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國柏林接受業(yè)務(wù)培訓(xùn)時到菜場買魚,我把魚裝進塑料袋后付了錢轉(zhuǎn)身就走,攤主卻在我背后喊:“你需要我?guī)湍阃~袋里灌水打氧氣嗎?”我心想提起來多不方便啊,告訴他不用了。攤主又說:“要不往里面放一顆暈魚藥進去吧!”“暈魚藥?”我嚇了一跳,又對攤主說:“不用了!”沒想到攤主聽了我的話后極為生氣,說:“那我不賣了。”
我干脆換了一個魚攤,新攤主看了我一眼說:“剛才那一幕我看見了,我想告訴你,如果你同意往魚袋子里灌水并打氧氣或者用暈魚藥,我才會把魚賣給你!”我想這些德國人做生意可真奇怪,但入鄉(xiāng)隨俗,也就答應(yīng)了攤主。我好奇地問他,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做呢?攤主笑笑說:“水是必須要灌的,打氧氣是為了讓魚在被人提回家的路上也會覺得舒適,用暈魚藥則是為了減少它的痛苦!”我說:“菜場里的魚本來就是供人們吃的,還在乎它路上這點時間的感受?”攤主強調(diào)說:“沒錯,這條魚確實是用來吃的,但我們只能快速剖殺它,讓它痛痛快快地死去,而不能讓它在活著的時候承受漫長的煎熬和痛苦。在德國,不光買魚是這樣,買雞鴨或者其他食用動物都是一樣的!”(文/陳雪娟據(jù)《意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