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楓
今天,我們迎來了2016年的新春,《文化交流》雜志迎來了30歲的生日。
這份中英文對照、內容鮮活、圖文并茂的雜志,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春雨,1986年誕生在西子湖畔。30年來艱苦創(chuàng)業(yè),砥礪奮進。她以獨特的風姿從浙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發(fā)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如今碩果滿枝,成績斐然。
30年,我們一起走過
在紀念《文化交流》創(chuàng)刊30周年之際,我謹代表文化交流雜志社,向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刊者、一代代辦刊人,向熱情關心和支持《文化交流》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向《文化交流》的廣大讀者、作者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文化交流》因你們而精彩!
30年,我們一起走過,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為人民采寫、為時代放歌。
走過山村,走過海島,走過城鎮(zhèn),走過都市。我們的采編人員帶著采訪本、相機穿行在浙江大地;我們的作者和特約撰稿人從杭州、上海、北京等省內外,從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異國他鄉(xiāng)發(fā)來一篇篇鮮活的報道、一張張珍貴的圖照。
三十度春秋,三十載芳華。一代又一代辦刊人傳承接力,嘔心瀝血,精心辦刊,盡力使《文化交流》的文字和圖片擁有穿透時空的力量,那一篇篇傾注著辦刊人心血和汗水的稿件,那一個個接地氣、有溫度的好故事,感動受眾,感動社會。
習書記的賀信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前行
激動人心的歷史片段永遠鐫刻在全體辦刊人的記憶里
《文化交流》創(chuàng)刊20周年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發(fā)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信中習近平書記為我們的辦刊工作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和路徑:“不斷加強同國際上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是我們堅定不移地奉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浙江深厚的人文優(yōu)勢和廣泛的人緣優(yōu)勢,加強浙江與港澳地區(qū)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浙江,讓浙江更好地走向世界。”習書記還對《文化交流》殷切寄語:“希望《文化交流》雜志充分發(fā)揮對外交流的窗口作用,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刊物越辦越好,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文化大省作出新的貢獻。”
我們始終遵循習書記的指示精神,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緊緊圍繞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推進中外文化交流,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浙江,讓浙江更好地走向世界,為繁榮浙江的文化事業(yè),建設文化大省,擴大改革開放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建設文化大省鼓與呼
文化是—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2005年浙江省推出了《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吹響了建設文化大省的號角。《文化交流》每一期為改革開放鼓與呼,為建設文化大省添磚加瓦。我們從文化精品創(chuàng)作、群眾文化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fā)和利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浙江名人文化等方面進行介紹和傳播。
在我們的文化記錄中,有對四川地震災區(qū)人民的大愛之情,西湖、大運河申遺成功報道;有對吳越文化的梳理、發(fā)掘和傳播;有對“一帶一路”的生動描述和推介;更有從文化視角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重大活動、重要人物與事件的專題策劃、專版宣傳……這些都已譜就文化事業(yè)大繁榮、文化產業(yè)大發(fā)展的錦繡篇章。
一個個鮮活形象,一個個動人故事,一個個文化熱點,在《文化交流》的典型報道中熠熠生輝,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和弘揚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文化交流》雜志自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堅持“立足浙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辦刊方向,大力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進行有效的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以融通中外的國際表述新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浙江積極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成功舉辦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文化節(jié)會活動。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有效促進了浙江文化走向世界。翻閱30年的《文化交流》,浙江與世界各地的交流與合作,被定格在一段段文字和一張張圖片里。
河姆渡歷史文化展、良渚文化特展享譽臺灣;分藏浙江、臺灣的《富春山居圖》首次合璧;2010年在上海舉行世博會;浙江交響樂團到意、奧、捷、德、瑞典、比、法等國訪問演出,奏響難忘的歐洲之旅……這些文化交流的盛事都能在《文化交流》中看到精彩描述。
2014年3月,寧波原創(chuàng)舞劇《十里紅妝》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連續(xù)四場火爆演出,成功邁出海外商演第一步。本刊《〈十里紅妝〉“紅”到紐約,舞進主流社會》一文深度報道了中華文化“走出去”這一成功范例。此文刊出后,舞劇《十里紅妝》又舞進了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等國,成為文化部對外交流的保留節(jié)目。
30年來,世界知名的大型藝術團體進入浙江巡演不斷增多,今日浙江引進的文化藝術演出和展覽項目達到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對此,《文化交流》及時跟進,濃墨重彩地進行報道。
傳統(tǒng)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相結合、傳播中華文化與借鑒世界各國有益文化相結合,堅持在傳播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國外優(yōu)秀文化,本刊宣傳、推介了一批經(jīng)典作品以及名家大師,推動多元文化的對話交流、互鑒。莎士比亞、狄更斯、列夫·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巴爾扎克、盧梭、莫奈、馬爾克斯、安徒生、海明威……在《文化交流》中介紹的世界大師及經(jīng)典著作可列出長長的一大串。
站在新起點? 邁向新征程
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yè)猶如激越雄渾、高潮迭起的交響樂旋律,“十二五”的華彩樂章余音未了,“十三五”的優(yōu)美樂曲已經(jīng)奏響。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提出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fā)展思路、發(fā)展方向、發(fā)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xiàn),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