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靜,胡圣堯
(1.江蘇大學現代農業(yè)裝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鎮(zhèn)江212013;2.常州工學院電氣與光電工程學院,江蘇常州213002)
近年來,國內外的設施農業(yè)在快速發(fā)展。多數國家的設施農業(yè)以溫室為主,荷蘭、日本、以色列等國家的設施農業(yè)非常先進。其設施設備的標準化程度,設施綜合環(huán)境調控及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均居世界領先水平。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設施農業(yè)的概念,溫室在我國發(fā)展迅速,栽培面積超過380萬hm2[1]。雖然我國栽培面積巨大,但是我國的溫室在環(huán)境調控水平方面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關于溫室的溫濕度調節(jié),很多學者從溫濕度模型和控制算法兩方面展開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國外針對溫室溫濕度的研究主要為1971年Takakura T.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單層玻璃的溫室模型,但Benli認為其通用性比較差[2]。CBAKOS等研究了溫室環(huán)境變化與溫室通風之間的關系,并建立了關系模型[3]。Ozgener等研究了溫室濕度與溫室內作物蒸發(fā)量的關系,并建立了預測和優(yōu)化模型[4]。Tap RF使用溫室內溫度、溫室內土壤溫度、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溫室內濕度和加熱管的溫度建立了5個一階微分方程全面描述了溫室環(huán)境的變化規(guī)律[5]。
在國內,范云翔等建立了溫室內溫度、濕度和光照與溫室內水汽量消耗之間的模型關系[6]。張立彬等根據溫室內的能量熱平衡關系,研究了溫室小氣候環(huán)境的動態(tài)模型[7]。楊其長等研究了溫室系統(tǒng)中的環(huán)境因子,針對溫濕度調節(jié)和節(jié)能性,研究了溫室內的熱平衡關系式,建立溫室內熱平衡模型[8]。馬萬征等研究了Venlo型聯棟玻璃溫室溫濕度動態(tài)模型,并進行了黃瓜的栽培試驗,被驗證模型參數與實測參數吻合度非常高[9]。
該研究試驗在江蘇大學Venlo型玻璃溫室內進行,在Tap RF的溫室模型[5]和馬萬征等Venlo型溫室的溫濕模型[9]的基礎上,從溫室環(huán)境控制角度對上述2種模型進行了整合與修改,修改后的溫濕度模型如下:
(1)溫度模型。
式中,Tin為溫室內的溫度;Tout為溫室外的溫度;V為溫室的體積;ρ為空氣密度(1.2 kg/m3);Cρ為溫室內氣體定容比熱(1.005 J/kg·℃);K為太陽能輻射能被溫室空氣吸收的傳熱系數;hc為溫室覆蓋層與溫室內氣體的對流換熱系數;Ac為溫室覆蓋層的面積(m2);λE為作物蒸發(fā)潛能速率(m/s);Vin為溫室內自然通風率(m3/s);Qrad為投在溫室覆蓋層的太陽輻射(W/m2);Qheat為加熱器的加熱功率(W)。
(2)濕度模型。
式中,qin為室內空氣絕對濕度;qout為室外空氣絕對濕度;V為溫室的體積;λE為作物蒸發(fā)潛能速率(m/s);Vin為溫室內自然通風率(m3/s);Ac為溫室覆蓋層的面積(m2)。
依據上述設計的Venlo型溫室的溫濕度模型進行溫度、濕度調節(jié)時可以明確調節(jié)設備及各個調節(jié)設備的調節(jié)效果。通過采集溫室內部溫度、濕度作為反饋信號,控制溫室內的通風設備、遮陽設備、水簾設備、水暖設備、噴灑設備等溫濕度調控設備,實現溫室環(huán)境的智能控制。
溫室環(huán)境系統(tǒng)具有大時滯和多變量耦合的特征,針對這個特征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原理表示為:
式中,e(t)為給定量與輸出量的偏差;c(t)為控制器輸出;Kp為比例系數;TI為積分時間常數;TD為微分時間常數。
設計PID控制算法首先需要確定Kp、TI、TD的值,即對PID控制器的參數整定。它是根據被控過程的特性確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數、積分時間和微分時間的大小。
根據微型溫室溫濕度控制模型,測量微型溫室實際環(huán)境,PID控制器參數整定的方法使用臨界比例法。整定步驟如下:①首先預選擇一個足夠短的采樣周期讓系統(tǒng)工作;②僅加入比例控制環(huán)節(jié),直到系統(tǒng)對輸入的階躍響應出現臨界振蕩,記下這時的比例放大系數和臨界振蕩周期;③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過公式計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參數。
溫度PID控制的比例系數Kp取值范圍為0.2~0.6,積分時間常數TI取值范圍為180~600 s,微分時間常數TD取值范圍為300~900 s。濕度PID控制的比例系數Kp取值范圍為0.1 ~0.25,積分時間常數 TI取值為240 ~900 s,微分時間常數TD取值范圍為300~1 200 s。
根據微型溫室溫濕度模型可知,影響微型溫室溫濕度的因素非常多,由于環(huán)境參數的多變性,在不同的階段,模型表達式的系數是時變的,不能精確表達微型溫室溫濕度控制系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溫度、濕度的PID控制參數不確定,通過模糊控制控制與PID控制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微型溫室溫濕度的控制。
溫度控制范圍為[-2℃,2℃],濕度控制范圍為[-10%,10%],論域為{-2,-1,0,1,2},相應語言值為{負大,負小,零,正小,正大}。設溫度的比例系數為KWP,積分時間為TWI,微分時間為TWD;設濕度的比例系數KSP,積分時間為TSI,微分時間為TSD。各種參數設定值見表1。
表1 參數表達式
對于溫室的溫度,以溫度偏差ew和溫度偏差變化率ecw作為輸入,以△Kwp、△Twi、△Twd作為輸出。對于溫室的濕度,以濕度偏差es和濕度偏差變化率ecs作為輸入,以Ksp、Tsi、Tsd作為輸出,得到表 2 和表3。
硬件系統(tǒng)由2部分組成,主控制器和無線溫濕度采集器。主控制器由微處理器最小電路、CC1101無線通信電路、CAN/RS485通信電路、繼電器驅動電路、電源電路、人機交互電路、電源幾個部分組成。主控制器的微處理器采用STM32F103C6,最高運行頻率高達72 MHz,內置128 Kb的Flash存儲空間,20 KB的RAM,3路16位定時器,支持多個I2C、USART、SPI、CAN、USB2.0 通信接口。無線通信電路采用CC1101芯片,工作頻率為915 MHz,傳送數據幀長度為32個字節(jié),溫室內實測的有效傳輸距離為100 m。系統(tǒng)內設計了16路繼電器驅動電路可同時控制16路無源觸點信號,操控通風、遮陽、水簾等設備。
表2 溫度模糊控制輸出
表3 濕度模糊控制輸出
無線溫濕度采集器包含電源、微處理器最小電路、溫濕度傳感器電路、CC1101無線通信電路。SHT15溫濕度傳感器,濕度為精度2%,濕度重復性為0.1%,溫度精度為0.3℃電路,溫度重復性為0.1 ℃,工作電壓為2.4 ~5.5 V,2 線制數字接口。CC1101無線通信電路與主控制器相同。
主控制器與無線溫濕度采集器之間采用自組網的通訊方式進行通信。
該研究實驗在江蘇大學Venlo型溫室內完成。溫室內配置一個主控制器和20個無線溫濕度采集器。測試時間為2015年04月24日,鎮(zhèn)江最高氣溫26℃,最低氣溫14℃,栽培作物為生菜。生菜喜冷涼氣候,忌高溫干旱,耐霜怕凍。生菜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5~20℃,濕度為80%。該溫室內濕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
溫室內的溫濕度采集周期為30 min,設定的溫度曲線為前10 h為15℃,中間7 h為18℃,后7 h為16℃。溫室內外的溫濕度曲線如圖1所示。
由于早晨溫度為14℃,偏低1℃,在設定的誤差范圍2℃之內,不加熱升溫,到中午之后溫度偏高,且外部溫度也略偏高,采用窗口通風和水簾組合降溫的方式。從圖1可以看出,溫度變化按照預期設置的曲線,誤差在設定的范圍內,同時也驗證了模型是正確的。
[1]劉健.我國設施園藝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現代化農業(yè),2006(1):38 -40.
[2]BENLI H.Energet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latent heat storage for a greenhouse heating[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0,52(1):581 -589.
[3]CBAKOS G,FIDANIDIS D,TSAGAS N F.Greenhouse heating using geothermal energy[J].Geothcrmics,1999,28(6):759 -765.
[4]OZGENER O,HEPBASLI A.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olar assisted ground-source heat pump greenhouse heating system[J].Energy and Buildings,2005,37(1):101 -110.
[5]TAP R F,VAN STRATEN G,VAN WILLIGENBURG L G.A dynamic model for the optimal control of greenhouse tomato crop production[D].Wagenigen:Wagenigen Agriculture University,2000.
[6]范云翔,孫廷琮,楊子萬.智能型溫室環(huán)境控制器的研究開發(fā)[J].農業(yè)工程學報,1997,13(5):34 -39.
[7]張立彬,胥芳,陳教料,等.玻璃溫室小氣候溫濕度動態(tài)模型的建立與仿真[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5,36(11):108 -111.
[8]楊其長,孟力力,BOT G A,等.日光溫室熱環(huán)境模擬模型的構建[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9,25(1):164 -170.
[9]馬萬征,李忠芳,章芳定.Venlo型聯棟玻璃溫室溫濕度動態(tài)模型研究[J].北方園藝,2012(1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