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市十屋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吉林公主嶺136100)
摘要:在玉米的生產過程中,田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加強管理,確保玉米有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為玉米的高產優(yōu)質創(chuàng)造條件。在田間管理中需要關注的方面很多,比如去雜株、松土、培土、防病蟲害、除雜草等,其中雜草的清除是玉米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涉及的方面也很多。本文介紹了玉米的田間管理技術,重點分析了田間雜草的清除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以期為玉米的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栽培;高產;除草劑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5.17.009
1去雜株弱苗
這項管理工作也可在除草的同時進行,結合除草,除去一些田間的玉米雜株,把一些病株、小株、弱株、雜株和分蘗都清除掉,保留長勢一致健康強壯的苗,對于植株密度過大的也要適當間除,這樣能增強透光通風性,合理分配水肥,避免生長空間過小而影響生長。玉米可長出幾個果穗,但成熟的只有1個,最多是2個。為促早熟增產,每棵玉米植株最好保留最上部的1個果穗,其他全部除掉,以保主穗籽粒飽滿,提高產量。
2雜草的清除
雜草的清除是玉米大田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玉米的生長中,雜草對于玉米的產量、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雜草的生長速度及侵占能力都遠遠超過玉米,而且種類眾多,一旦除草效果不好,整片田地都會雜草叢生,破壞玉米良好的生長空間。雜草在陽光、水分、養(yǎng)分等方面的爭奪能力都非常強,不利于玉米苗的生長,而且很多雜草還是一些病蟲害的源頭和傳播途徑。所以在農業(yè)生產中,無論何種作物,滅草工作都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2.1人工滅草
過去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滅草,即采取人力割、鏟、趟等方式除草,玉米的苗期基本要鏟3遍,趟2遍,主要目的是松土,同時起到滅草的作用。對于一些大的雜草則采用人工割除或拔除的方式。人工滅草費工費力,則且滅草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很多雜草的根部深植土壤,鏟后遇到雨天會很快復活,短期就會恢復長勢。但是人工滅草沒有農藥殘留,對環(huán)境沒有污染,是一種綠色的除草方式。
2.2化學除草
化學除草是現代農業(yè)中主要的滅草方式,采用化學除草藥劑,在玉米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噴灑,達到控制雜草出生及長出后生長受到抑制的目的?;瘜W除草效果好,能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藥劑在使用方法和用量上科學得當,對于雜草的滅除會達到一個非常理想的程度,但化學除草也要注意污染和使用方法問題,如果使用不當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會造成浪費,增加成本,污染環(huán)境。
2.3化學除草劑使用注意事項
選藥要準確:在化學除草過程中,很多農戶對于除草劑選用存在很大問題,對于雜草種類不清楚,對于除草劑的針對對象也不清楚,選藥時存在盲目選擇的情況,結果因選藥不準導致除草效果很差,達不到除草目的。
田間要清理:很多封閉性除草劑需要直噴土壤上才會有作用,但有些麥田由于采用機械收割,會留有一定高度的麥茬,如果不進行滅茬或者翻耕,真接噴灑除草劑則藥液多半粘附在余茬上,不能直接進入土壤,達不到封閉效果,這時播種后的玉米田仍會雜草叢生。
干旱影響:很多除草劑的使用都需要有一定的空氣濕度,如果播種時遇到高溫天氣,除草劑噴灑后,會很快蒸發(fā),地表無法形成藥膜,達不到應有的藥效,尤其是一些大草,由于干旱會影響雜草體內輸送藥劑而導致藥效無法發(fā)揮。
用藥時間和藥量:一是在使用除草劑時,要認真閱讀說明書,注意每種除草劑的使用時間和用藥量,很多玉米田除草劑都要求在雜草的5葉期以前施用,這時防治效果最好,但由于多種原因,很多農戶都不能及時噴灑,錯過了最佳防治期,噴藥時間較晚,這個時間差會給雜草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快速長大,對于除草劑產生很強的抗藥性,達不到防除效果;二是藥量,每種除草劑都有個標準用量,如果達不到則其除草能力會相對減弱,噴灑后由于濃度不夠成不了藥膜,起不到滅草的效果,有時一些農戶也會擅自加大藥量,結果還會造成藥害,不但影響了作物生長,還造成了浪費。
3及時中耕培土,促進根系發(fā)育
在玉米的田間管理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中耕培土,傳統(tǒng)的玉米種植基本要進行三鏟兩趟,隨著耕作方式的改變,趟地結合追肥同時進行。一方面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性,保水保墑;另一方面能起到滅草除蟲的目的,經過培土,利于玉米根系的發(fā)育,增加玉米氣生根的形成,起到壯苗的效果,防止玉米倒伏,減少因倒伏而造成的減產。
4及時防治病蟲害
玉米莖稈含有一定的糖分,為一些害蟲所喜食,是一種病蟲害多發(fā)的作物,常見的有頂腐病、紋枯病、莖腐病等。蟲害如蚜蟲、玉米薊馬、玉米螟等,這些病蟲害的發(fā)生,一旦大面積爆發(fā)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甚至導致絕收。在玉米的生長前期,重點防治玉米螟、粘蟲、棉鈴蟲和大小斑病。在玉米的生長中后期要重點防治紅蜘蛛和蚜蟲,要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測報,及時發(fā)現,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綜合采用農業(yè)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
5適當晚收
東北地區(qū)的玉米基本在每年的10月1日前后進入收獲期,但近年來普遍有早收的現象,這對于玉米的增產十分不利。收獲的原則應當是適當晚收,應當在玉米的苞葉變白、白葉松散開、子粒線消失后再收獲,這時玉米籽粒內含物完成硬化。實踐證明,晚收一天,每千粒重平均會增加3克左右,增產效果是十分明顯的,所以早收會影響玉米產量,降低農民收入。
作者簡介:楊麗君,中專學歷,公主嶺市十屋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