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皖河年輸沙量Mann-Kendall突變分析

2015-12-21 05:33:50張理華
宿州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輸沙量水土流失

張理華,尹 劍

安慶師范學院資源環(huán)境學院,安徽安慶,246000

?

皖河年輸沙量Mann-Kendall突變分析

張理華,尹劍

安慶師范學院資源環(huán)境學院,安徽安慶,246000

摘要:以皖河石牌水文站年輸沙量作為大別山南坡水土流失狀況的替代指標,運用Mann-Kendall方法,研究大別山南坡46年間水土流失過程的特征。大別山南坡的水土流失與皖河年徑流量呈正相關,暴雨是大別山區(qū)水土流失的主導因素。40年來輸沙量呈現(xiàn)較為明顯的減少趨勢,減少率為1.296×104t/a,且1998年后皖河流域水土流失明顯改善。分析了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

關鍵詞:大別山南坡;水土流失;皖河;輸沙量;Mann-Kendall方法

1 研究區(qū)域概況

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qū)的水土流失問題由來已久,大別山區(qū)屬其中之一[1-5]。水土流失緣起于歷史上的亂砍濫伐和過度墾殖。水土保持工作持續(xù)40余年,許多山區(qū)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水土流失已有所改善,但未能有效控制[6-7]。

大別山區(qū)海拔最高不足2 000 m,但相對高差很大,河谷深切,坡度多在25°~50°,這一點與江南低山丘陵有顯著不同。地表以花崗巖、片麻巖為主,風化程度大,易受流水侵蝕、剝蝕。山間河漫灘和階地狹小,成為農(nóng)耕區(qū)。

大別山區(q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雨量豐沛,多年平均氣溫16.5℃,多年平均降水量1 440 mm,蒸發(fā)量894 mm,徑流深749 mm。降水集中于夏季。上游山區(qū)徑流深可達850 mm以上,徑流系數(shù)偏高。徑流量隨降水波動大,坡陡流急,侵蝕力強,是導致水土流失難以根治的重要因素[1]。

當前大別山區(qū)森林覆蓋率已達到50%~70%,建群種以馬尾松、杉、櫟為主,大多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植樹造林的成果。油桐、油茶、烏桕、漆樹等經(jīng)濟林木廣布于低山丘陵區(qū)[1]。

大別山南坡地勢由西北向東南下降,大部分屬皖河水系,河流短小,河谷深切,向東南匯聚,經(jīng)皖河干流入長江,如圖1所示。理論上皖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總量與皖河的輸沙量有相關性,輸沙量可作為流域內(nèi)水土流失狀況變化的指標。河流徑流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流域植被覆蓋與水土流失狀況。

圖1 皖河流域略圖

2 研究材料及分析

水土流失是非常復雜的過程,降水強度、地面坡度、風化殼及巖性、植被覆蓋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水土流失量很難直接獲得。選取皖河流域年輸沙量作為區(qū)域水土流失狀況的替代指標,通過輸沙量變化分析水土流失的動態(tài)特征及其原因。考慮到徑流量與輸沙量的相關性,以年徑流量作為輔助指標。

必須說明,山區(qū)的水土流失量并不等于輸沙量,有相當多的泥沙流出山口后在河流階地或河漫灘沉積(合九鐵路與石牌之間),并未到達下游的水文站。

皖河屬長江的一級支流,其干流出大別山后有石牌水文站。提取皖河石牌站1965~2010年年輸沙量與徑流量數(shù)據(jù)制圖,如圖2。

圖2 皖河石牌站1965~2010年年徑流量與輸沙量

圖2中曲線波動顯示年徑流總量與年輸沙量變化有相關性,年徑流量大的年份輸沙量也大,反之亦然。徑流量極大值出現(xiàn)的年份,如1969年、1983年,輸沙量也出現(xiàn)極值。

曲線波動也顯示皖河年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大,46年中,最大年徑流量(1991年,63.77×108m3)與最小年徑流量(1978年,11.3×108m3)相差約5倍。而更值得思考的是,46年間,年輸沙量極大值(1969年,289.88×104t)與極小值(2006年,0.829×104t)相差348倍。輸沙量的年際變化更為極端。

根據(jù)上述分析,結合大別山南坡氣候、地形特征,推斷徑流量大的年份,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徑流迅速匯聚形成山洪,產(chǎn)生強烈的侵蝕作用,導致水土流失。實地調(diào)研結果與此相符,暴雨是大別山區(qū)水土流失的主導因素。

圖2反映,1965~2010年的46年間輸沙量均值呈下降趨勢,水土流失量減少,同期的年徑流量變化無此特征,兩方面綜合考慮表明皖河的輸沙量在下降。統(tǒng)計46年平均值,平均年輸沙量為55.28×104t/年。圖中顯示,2000年以后,輸沙量已無高于均值的年份,而此前低于均值的年份則很少。

3 Mann-Kendall檢驗

Mann-Kendall對于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趨勢和突變分析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和可靠性[8],通常用于氣候、水文變化等方面的研究[9-10],未見用于水土流失方面的研究。Mann-Kendall對趨勢分析得出年輸沙量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逐年減少的變化趨勢,減少率為1.296×104t/a,且置信度較高為95%。在此基礎上,借助UF、UB曲線進行突變檢驗。

在時間序列隨機獨立的假定下,計算統(tǒng)計量:

(1)

其中,E(Sk)和Var(Sk)分別表示時間序列x1,x2,…,xn的累計數(shù)列Sk的均值與方差,x即年輸沙量無量綱化數(shù)據(jù)。

按時間序列x的逆序xn,xn-1,…,x1重復上述過程,獲得統(tǒng)計變量UBk(k=n,n-1,…,1),同時使:

UBk=-UFk

(2)

將UBk與UFk繪制成曲線,如果兩條曲線出現(xiàn)交點,且該點處的U值滿足|U|<1.96,則認為該點為序列的突變點,檢驗置信水平α=0.05。

運用Mann-Kendall法對1965~2010年,皖河流域年輸沙量序列進行突變分析,繪成突變曲線圖3。由UF和UB曲線可知,2條曲線的交叉點有1個,且在置信區(qū)域之間,表明近20年來,水土流失量在逐漸下降,發(fā)生突變的時間節(jié)點是1998年。1998年以后,水土流失有明顯改善,與圖2所反映的現(xiàn)象一致。

圖3 皖河流域近46年輸沙量突變判別曲線圖

4 結論與建議

歷史上的亂砍濫伐和過度墾殖導致南方山區(qū)大規(guī)模水土流失。強降水(暴雨)是大別山區(qū)水土流失的主導因素,坡度陡峻、河谷幽深,巖層風化嚴重也是重要因素。

大別山南坡的水土流失與皖河年徑流量呈正相關,多雨年水土流失量大。水土流失量的年際變化很大,極大年與極小年相差幾百倍,這些特征有利于尋找整治措施。

大別山南坡的水土保持經(jīng)歷40多年,以1998年為界分前、后兩個階段。1998年以前,皖河流域輸沙量無明顯變化,表明水土流失無顯著好轉(zhuǎn)。1998年以后,皖河的輸沙量顯著下降,水土流失逐步得到控制,徑流量也趨于穩(wěn)定。

結合以往的研究認為[1],大別山區(qū)20世紀70年代開始治理水土流失,主攻方向是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逐步提高森林覆蓋率。

實地調(diào)查表明,1998年后,山區(qū)森林覆蓋水平較高,水土保持工作重點在于封山育林和其他措施,如修梯田、擋土石墻、山洪排導溝等。這些措施鞏固了前期植樹造林的成果,生態(tài)效益顯著。

目前,皖河流域仍然是安徽省水土流失重點整治區(qū)。針對大別山南坡多暴雨的氣候特點,建議在大別山南坡繼續(xù)實施封山育林,改善森林結構,保護經(jīng)濟園林和草被;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構和農(nóng)田耕作制度,減少暴雨期的地表侵蝕。

參考文獻:

[1]張理華,張群,周葆華.安徽資源環(huán)境[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1-295

[2]周峰.東大河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水土保持,2011(2):52-53

[3]張文普,趙小蓉,王昌全,等.五官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10,30(1):195-198

[4]宋潔.土石山區(qū)生態(tài)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2011(16):54-58

[5]張新玉,楊元輝.我國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研究[J].中國水利,2011(12):58-61

[6] LI-Hua Zhang,Bin Zhou.Investigation and Strategy Stud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south of Dabie Mountains[J]. Advanc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6(7):895-899

[7]史志剛.皖西大別山區(qū)水土流失特征及其綜合防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39-42

[8]Song X,Zhang J,Agha Kouchak A,et al.Rapid urbanization and changes in trends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 2014, 119(19):11250-11271

[9]占車生,喬晨,徐宗學,等.渭河流域近50年來氣候變化趨勢及突變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8(4):339-405

[10]馬雪寧,張明軍,黃小燕,等.黃河上游流域近49a氣候變化特征和未來變化趨勢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6(6):17-23

(責任編輯:汪材印)

作者簡介:張理華(1957-),安徽宿松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區(qū)域資源開發(fā)。

基金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 “基于遙感和水文模擬的蒸散發(fā)數(shù)據(jù)同化研究”(1508085QD6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SK2015A382)。

收稿日期:2015-07-25

中圖分類號:P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006(2015)10-0113-03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5.10.031

猜你喜歡
輸沙量水土流失
20世紀中期以來不同時段黃河年輸沙量對水土保持的響應
遼河干流遼中站河道沖淤變化趨勢研究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祖厲河輸沙量變化的影響分析
頻率曲線在荊江三口輸沙量計算中的應用
小流域綜合治理方法
淺論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現(xiàn)狀和成因及對策
水土保持對防治水土流失的關鍵
吉林省土地整治規(guī)劃效益分析與評價
北方農(nóng)田土壤有機農(nóng)藥污染現(xiàn)狀及修復技術綜述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9:54
桐柏縣小流域治理措施
科技視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2:03:22
新蔡县| 手游| 崇信县| 健康| 若尔盖县| 凤凰县| 政和县| 台南市| 南昌市| 芦溪县| 博罗县| 镇远县| 墨竹工卡县| 临安市| 阳山县| 盐源县| 兴业县| 永州市| 达日县| 禄丰县| 雷州市| 舞阳县| 徐州市| 辽阳县| 历史| 河间市| 巴林右旗| 榕江县| 集贤县| 陇川县| 阜南县| 新竹市| 方正县| 平果县| 西城区| 锦州市| 桐城市| 峨眉山市| 天峻县| 收藏|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