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老師,但第一個教育你的老師即啟蒙老師則是最難忘的。而我的這位啟蒙老師恰恰就是我的媽媽關雪花。
媽媽自山西日報職工子弟小學創(chuàng)建就在此教書(后改名為“太原三好學?!保?。凡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三好小學”上過學的報社子弟多數(shù)都是媽媽教過的學生,當年報社大院的家長也總是想辦法把孩子送進媽媽所帶的班。
說起媽媽,報社大院的孩子、家長每個人都能講出她的一些故事。
在山西日報大院有人可能不熟悉我的爸爸李如軒,但沒有一個人不熟悉我媽媽關老師的。
按現(xiàn)下的說法,“關老師”就是我家的“名片”。
以至于有這樣的對話:
“你是誰?”
“我是李建生?!?/p>
“……?”
“我是關老師的兒子?!?/p>
“建生啊?!?/p>
我都六十歲了,到現(xiàn)在都是如此。
一 ?媽媽的教育
1、學校教育
媽媽是小學語文老師,她在教育上很有研究,盡管她的學歷并不高。
媽媽對工作十分認真,對學生充滿了愛。優(yōu)秀的學生自不待言,媽媽對他們恩威有加。好多大哥大姐至今見了我,還給我講媽媽曾怎樣給他們講課,怎樣與家長交流,怎樣對他們嚴加管理并在班上起好帶頭作用(如張彥彬、康春和、趙利明等等)的故事。多數(shù)人則給我講當年媽媽對他們教育的往事以及一些難忘的瞬間。
那時有許多調(diào)皮搗蛋、學習差、甚或有些劣跡的學生,家長都托人送到媽媽的班上,媽媽不僅在生活上關心,還在家里補課,還經(jīng)常讓這些孩子與我們一起在家吃飯。還有的孩子沒了母親,媽媽都給他們吃的、洗換衣服、滅虱子、輔導功課。許多學生長大后都成了才,還有當干兒子的。
媽媽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還被評為太原市優(yōu)秀教師。
專門說說我所在的這個班。
媽媽的教育很獨特,她教過的好學生一定是這個學校最有名氣的,例如張仰錚是我們班的大隊長,后來就是學校的大隊主席,再例如申星、朱小民、樊浩等同學的作文,好長時間都是學校同學們的范文。多數(shù)同學在她的教育下都能奠定扎實的學習基礎而受益終生。她教過的淘氣學生如劉眾先、聶青奎、李雙喜等則成了她忠實的粉絲。
那是1961年秋天,我們這批1954年出生的報社大院的孩子正好也是五十四人,整整齊齊地進入到“三好學?!币荒昙壱话?,正好是媽媽當班主任并兼語文代課老師?,F(xiàn)在想當時的家長們一定是很高興的。
校門口“太原三好學?!钡男X沂勤w體風格十分大氣,據(jù)說是當時的校長劉光燦(孩子們當時給校長起的外號是“劉光頭”)親自題寫的。一進門一面大鏡子,鏡子兩旁兩豎行大字:“你的手臉干凈嗎?你的衣服整潔嗎?”
多少年了我總不能忘懷,這不是最好的校訓嗎?這不是最好的教育格言嗎?
學生的家長多數(shù)都是媽媽的朋友,她拉住女孩子的手問長問短,女孩子們穿著鮮艷的衣服在她身邊圍成一團。對男孩子,整整這個孩子的帽子,整整那個的衣服,大家頓時肅然起敬。
媽媽教書很有特點,她教漢語拼音,盡管操著一口晉南口音的普通話,但教的孩子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盡管大家小時候都說的是帶有報社大院味的太原話,有同學戲謔我們的普通話是“報普”。她教課文,讓大家必須背會,背不會的同學留下來朗誦二十遍,直到背會。有些課文媽媽把它編成歌曲,讓同學們唱,我至今都奇怪,媽媽小時候上學很少,也沒有學過音樂,她怎么能編出那么好聽的曲子?配上課文,同學們很快就“唱”會了。至今我們都能想起當年媽媽教我們唱的那些課文。
媽媽很嚴厲,一是背后的教鞭,二是手中的粉筆頭,上課誰開小差了,手中的粉筆頭就指哪兒打哪兒,同學們上課誰也不敢開小差。當然媽媽從未打過同學,可是教鞭一指,再搗蛋的同學也立即規(guī)矩了。
我是她的學生,同學們背后都很寵我,但媽媽對我卻格外嚴厲,比如在班上,絕不讓我出頭,那是同學們硬起哄選我,才勉強讓我當了一個小隊長,就相當于現(xiàn)在班里的小組長。再比如犯了同樣的錯誤,別的同學說說就過去了,到我這里就不行,讓我經(jīng)常在同學們面前無地自容。同學們回憶說:“有一次你沒寫作業(yè)說了謊,關老師把你的頭按到課桌抽屜里,讓你把作業(yè)本找出來,把我們當時都嚇死了!”媽媽管我之嚴厲,我氣都喘不過來。
我們這個班的文體活動也相當了得,每年學??傄M織一兩次文藝匯演,在報社大禮堂演出,比如王麗芬就演唱過獨唱“洪湖赤衛(wèi)隊”的“娘啊,兒死后”的歌曲。徐青表演過雙簧,小胖臉涂得紅紅的,扎一個朝天辮,讓人笑得肚子疼。還有些小合唱、小舞蹈之類的,讓人目不暇接。節(jié)假日,女孩子們總是到家里來圍著媽媽,她們的關老師說呀唱呀,那種歡樂氣氛誰能忘得了呢?
有一次演出,三好小學的女老師們來了一段“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舞蹈,媽媽和鄭國英、高國華等女老師們扛著木槍,甩著胳膊,在報社大禮堂的舞臺上唱著“颯爽英姿五尺槍”的毛主席詩詞歌曲,跳得英姿勃發(fā),跳得精神昂揚,那一幕永遠定格在我們這些小學生的心目中。
那時候,媽媽和這群年青的女老師們就是山西日報社大院里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2、家庭教育
為了讓子女們有禮貌會待人,媽媽讓大姐扮演客人, 讓二姐、我和妹妹演主人角色,從客人敲門、入座、出門,分別對我們待客提出具體要求,并加以演示,讓我們從小就懂得了如何有禮貌地待人接物。
每個星期把我們四個孩子集中起來,站成一排,從老大開始匯報本周在學校學習、生活的情況,如果有錯誤就會有懲戒,一般情況下會用尺子打手。打幾下?征求我們意見,我們求饒媽媽一般也會減輕處罰的,而我們的認真、規(guī)矩意識也逐漸形成。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們要正直、誠實、不要貪婪,有些東西好吃難消化,遲早要吐出來的。
我家里大姐、二姐、妹妹,就我一個男孩兒,可是自己的衣服必須自己洗,自己的襪子也不許別人洗。有一次我晚上沒洗襪子就睡覺了,半夜里媽媽一把把我從被子里提起來,讓我拿著襪子,光著屁股,蹲在地下,流著淚在洗衣盆里洗凈了襪子再睡覺。做飯,家里四個孩子輪流做飯。輪到我的時候,二姐想替我,媽媽卻不讓,我不得已只好自己學著做,沒想到后來我居然能炒幾個她最愛吃的菜,而且面條也做得特別好。到媽媽晚年,我回來也經(jīng)常給她老人家做飯吃。按照現(xiàn)在的觀點,這有點接近體罰了,但我對媽媽的愛卻與日俱增,當時那點兒“恨”早就蕩然無存了。
媽媽對我們要求都很嚴格,家里存放的好吃的她不發(fā)話誰也不敢動。有一年,大伯從老家給我們帶了一些大蘋果,媽媽挑出四個又大又好的放在窗臺上說過節(jié)時你們再吃,由于她工作忙沒顧上檢點,我們又很聽話誰也不敢動,開始還關注,每天看著,后來一想過節(jié)才能吃,就誰也不去看了,結果有一天蘋果腐爛流湯了。又有一年,忻州大娘送來一些葵花籽,媽媽說你們先吃點,剩下的過年再吃,她拿了個小袋子把剩下的葵花籽放到墻柜的頂柜上。過了一段時間,晚上睡覺老聽見窸窸窣窣的聲音,一開燈聲音就沒了,有一天媽媽突然反應過來,戴了雙手套,拿了根小棍,踩上凳子,從墻柜頂柜上輕輕捏緊裝葵花籽的口袋拿下來到門外,打開一個小口一看,里面有一窩還沒睜開眼,露著嫩粉色的小老鼠。葵花籽已經(jīng)全成了皮,但我們幾個還是很開心,因為我們開了眼界……
媽媽因為工作忙,常把我們四個孩子鎖在家里玩,有次我們幾個玩游戲,一不小心把家里存的過年用的油瓶子(三斤重)碰倒了,我們幾個嚇傻了。還是大姐聰明,迅速到墻柜里拿了包藥棉花,又指揮二姐從廚房碗柜里拿了碗,讓我們拿棉花把地上流下來的油蘸到棉花上,再擠到碗里,八只小手還真把地上的油收回不少。我們四個商量好,媽媽一回來就一起認錯,因為犯了錯怕挨打,決定讓最小的妹妹主說此事原委。聽見門上開鎖的聲音,我們四人自覺地站成一排,低著頭,低聲向媽媽認錯,媽媽不但沒有批評我們,還表揚大姐聰明。但媽媽背過臉時,我們還是發(fā)現(xiàn)她偷偷落淚了,心疼灑掉不少的油。
1971年二伯腦溢血重病在床,爸爸工作忙(1970年父母已經(jīng)帶著妹妹下放到蒲縣黑龍關),由媽媽替他去甘肅平?jīng)鎏酵?。妹妹五中初中的同學來信告訴她,太原好多同學不上學參加工作了,妹妹也鬧著要到當時的蒲縣黑龍關電廠參加工作。爸爸最疼愛妹妹,就找公社書記要了張招工表,填好準備交到電廠去。此時,媽媽正好從甘肅回到家,一看到填好的表,立即撕了個粉碎,并狠狠地說了爸爸一頓:“建英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你想把我姑娘變成村姑?你敢斷定我們一輩子在黑龍關?小小年紀不多讀書當什么工人?”如果不是母親阻止,妹妹后來真可能就扎根在黑龍關了。媽媽的果斷,有遠見,為兒女的成長和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不知不覺中我們度過了三年快樂而難忘的時光。
媽媽做了我們?nèi)甑陌嘀魅巍?/p>
我們?nèi)昙壆厴I(yè)了。
時間進入1964年。
二 ?浴火中的鳳凰
1964年,國家發(fā)生了一系列大事,2月毛澤東正式提出中國已經(jīng)出了或正在出修正主義,工業(yè)開始學大慶,農(nóng)業(yè)開始學大寨。山西日報社在山西當然要走在了各項運動的前頭了,并發(fā)揮了特別在學大寨問題上的重要作用。那年5月出版了《毛主席語錄》,10月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我們小學生歡欣鼓舞,搞各種慶?;顒?。
緊接著階級斗爭開始顯現(xiàn)了。
三好小學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影響。
那一年,我們是在既興奮又不安的氣氛中度過的。
我們上了四年級,班主任換成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老師。媽媽又帶別的班去了。
《山西日報史》說在十年“文革”中山西日報成了重災區(qū),說的是1966年至1976年這個階段,其實以階級斗爭為基礎的群眾斗群眾在此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媽媽家庭出身是富農(nóng),當年日本人來了,媽媽逃難到了平陸縣難民兒童教養(yǎng)所(國民黨辦的),后赴新疆。日本人投降后,學校要求學生集體參加了國民黨(當時媽媽十五歲),這就埋下了禍根。
我們四年級的那位年輕老師是師范畢業(yè)的,剛到三好小學不久,二十來歲還未結婚,正是想出風頭,建功立業(yè)的年齡。
有一天那個老師和別的老師突然向媽媽發(fā)難說:“你是現(xiàn)行反革命!”媽媽問他們討說法,他們拿出兩樣證據(jù),一是一張陳舊了的毛主席畫像,說媽媽嘴里喊著要好好學習,手里卻用教鞭敲打毛主席畫像,把那張畫像打壞了。媽媽堅決不承認。媽媽僅有一米五二的個子,而毛主席畫像掛在黑板上方,她不踩凳子根本夠不著。大個子李懷堂老師出面證明,此像舊了是他幫助換的。
第二個證據(jù)就是著名的“三好小學作業(yè)案”。有一天,他們拿出我們班當年的三四十本語文作業(yè)本,有好多與政治有關的造句,其中有一處在毛主席的“席”(實際寫錯了)旁打了個小×。他們說是媽媽對黨、對社會主義、對毛主席不滿故意所為,后被媽媽合理的辯解不攻自破。媽媽說,我?guī)У囊话啻蠖嗍菆笊绺刹孔拥埽绻@個作業(yè)是我批改的,我早被轟下講臺了,能堅持到今天豈不是笑話!她強烈要求驗證筆跡,還我清白……
總之媽媽一天也沒有屈服過,后來被他們關進了“學習班”,遭受了百般的身心摧殘。
我那時還有點懵,二姐比我大一歲卻啥也知道。
二姐從小就干練,家里的財務歸她管。有一天,二姐帶著我步行到橋頭街小學,那里正是關押媽媽們的“學習班”,進去看到一個大家里有好多女老師,有的愁眉不展,有的垂頭喪氣,媽媽卻精神依然。沒由來地我哭了,媽媽摸著我的頭說,“沒出息,不要哭!回去多聽姐姐的話,沒事多看點書,多練練字……”二姐帶我出來到對面的新華書店,給我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平原槍聲》,一本是《鐵道游擊隊》。我自幼愛讀書,馬上就高興了,現(xiàn)在想想真傻??!
不久,爸爸們被集中到中央辦的石家莊學習班了。
這下大院的孩子們放了羊,放開了在一起玩兒各種游戲。
我們這些愛讀書的孩子開始傳閱各種小說并抄寫各種名言警句。
復課鬧革命了,我們按片兒上了太原五中初中。
媽媽回來了,爸爸也回來了。
爸爸直接被下放到蒲縣黑龍關,那時候大院里整家整家地開始搬遷。
這時大姐已在鐵路建設兵團當苦力了,二姐上了鐵路師范。大姐想帶我去鐵路建設兵團,而媽媽卻做了一個讓我終生受益的決定,那就是讓我留在太原讀高中。媽媽說:“建生一定要完成學業(yè),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蹦悄晁莫毶?,也就是我十六歲了。
前面說過媽媽的教育培養(yǎng)了我獨立生活的能力,而她的這一次決定,則造就了我獨立生活與社會交往的能力。后來,我讀完高中到北郊新城公社下蘭村插隊,第二年就成為公社知青辦負責人,后來到燃化所當工人,再后來又被借調(diào)到省煤化廳寫作組。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又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蘭州大學經(jīng)濟系,那年蘭州大學文科在山西只錄取了我一個人。
1980年,在康溥泉叔叔的幫助下,爸爸媽媽又被調(diào)回報社。爸爸被安排到報社群工部,媽媽仍到三好小學教書。
我們姐弟四人也陸續(xù)中專大學畢業(yè)了。媽媽“文革”中被傷害的身心逐漸得到恢復,她還是那樣與老朋友們、老師、孩子們樂觀爽朗地有說有笑。
1984年,是我調(diào)入省政府辦公廳工作的第二年,同年12月20日,我在《山西日報》整版發(fā)表了一篇關于楊志明的報告文學。翌年小學同學聚會,請了媽媽和當年的那位年輕老師,那位老師說“我從小就看建生有出息”,我聽后哈哈一笑,其實心里是挺有想法的。
又過了幾年,那位老師的孩子考學成績不太好,找媽媽幫忙。那時妹妹已在教育局工作,我在省政府工作,當然是有點辦法的,但我們都不想幫他,結果被媽媽狠克了一頓,不讓我們計較過去。后來,我們幫他的孩子上了理想的學校。
這是什么胸懷啊!
媽媽在我心目中形象越來越高大。
三 ?媽媽對爸爸的愛
媽媽是1950年二十歲時與爸爸相識并結婚的,五年之內(nèi)生了我們四個孩子。
媽媽從嫁給爸爸那天起,就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爸爸,首先承擔了全部家務和全部教育孩子的責任,從沒有因為家庭瑣事讓爸爸分過心。那些年爸爸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當時他在山西農(nóng)民報任編輯,多次被農(nóng)民報評為模范。要他介紹經(jīng)驗,我看過一份爸爸的經(jīng)驗介紹材料中就有一條,說他之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因為沒有任何家務拖累。
1960年前后困難時期,媽媽總是喝稀的,稠的留給爸爸和孩子吃,結果全家只有媽媽一個人得了浮腫病。
大姐聽鞏其躍叔叔說,那時家里困難沒有手表,中午媽媽讓爸爸休息,自己邊織毛衣邊看時間,按時叫醒爸爸,不誤下午上班。
媽媽非常勤勞、節(jié)儉、干凈,棉被每年拆洗兩次,毛衣每年拆織一次,毛毯每年也都要清洗,還要料理一切家務,家里總是窗明幾凈。孩子們的所有衣服、鞋子、毛衣等等都是媽媽的手工制品。
媽媽對爸爸的家人和他的朋友都非常好,除了每年定期給他們寄錢,他們來到家里媽媽總是熱情接待。妹妹有個深刻印象,只要爸爸說“雪花,炒雞蛋”,那一準是客人來了。細心的妹妹還記得,有幾次家里的雞蛋不夠了,媽媽就拿白面和雞蛋拌在一起,炒出香噴噴的菜肴來給客人吃,還顯得有量。
爸爸煙癮很大,又愛玩兒,打牌下棋都是他的最愛,經(jīng)常很晚才能回來,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來工作。那時候家里人口多,親戚也多,經(jīng)濟也緊張,媽媽嘴快沒少叨叨他,可是只要有了便宜的供應煙,馬上就讓我們?nèi)ラT口的小賣部排隊給爸爸買煙。(這也曾是報社大院的一景,好像家家如此。)
當年姑父是起義軍官被蒙冤判刑,媽媽就讓爸爸把姑姑和她的兩個孩子白李愛姐姐和白新民哥哥,接到太原住在我家里,為了讓他們能住下,把廚房打了個土炕改造成一個住房。家里雖然負擔重了,但媽媽仍有說有笑,樂而不疲。一直到1962年國家壓縮城市人口,姑姑帶著白新民哥哥依依不舍地回了老家。(當時,白李愛姐已嫁人去了南方。)
爸爸工作辛苦,抽煙又多,四十多歲便患上了支氣管炎,每天咳嗽不停。媽媽勸他戒煙,他也曾經(jīng)努力戒過,但最后都失敗了。媽媽就想盡辦法幫他治病,只要聽說一個偏方就拿來試試,她聽說烤核桃治氣管炎,就每天用錐子扎上烤兩個給爸爸吃。
1970年,媽媽帶著妹妹隨爸爸下放到蒲縣,后來又調(diào)至臨汾,我和姐姐逢年過節(jié)回去后家里依舊是那么熱鬧,客人還是那么多,哪里有媽媽哪里就有歡樂。
上世紀80年代重新回到報社后,爸爸在群工部一直工作到離休,后被當時剛創(chuàng)刊的《山西經(jīng)濟報》聘請指導辦報。辛苦一生,積勞成疾,爸爸身體上的各種毛病都顯現(xiàn)了。
到后來爸爸行走不便,一般情況下不是躺著就是坐著。大便干燥,媽媽每天借助藥物或用手給爸爸掏大便,來維持機能運轉。爸爸查出老年癡呆病前后脾氣大變,媽媽也像換了個人,盡可能讓著爸爸、哄著爸爸,兒女們正是為國出力的年齡,在單位工作都忙,照顧爸爸的擔子便都落在媽媽身上了。
也許是媽媽照顧爸爸照顧得周到細致,爸爸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以至于最后連說話都得靠媽媽幫助。比如醫(yī)院醫(yī)生問診,爸爸用眼神望著媽媽,等媽媽替他回答。當媽媽想到她的無微不至是促使爸爸老年癡呆快速發(fā)展的一個因素時,為時已晚矣!
爸爸后來發(fā)展到屎尿不能自理,為了保持爸爸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媽媽先是給爸爸床上、褲子里墊上尿布,一尿就換,一濕就洗。家里一摞摞的尿墊子,遇上陰天都不夠用。媽媽又在尿墊子外面包一層軟塑料布,再包一層棉布,既防濕透,又不讓爸爸難受。后來媽媽又用純凈水瓶子做尿壺,把瓶子剪成長短不一的樣子,長的躺下用,短的坐下用,既方便又衛(wèi)生。過一定時間檢查一下,尿了換一個,換下來的立即洗干凈,晾干了待用。爸爸躺在床上十余年沒有褥瘡,家里也沒有異味。
爸爸在最后的日子里喪失了咀嚼功能,媽媽就把飯嚼好后再喂給爸爸。正是媽媽的愛心耐心,帶動著我們子女盡心盡孝盡力,我和姐姐妹妹一有時間就趕緊回家伺候爸爸,盡量讓媽媽得到片刻的休息。媽媽對爸爸寸步不離日夜操勞,結果把自己累出了一身病,導致了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爆發(fā)。
四 ?媽媽的興趣與愛好
媽媽記憶力奇強,悟性也特別高,融會貫通的能力令人驚嘆。她所經(jīng)歷過的事,所讀過的書,用過目不忘之慧,過耳不忘之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加上她又健談,所有事情一經(jīng)她述說就活靈活現(xiàn),如臨其境。我總在想,如果媽媽小時候家庭條件好一點,如果媽媽年輕時候能系統(tǒng)地學一點東西,一定可以成為某一方面的大家。
媽媽愛交朋友,常常說“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與遠在新疆的、四川的、西安的、寶雞的,晉南老家的好多朋友經(jīng)常打電話或通信。報社院里老的少的,她一下樓就融入其中,與大家講話總是那么幽默風趣,聲音高亢,笑聲朗朗。到八十歲的時候,還是那樣活力四射。俞潔、石籓蓮等阿姨,雷玉珍、李純光、李翠梅、張林先等老師都是家里的???。她經(jīng)常到老干部活動中心打牌下棋參加個比賽什么的,還常常能贏個小獎品,高高興興地拿回家來……
平陸縣的老同志聚會時,老同志們總是把媽媽讓在中心照相留念。媽媽總是把她的學生、同事、朋友、老鄉(xiāng)、親戚放在心上,經(jīng)常給我講哪個人怎么樣了,哪個人需要看了,就催我或妹妹去看一看。媽媽還特別關心國家大事,每天都要看電視新聞,對當時的領導人都有自己的評價。對于一些有意思的電視連續(xù)劇都要從頭看到尾,我回來與她一起看時,她還給我講我沒看過的情節(jié)。
媽媽也愛旅游,我陪媽媽去過南方多個城市,在??诰幼∵^半年。新、馬、泰、港、澳等地也都玩過。有一年夏天承德市的朋友邀我去玩,正好孩子放暑假,我約大姐也帶上孩子一塊去。媽媽當時快七十歲了,隨我們一起到避暑山莊玩了個夠,還興致勃勃地和我們第一個爬上了棒槌山。一路上媽媽幽默風趣、寓教于樂,孩子們至今記憶猶新。她自己還隨團爬過華山,上過廬山等等。
媽媽特別能接受新事物,太原興起了洗腳屋,我第一次帶她去洗腳,她覺得非常好,我后來就經(jīng)常帶她去。我?guī)寢屓ソ鸩⒊?,媽媽唱一些老歌也挺盡興的。老板奇怪地問我,別人都帶小姐,你怎么帶個老人?我回答,在我眼中,老人就是最美的小姐!太原長風商務區(qū)建成了,媽媽想去看一下,正好大姐也在,我晚上便帶她們?nèi)タ匆咕?,濱河路的各種新橋,商務區(qū)的各個建筑顯得現(xiàn)代氣派,奪人眼目。媽媽看得興致勃勃,不知疲倦……
媽媽也很愛鍛煉。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興起鶴翔樁功,媽媽每天天不亮就去公園,媽媽的氣感很強,幾天就入道了,很有心得。她買了很多書,我一看涉及醫(yī)學、經(jīng)絡、佛教等等,有些還挺深奧,沒想到媽媽卻不僅看懂了,還能活學活用。后來,媽媽經(jīng)常給來客和我講人體的穴位、經(jīng)絡及其作用,佩服得我五體投地。
再后來,媽媽索性看上一些佛教的經(jīng)典原著了,甚至連圣經(jīng)也讀上了。媽媽的鍛煉從不間斷,她居然還練起了瑜伽?。ò职执竽X萎縮,在床上呆了十多年之久,媽媽寸步不離,除了精心關照,恐怕也與她的醫(yī)學知識不無關系。)
媽媽一向愛讀書,但小時候我沒太注意,光知道爸爸手不釋卷,媽媽每天除了教書就是忙于家務,直到我大學畢業(yè)分配回山西,才發(fā)現(xiàn)媽媽是酷愛讀書的,否則就無法解釋媽媽的知識面為什么那么寬廣。我拿回幾套關于文化革命方面的書,媽媽讀后對我說:“可惜你爸爸不在了,否則他就知道‘文革是咋回事了。唉,三十而立實不立呀!”“文革”時爸爸媽媽可不就三十來歲嗎?
我當即作詩一首:“30而立實不立,40不惑正發(fā)迷。50無人知天命,60知己就可以。73歲正發(fā)憨,84歲剛懂事。如若能到99,笑看人世目亦慈?!眿寢尶春笳f:“兒子說得好!”有了媽媽的鼓勵,我干脆一有機會就與她合作,我?guī)Щ匾槐菊略r和的《往事并不如煙》,她讀罷感嘆道:“人生是旅途,行程短且苦呀!”
我又當即作了一首詩:“人生是旅途,行程短且苦。緊慢留意處,亦常犯糊涂。每每悔當初,何日能覺悟?待到明白時,旅程已結束?!?/p>
其實我是有感于現(xiàn)行體制的,每一個體制中人都是在這種犯錯誤糾正錯誤再犯錯誤再糾正的循環(huán)往復中熬煎成長的,可愛的媽媽看后逗我:“兒子,媽媽還有用吧?”我趕緊回答:“何止是有用,您就是兒子的靈魂工程師!我希望媽媽活得長命百歲呢!”
后來我索性把我的作品都拿回來,讓媽媽進行細細點評,媽媽的點評讓我受益不少,媽媽真是有水平?。?/p>
媽媽還告訴我:“你寫的你爸爸的那首五言詩,就是經(jīng)濟報發(fā)表的那首,陳墨章叔叔還說好呢?!?/p>
“媽媽,您真可愛!”
我撲上去抱住了媽媽,可能是因為提到了爸爸,媽媽的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了下來……
五 ?傷逝
媽媽四十多歲時就患了糖尿病,這個沒法根治的病魔纏繞了她的后半生,各種可惡的并發(fā)癥逐漸襲來,什么白內(nèi)障、心臟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等等,我?guī)寢尩奖本┒嗉掖筢t(yī)院就診,并到大姐所在的醫(yī)院做過白內(nèi)障手術。不管病魔如何折磨,媽媽始終樂觀地與病魔做著頑強的斗爭。2013年下半年各種病魔襲來,媽媽渾身疼痛,再也撐不住了。6月23日,我和妹妹把媽媽送進醫(yī)院,7月3日搶救無效媽媽病逝了。八十四歲的媽媽走了,噩耗傳出后親友們趕來,有的不禁嚎啕大哭,我和妹妹也跟著淚水滾滾而下,但就是哭不出聲來。我似乎聽見媽媽在說:“沒出息,別哭!”
媽媽走了,真的走了嗎?我好長時間都不相信這是真的,回到家里看著媽媽爸爸的遺像三叩九拜,不間斷地去進香。睹物思情,又聽到了媽媽那硬朗的聲音、爽朗的笑聲,又看到了媽媽走來走去的身影……睡夢中媽媽又叫我了:“建生,起來吃飯!”
就這樣恍恍惚惚地,媽媽去世一周年的紀念日快到時,我寫了一篇散文詩《永久的思念》,把對媽媽的思念,以及媽媽對我的希望和我的決心悉數(shù)寫了進去。用微信發(fā)出去后,獲得大家一致好評。妹妹給我發(fā)來一段話,她的寫作水平也很高,我讀罷突然悲從中來,在家里嚎啕大哭一場,總算把一年的悲傷發(fā)泄了出來。
一周年紀念日,大姐從北京趕回來了,郝學智哥哥也從老家來了,二毛也參加了,我?guī)衔覍懙呐c媽媽爸爸有關的詩文,與他們一起去了龍山公墓,在媽媽爸爸合葬的墓前進行了祭奠。
光陰荏苒,又一個春節(jié)到了,“報二代”的微信群也建起來了。這時一場大雪如期而至,推窗望去一片雪白,大片的雪花還在飄灑。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啊——
我仿佛看到媽媽回來了,媽媽來看我們了,滿天飄著的雪花分明和著兒女的、學生的、親友的淚花;
我仿佛看到媽媽怕我們凍著,又在床上給我們裝絮新棉被,為我們編織新毛衣;
我仿佛看到媽媽推開教室的門,手里拿著一盒彩筆走到黑板前,又畫出一幅中國大地圖;
我仿佛看到年輕的媽媽與孟野青、李翠梅、劉鐵崢等老師拉著手向我們走來……
我想說:媽媽我還有許多話要對您講,還有許多事想向您請教;
我想說:媽媽我還想與您合作幾首新詩歌;
我想說:我又寫了一些新詩文,請媽媽您給我點評;
我想向媽媽匯報:我們小學同學建起了微信聊天平臺,網(wǎng)名叫《失去的純情年華》。咱報社大院我們這一代也建起了微信聊天平臺,網(wǎng)名叫《山西日報大院后代群》?!皥蠖钡男值芙忝脗儭⑼瑢W們踴躍加入,熱鬧異常。您的孩子們?nèi)韵癞斈暌粯佑溆淇炜斓乇3种穷w樂觀向上的心。
我還想向媽媽匯報:由康小明提議,兒子及二光等眾人參加,馮愛愛召集,準備編輯出版一本“報二代”文集,書名暫定為《在報社大院的日子里》,大家的熱情都很高漲,都在積極寫稿并準備圖片。媽媽請您轉告爸爸、二姐及其他叔叔阿姨們,鼓勵我們把這本書弄好吧……
人這一輩子,無論是平坦順暢還是坎坷崢嶸無不例外,從這一點上說,一切愉快的或痛苦的、美好的或丑惡的、光明的或黑暗的事情都會過去的。但是有一種情結、有一種感情、有一種精神、有一種愛意,那就是在母親博大胸懷中所包含的這種情結、這份感情、這般精神、這片愛意,將會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以穿越時空的力量,以包含人性地不朽光芒,永遠地照耀在人類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