線,只是缺少刻度,其實我們可以人造出刻度.師:怎么人造出刻度呢?生B:現在手上有一個四邊形的橡皮,像皮的寬度是固定的,我們可以以一塊橡皮的寬度為單位,畫出刻度,再畫四邊形.師:這是一個好思路.假如我們不用刻度這一思路去想,不許測量,怎么畫平行四邊形呢?(學生繼續(xù)思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條件引導學生觀察一個數學現象,讓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當學生發(fā)現的數學問題偏離了教學設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xù)深入思考,拓展數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數學現象為平臺,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應用數學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遇到障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依然以上面那位數學教師引導學生畫平行四邊形為例.當教師提出不能應用有刻度的物品繪制平行四邊形時,學生遇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障礙.那位教師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師:既然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出現了障礙,我們現在就來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草圖,看看它還有哪些性質.(教師繪了一個平形四邊形的草圖)生C:在硬紙板上先畫一個三角形,只要三條線相交就是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剪下來當模板,畫另一個全等三角形.把兩個三角形粘一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模板.師:很好.這應用的是哪一條數學定理呢?生C:將平形四邊形沿對角折起來,就是兩個全等三角形.師:很好.剛才一直都是老師在設定條件和結果,現在換你們自己設定條件和結果,老師看你們的學習成果好不好?(學生大聲稱好,并積極學習)可以看到,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便轉移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不再把平行四邊形的問題局限在線段、線這一問題上,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平行四邊形的問題,引導學生把三角形的性質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結合起來.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知識,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把數學知識轉化為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途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歸納數學問題
當學生完成數學活動后,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學生總結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學生就會失去自主完善知識結構的機會,學生掌握的知識可能是片面的.為了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活動中學習的知識.
依然以上面那位教師引導學生畫平行四邊形為例.那位教師以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歸納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師: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思維導圖的用法,現在誰來提這次活動中數學知識的關鍵詞?生D:幾何.師:為什么是幾何?生D:我們遇到繪制平行四邊形的問題時,可以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解決問題,當性質定理不能使用時,可以應用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聯系解決問題.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宏觀地觀察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歸納在數學活動中學習的知識,發(fā)現知識結構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