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晝夜長短及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
李先輝 (河北衡水中學 0530000)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常常會有關于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考題。此類題目重點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空間轉換能力,難度較大,考生掌握情況不樂觀。因此在高一的新授課學習和高三的復習備考中,教師應予以特別重視。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及對學生本部分知識的接受情況分析,我將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晝夜長短的靜態(tài)定性規(guī)律
1.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大于夜,且越向高緯度,晝越長,另一半球則反之。例如,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晝大于夜,且越往北晝越長;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小于夜,且越往北晝越短。2.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
(二)晝夜長短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北移(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南半球反之。直射點南移(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南半球反之。
1.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大;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各地晝長和夜長之差越大。
2.極點極晝極夜各約半年,極圈的極晝和極夜各一天,北極極晝的天數(shù)(夏半年)多于南極極晝的天數(shù)(冬半年)。
3.二分日全球晝夜平分(日出6點,日落18點,晝=夜=12小時),赤道上永遠晝夜平分(日出6點,日落18點,晝=夜=12小時)。
4.直射某點時,并不一定是該點晝最長的時候。
5.緯度關于赤道對稱,則晝夜長短相反。
6.直射點關于赤道對稱,某緯度晝夜狀況相反。
(一)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緯度)變化規(guī)律
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距離越近(緯度差越小),正午太陽高度越大。
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D折線所示),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太陽高度達到最小值。
2.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C折線所示),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太陽高度達到最小值。
3.春秋分: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E折線所示)
根據(jù)上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可以進一步推出如下規(guī)律:春分日到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的北半球某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的南半球某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二)正午太陽高度的年(時間)變化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總的規(guī)律是太陽直射點移近該地,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增大,太陽直射點遠離該地,該地正午太陽高度H=90°-|φ±δ|當?shù)鼐暥取捞栔鄙潼c緯度(H為正午太陽高度,φ為某地緯度,δ為直射點緯度,若φ與δ在赤道同側取“-”,不同側則取“+”)。
1.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全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即一年中有兩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圖A)
2.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值為90°,全年有一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即一年中有一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圖B)
3.回歸線至極點之間的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沒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一年中有一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圖C)
根據(jù)上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規(guī)律可以進一步推出如下規(guī)律: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陽高度每日逐漸增大,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地太陽高度逐日縮小;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陽高度每日逐漸縮小,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地太陽高度逐日增大。
以上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因為篇幅問題,筆者不再講解具體的例題。本部分知識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希望廣大學生能結合習題,運用規(guī)律,強化訓練,以期達到對本部分知識的熟練掌握。
(責編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