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兩個故宮的離合與對望

2015-12-15 05:01:08小康羅嶼
小康 2015年28期
關(guān)鍵詞:國寶故宮博物院故宮

文|《小康》記者 羅嶼

抗戰(zhàn)期間為躲避戰(zhàn)火,故宮文物數(shù)度在絕境中遷移。國共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它們甚至遠去臺灣。自此,中國有了兩座隔海相望的故宮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臺北

文物南遷 國寶的遷移從1931年就開始了,和那一代人一樣顛沛流離,難歸故土。

位于臺灣中部的霧峰,因終年多霧得名,坐落于霧峰西北的北溝村地勢偏僻,人跡罕至,很多人并不知道那曾是1950年到1965年臺北故宮落成前,故宮遷臺國寶的暫居地。

2009年,《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為采集故宮資料,曾探訪北溝倉庫,他費盡周折找到當年存放文物的山洞,只見雜草叢生,荒蕪一片。

遷臺文物完整移轉(zhuǎn)至臺北故宮后,北溝倉庫一度荒廢七年,此后由臺灣電影制片廠接手管理,但仍被閑置。直至臺灣電影制片廠改組為民間企業(yè)臺影公司,才對這塊土地有所規(guī)劃,開始興建電影文化城,但生意始終暗淡。

1999年,臺灣發(fā)生9·21大地震。霧峰恰好處于引發(fā)地震的“車籠埔斷層”,影城被損毀,再未重建。曾經(jīng)的北溝倉庫一片瓦礫廢墟,地震時土石崩落和震垮的山洞外壁,完全堵住了洞口。曾經(jīng)守護中華最高文化珍品的土地,最終落得荒蕪一片,這讓多年后站在北溝倉庫山洞前的野島剛?cè)滩蛔∷季w萬千。

但彼時的他并不知道,北溝倉庫的悲慘遭遇并未就此結(jié)束。按照臺灣歷史作家楊素所述,由于不解遺址對歷史與文化記憶上的價值,臺影公司此后把這塊土地標售給民間企業(yè),原本因地震受創(chuàng)而廢棄的建物全數(shù)遭開發(fā)商拆除,甚至保存國寶的山洞也被填平,深埋黃土之下。

在楊素看來,北溝倉庫遭此厄運,如同“完整的文明板塊硬被活生生地抹去了一塊歷史軌跡”,“從漫漫的歷史長河來看,北溝遺址所負載的記憶,不但傳奇,更維護了國家與民族的尊嚴?!?/p>

北溝,如同故宮國寶流離史的縮影與片段——在20世紀的數(shù)十載間,故宮文物為躲避戰(zhàn)火,數(shù)度在絕境中遷移,國共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諸多國寶遠去臺灣。而隨著國寶遷臺,中國也有了北京、臺北兩座故宮博物院,它們隔海相望,世紀糾纏。

南遷避戰(zhàn)火

1948年押運故宮文物抵臺,后定居臺灣,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館館長、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莊嚴,在其所著的《前生造定故宮緣》一書中,談及故宮文物遷臺往事,形容那是一次“大搬家”。

作為參與、主持“搬家”事宜的莊嚴,認為唯有從頭談起,方能把國寶遷徙之事,說得清楚、詳備。

莊嚴所說“開端”,指始自上世紀30年代的故宮國寶南遷。

1931年,日本在華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三省,平津為之震動,華北形勢日漸危急。成立于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其管理層認為,日軍一旦入侵華北,故宮文物就有在戰(zhàn)火中被毀或被劫的危險,因此有人提議選擇院藏文物中的精品,遷出日寇兵臨城下的北平,送到南方暫時儲藏。

然而,由于國寶的遷移涉及太多人利益,搶運計劃一經(jīng)提出,便引起各方爭議。國民黨元老張繼主張遷往西安,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主張轉(zhuǎn)至上海。

即便爭議不斷,故宮工作人員卻開始了南運的準備,即進行文物整理、挑選、裝箱工作。

依莊嚴記錄,故宮全院文物,由古物、圖書、文獻三館自行裝箱,其他散在各宮不為三館提管的,由秘書處裝箱。三館雖都從事裝箱,卻以古物館的工作最為困難。原因在于,“中如瓷器,有的其薄如紙,有的其大如缸,又如銅器,看其形狀,似乎堅強,可是一碰就碎,其他脆弱細微之物尚多,這是別館所沒有的”。

開始時,最讓莊嚴感到恐懼的,是所有同仁中,竟沒有一個人對裝箱稍有經(jīng)驗。而他們的辦法,是將庫中自乾隆以來,由景德鎮(zhèn)運到宮中,原封未動所裝載的瓷器箱打開來看,看前人怎樣包裝。而后,他們又向琉璃廠各大古玩商店詢問師傅們是怎樣將珍貴文物裝箱出口,同時請他們到宮內(nèi)作示范表演。莊嚴他們依樣模仿,如法炮制。

熟能生巧,在裝過以萬計的箱數(shù)、以百萬計的件數(shù)后,莊嚴他們將裝箱的秘訣總結(jié)為:穩(wěn)、準、隔、緊。

所謂“穩(wěn)”,不外乎小心。畢竟有些古物經(jīng)過百千年時間,幾乎弱不禁風,觸手稍重便有破損可能?!爱斈晡覀冊诒逼接枌逻M人士,館中各種古物,都要經(jīng)手見習,提物、包裝、記錄、陳列,都要隨同前進做打下手的工作,如此經(jīng)過一年半載,才揀選一門,自求深造。”在莊嚴看來,當年的故宮同仁,個個屬“科班出身”,瓷器怎么拿移,古畫怎樣展開,都有規(guī)矩要求。比如,古銅器,外行人拿動,一定取其柄、足或柱,而莊嚴他們則是雙手捧其腹,因柄、足、柱往往脆弱不牢,用力稍大,便有脫落斷裂可能。而若取瓷器中半脫胎的盤碗等物時,他們一定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先行進入碗中,再以大指在外邊用挾持的方式而搬起,或也用雙手去捧。這些小動作,或微不足道,但是否受過專業(yè)訓練,內(nèi)行人一眼看出。

秘訣中的所謂 “準”,即為正確。古物裝箱后,必須有清冊記錄,物品的名稱,物品的件數(shù),有些物尚有附件、座子、架子、蓋子、盒子、包袱、囊套等,均須一一記載詳明,既不許遺漏,更不許訛誤。

至于“隔”與“緊”,故宮元老之一,同樣也是國寶遷移“護寶人”的那志良,在其《故宮三十年之經(jīng)過》中詳盡記述:每捆瓷器捆扎緊緊的,捆與捆之間,用稻草谷殼隔離開,塞得緊緊的,便少有破碎之虞,以瓷器而論,假如裝瓷碗,把兩個或三個作一包,碗與碗之間,用棉花隔開,再用厚棉花把這幾個碗,一齊裹起,外面再用紙包裹,用繩扎好,使這一包東西,成為一個整體,里面瓷碗,一點不能活動,每包包好之后,包外寫明包內(nèi)文物號數(shù)件數(shù)。包成若干包后,才開始往箱里裝,箱里先墊上一層稻草,再覆上一層棉花,把包好瓷器,平鋪一層,把四周靠近箱板地方,包與包之間,都塞緊棉花,然后蓋上很厚一層棉花,上面再放瓷器一層,這樣裝進兩層或三層之后,上面再蓋上棉花稻草,緊緊塞滿,把蓋子蓋好釘牢,使這個箱子也成一個整體,里面每包都不活動。

或許,正是有賴于“穩(wěn)、準、隔、緊”四字秘訣,讓故宮國寶在10余年的遷移過程中,雖歷經(jīng)波折,但幾乎沒有受損。

雖然莊嚴他們忙于國寶裝箱,但故宮文物搶運計劃卻一直未能正式實施。直到1933年1月,日軍進入山海關(guān),局勢險惡,遷移文物勢在必行。行政代理院院長宋子文代表政府作出“北平安靜,原物仍運還”承諾,并最終決定將文物遷往上海。

而當故宮文物南遷的消息傳出后,立即引起社會嘩然。反對者認為,此時遷走文物,無異于動搖人心,且古物一散不可復合,南遷會造成文物失散。

反對國寶南遷、短期擔任故宮古物陳列所所長的周肇祥甚至組織成立“北平市民眾保護古物協(xié)會”公開表示將以武力阻止南遷。那時,故宮工作人員經(jīng)常接到恐嚇電話:“你是不是要擔任押運古物的工作?當心你的命!”而聲言“要在鐵軌上放炸彈”的,亦大有人在。

在一片反對聲中,裝箱工作漸趨完成。但此時問題又來了,當初積極主張南遷,并自告奮勇要親自主持運送文物南行的時任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理事兼古物館副館長馬衡態(tài)度轉(zhuǎn)變,對內(nèi)聲明不去,并在各報紙上公開表示不會南行。

易培基只好找老朋友,時為故宮博物院院長秘書的吳瀛幫忙。易培基央求道:“你的家用我一定負責時時接濟并且可以親自來照料,老伯母也可以由我日常來問安,決不讓你擔心。務(wù)必請你走一趟,否則下不了臺?!?/p>

當初,吳瀛是反對文物出故宮南遷的,但面對老友請求,想到千百年文物精華的未知命運,吳瀛決定擱置自己看法,答應主持第一批文物南遷。

吳瀛和易培基秘密商定了文物遷運的出行日期和路線:由平漢轉(zhuǎn)隴海,再回津浦南下,以避免在天津站遭日本人襲擊。

2月4日,吳瀛接到文物準備起運的通知,前往故宮待命。臨行前,妻子問他會去哪兒?他搖頭并未作答。

2月5日,故宮在北平市政府當局的協(xié)助下,將第一批南運古物裝上板車,集中到太和門前。天黑以后,文物被運出午門、天安門,再運到前門火車站。

大批板車經(jīng)過之處,一律戒嚴,沿途軍警林立,除了板車急馳的轆轆聲,聽不到一點別的聲音。參與了這次南遷的那志良曾這樣回憶當年情景——“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唱歌,有非常凄涼的感覺。”

2月6日清晨,兩列火車從北平西站出發(fā)。18節(jié)車廂上裝著浮貼著封條的二千一百一十八個木箱。木箱里除故宮珍貴文獻、書畫、檔案珍本外,還包括無價之寶——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列車開啟,沿途有各地方軍隊保護,車頂四周架機關(guān)槍,車廂內(nèi)遍布持槍憲警。此外還有張學良的馬隊隨車馳聚。除特別快車外,其余列車都要讓道給文物列車先行。重要關(guān)口,車內(nèi)熄燈。車上所有司員,在夜間都和衣而臥,隨時準備起身應對不測。

當載有第一批南遷文物的列車最終抵達南京下關(guān)后,所有護寶人都松了一口氣。但事情遠沒有他們想得順利,等候在站臺上的張繼告知吳瀛等人,他建議將故宮古物改運洛陽及西安。僵持之下,所有文物只好滯留在火車上。吳瀛等人心急如焚地等了足足一月,終于收到將文物轉(zhuǎn)運上海的明確指示。

這批國寶最終被運往上海法租界天主堂街仁濟醫(yī)院舊址的五樓倉庫。繼第一批文物安全抵滬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批文物隨后從北平陸續(xù)出發(fā)運到上海。

第五批文物運抵上海后,故宮博物院理事會開會決定,在南京建立分院及文物保管庫,地點定于南京重要古跡朝天宮。1936年12月8日起,存滬文物仍分五批用專車運到南京,存貯于南京分院庫房。

臺北故宮 分三次海運到臺灣的故宮文物共計2972箱,包括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但也只搬走了故宮文物的一個零頭。

1937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國民政府立即著手準備修整朝天宮大成殿、崇達殿等處,同時計劃添置陳列柜,定做文物儲藏柜,進行藏品編目等工作。

但一切被戰(zhàn)爭打亂。南京分院僅成立半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南京形勢日趨緊急,南京分院奉行政院令,把庫存文物疏散到大后方。這次疏散文物,分南路、中路、北路先后進行。南路,始遷長沙,繼而到貴陽、安順,最后遷到四川巴縣;中路,經(jīng)漢口、宜昌、重慶、宜賓,最后運到樂山安谷;北路,先后經(jīng)徐州、寶雞、漢中、成都,最后遷往峨眉縣。

抗戰(zhàn)勝利后,自1946年1月起,巴縣、樂山、峨眉三地貯藏的故宮古物分頭集中重慶,于1947年年底前全部運回南京。

臺北故宮設(shè)計不為人知往事

臺灣建筑界曾流傳一句話:“如果王大閎肯彎一彎腰,臺灣至少一半的建筑師會沒飯吃?!?/p>

臺灣建筑師王大閎廣為人知的代表作是臺北中山紀念館,而他“不肯彎腰”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設(shè)計案。

當年,臺灣在“行政院”下設(shè)立故宮管理委員會,以競標方式征集臺北故宮設(shè)計,委員會指定王大閎等五位建筑師參與競賽。王大閎的方案被審查委員會認為最為優(yōu)秀。他的方案整體外觀是玻璃帷幕,建筑造型柔和,開放式入口,融合周圍的自然森林環(huán)境,體現(xiàn)的是一種無國籍的現(xiàn)代建筑概念,接近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雖然委員會決定采用王大閎的設(shè)計,但蔣介石認為“過于缺乏中華元素”。

王大閎被要求修正設(shè)計稿,但他用沉默表示抗議。而王大閎設(shè)計被叫停后,評委會中的老建筑師黃寶瑜拿出了自己的設(shè)計方案,與王大閎的設(shè)計截然不同——中國宮殿形式,體現(xiàn)著中華、權(quán)威、神秘,服從等。

據(jù)說,蔣介石一看到這個方案就很喜歡,說:“這個好。”于是,臺北故宮也就有了現(xiàn)在的樣子。

和文物一起渡海

然而,這些在外輾轉(zhuǎn)14年的故宮文物,卻沒能重歸故土。僅僅一年后,它們又一次踏上遠去的旅程。

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共內(nèi)戰(zhàn)爆發(fā)。1948年秋天,在雙方?jīng)Q一死戰(zhàn)的淮海戰(zhàn)役中,國民黨軍隊大敗,國民政府四面楚歌。故宮文物不能再放在南京,這樣的說法開始在其內(nèi)部彌漫。但究竟遷往何處,卻一直沒有最后結(jié)論。

最終,時任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翁文灝、理事王世杰、朱家驊、杭立武、傅斯年、李濟、徐鴻寶等人,在南京開會決定,把存于南京的故宮文物轉(zhuǎn)運臺灣。杭立武任文物搬遷負責人。

1948年12月21日,國民黨海軍“中鼎號”運輸艦悄然駛進南京下關(guān)碼頭。文物搬運計劃本應以極機密的方式進行,但是國民黨情報管制松散,下關(guān)港聚集了聞訊想逃到臺灣的百姓。他們自作主張登上“中鼎號”,在甲板上打開鋪蓋,怎樣也趕不走。

杭立武無奈,只好電話海軍司令部請求協(xié)助,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當即趕來,勸大家以文物為重,并保證官兵和家屬都能安全撤到臺灣。桂永清最終成功說服民眾下船。12月22日,“中鼎號”起航。

這一批裝運的文物包括故宮文物三百二十箱、中央圖書館六十箱,以及外交部重要文件六十箱等,合計七百七十二箱。其中外交部文件,包含清朝于鴉片戰(zhàn)爭敗給英國、簽署割讓香港的歷史性文件《南京條約》原文。

多年后,野島剛和搭乘“中鼎號”的一位人物,在臺灣見了面。他叫莊靈,莊嚴的小兒子。

莊靈記得,父親當年只是對家人說:“我們?nèi)ヅ_灣?!卑朦c詳情沒有交代。對全家人而言,這不過就是繼北京、上海、南京、貴州、四川,回到南京,然后再繼續(xù)下一站旅程的感覺。

“中鼎號”上沒有像樣的房間,莊靈他們白天就在甲板上看海,夜里在裝著文物的木箱上睡覺。冬天的臺灣海峽,比起春夏都來得波濤洶涌?!爸卸μ枴焙叫衅陂g天氣惡劣,船晃得厲害。這些押送國寶的生于內(nèi)陸的人,大多暈船嚴重,常“吐到?jīng)]東西可吐”。船上還有桂永清托人帶上的大狗。狗同樣不習慣坐船,不斷吠叫。每到夜晚,海風呼嘯,海浪轟鳴、大狗狂吠、木箱撞擊,聲聲交織,讓人倍感凄惶。如此,漂泊了四天五夜后,“中鼎號”抵達基隆港。

上岸后,莊嚴開始奔走尋找保管文物的場地,他找到鐵路局,借到位于現(xiàn)在臺灣國際機場附近桃園縣楊梅的一座倉庫,作為文物暫時中轉(zhuǎn)地。莊靈隨父母兄長搬到楊梅,在倉庫隨文物呆了十天左右。臺灣的冬天,早晚同樣寒冷難耐。莊靈記得,一早,全家不得不燒炭讓倉庫的空氣變暖,吃飯則靠美軍補給的罐頭。在當年的他看來,豬肉罐頭乃“從沒吃過的美味”。

因為楊梅倉庫很小,之后,莊靈一家隨國寶轉(zhuǎn)到臺中糖廠倉庫,第一批來臺文物暫時安頓下來。

1948年底,第二批遷臺文物被挑選出來。對于這批國寶,杭立武他們本打算也用軍艦運送,但由于國民黨軍隊戰(zhàn)況惡化,海軍無法調(diào)度軍艦,因此他們只好借用商船“海滬輪”。

1949年1月3日,“海滬輪”駛進南京下關(guān)港口,4日開始搬運文物。這是遷臺文物中最多的一批,共三千五百零二箱,包括故宮文物一千六百八十箱,其中不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存在南京的全部青銅器,還包括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

野島剛也曾與搭乘第二班船來臺的一位護寶人見過面,那就是少數(shù)見證了故宮搬遷歷史,且仍舊在世的故宮職員高仁俊。2009年野島剛采訪他時,老人已退休,但幾乎每星期都會到臺北故宮,和以前的同事一起抽煙聊天,這就是一輩子與故宮相伴的人的晚年寫照。

高仁俊說,到臺灣十年后,仍沒想過下半輩子會在臺灣過?!八械墓蕦m職員都相信,總會和文物一起回到大陸。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這么想了,想也沒意義……雖然如此,保護文物、保存中國文化,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義?!钡呷士∫矔χ鸵皪u剛說,“比較遺憾的就是薪水太少”。

第三批遷臺文物搬遷計劃在1949年1月下旬進行,但下關(guān)港的碼頭工人一度以農(nóng)歷年休假為由,不愿搬運文物。在支付特別津貼后,碼頭工人才同意行動。這次的船是桂永清派出的軍艦“昆侖號”,然而,當海軍總部官兵和家屬們聽到有船去臺灣后,紛紛蜂擁而至港口,兩個船艙很快便被占了一個。

杭立武再次求助桂永清,但整艙男女老少見桂永清上船便放聲大哭。面對老部下及他們的眷屬,這位海軍總司令再也說不出“希望以國寶為重”。最后,他下令“昆侖號”打開官兵臥艙,盡量容納下所有人,文物則分別送到甲板、餐廳和醫(yī)務(wù)室。由于臨時容納了太多人,原本要運送的文物只裝上了一千二百四十四箱,包括故宮博物院九百七十二箱。

“昆侖號”超載嚴重,航行中多次遇到解放軍炮火,剛過長江口,突然有人發(fā)現(xiàn)船在往北開,朝北是去解放區(qū)的方向。副艦長找到艦長禇廉方。禇承認他想要起義,帶著文物投奔共產(chǎn)黨。此后船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已無從得知。禇廉方最終起義失敗,“昆侖號”歷時二十天到達基隆港。

第三批文物運出后,杭立武開始準備搶運第四批。然而當時國共開始新一輪和談,為避免影響和談氣氛,李宗仁阻止了杭立武的行動。

在搶運南京文物的同時,杭立武和行政院也沒有忘記留在北平故宮博物院的精品。杭立武等人曾電報指示時任北平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飛往南京,同時要求他從還留在北京的文物中選出珍品,空運到南京,之后再轉(zhuǎn)送臺灣。

然而,此時的馬衡已經(jīng)做出了與杭立武等人相反的選擇——不去臺灣,留在大陸。

于是,收到杭立武電報后,馬衡雖做好珍品目錄呈送南京行政院,卻囑故宮員工文物打包時,保證“安全第一”,“不要求快,記?。〔灰罂臁薄?/p>

另外,當?shù)弥亲约旱膶W生莊嚴,護送第一批國寶遷臺后,馬衡寫了一封信給他,勸告“不要接下這個工作,不然我就跟你絕交!”而莊嚴則拒絕了老師的要求,師生二人就此緣盡。

1948年底,北京戰(zhàn)況慘烈,馬衡下令把故宮所有對外聯(lián)系的門全部封閉,自此,所有故宮珍寶再無可能外流。此后,他致函杭立武,以身體欠佳為由,推脫去南京之事。

新中國成立后到1954年間,馬衡一直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1955年過世。

而分三次海運到臺灣的故宮文物共計兩千九百七十二箱,包括陶瓷器及書畫共一千四百三十四箱、圖書一千三百三十四箱、宮中文書檔案兩百零四箱。

除以上三次海運外,還有其他文物先后運往臺灣。比如,河南博物館轉(zhuǎn)移到重慶的69箱文物,有38箱精品通過軍用運輸機運往臺灣。據(jù)悉,河南博物館的藏品多來自殷商時期繁華勝地安陽、新鄭一帶,其價值之高,不亞于故宮。

在文物遷臺過程中,還有一段軼事。

1949年12月9日,成都新津機場。國民黨最后一批政府要員即將飛往臺灣,其中除杭立武外,還有“行政院長”閻錫山、“政務(wù)委員”陳立夫等重要官員。正要起飛時,畫家張大千飛奔趕到機場。

張大千抱著數(shù)百張敦煌壁畫,希望將其運往臺灣,當作重要文物予以保存。飛機已滿載,已沒有空間存放張大千的畫。但張大千態(tài)度堅決,杭立武決定舍下自己的三件大行李箱,但向張大千提出條件:這些畫到臺灣后要捐給政府。

張大千允諾,并在名片上立下字據(jù)作為約定。杭立武用三件行李箱換來帶到臺灣的敦煌壁畫,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

遷臺文物在到達臺灣后又同樣幾經(jīng)輾轉(zhuǎn),先是從臺中糖廠倉庫遷往霧峰北溝倉庫,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后,存于北溝的文物轉(zhuǎn)運此處,從此結(jié)束了長達32年的顛沛流離。但它們和當年押寶到臺的故宮專家一樣,最終也沒能回到故土。

曾有人問莊靈,一生護寶的父親生前可有后悔?!昂蠡??沒有吧,我沒聽他說過。”或許可以說,故宮國寶在顛沛流離中,見證了整個中華民族大江大海的歷史。只是,像莊嚴這樣的護寶人大多心思單純,他們不過是想在戰(zhàn)亂中把國寶保存下來,傳之后代,并將古物最終送歸北平。

莊嚴生前,面對臺北故宮的“輪奐大廈”時曾感慨,“昔日蒙塵逃難存置巖洞與荒祠古廟的景象,既經(jīng)過去,誰還記得四十年前,一些人,急急慌慌,辛辛苦苦,在滿目塵埃、斜陽蓑草冷宮偏殿中,一件件一包包,包裝捆扎的艱苦巨任呢?如今這一輩的舊人,漸漸都不外走向老、退、走、亡的四種歸宿?!?/p>

1980年,莊嚴因腸癌在臺北逝世,彌留之際,他最后說的兩個字是:北平。

(本文參考: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莊嚴《前生造定故宮緣》、劉北汜《故宮滄?!?、周兵《臺北故宮》、王凡《文華世家:吳祖光和他背后的五百年吳氏家族》)

猜你喜歡
國寶故宮博物院故宮
“國寶”競拍會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四站(下)
雪中故宮
誰是[國寶]
我們是國寶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禮物
故宮
最愛干凈
博湖县| 道孚县| 松江区| 华容县| 星子县| 宾川县| 微山县| 牙克石市| 荥经县| 蛟河市| 四川省| 和林格尔县| 贵阳市| 和田县| 遂昌县| 平江县| 中牟县| 砚山县| 高雄市| 乌拉特前旗| 东平县| 青岛市| 霍州市| 汉阴县| 龙川县| 全椒县| 敖汉旗| 兴义市| 濉溪县| 轮台县| 新密市| 尉犁县| 七台河市| 珠海市| 山阳县| 介休市| 南靖县| 晴隆县| 普宁市| 周口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