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 向丹丹 司廉邦 李蘭蘭 王凈
(西藏大學理學院 西藏拉薩850000)
西藏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多樣性研究
普布 向丹丹 司廉邦 李蘭蘭 王凈
(西藏大學理學院 西藏拉薩850000)
2014年秋季,采用活體觀察法對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境內(nèi)的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進行了多樣性研究。共記錄了83種肉鞭蟲,隸屬于2亞門5綱11目16科37屬(包括11種未定名種)。其中鞭毛亞門66種,肉足亞門17種。在鞭毛亞門中,植鞭綱(Phytomastigophorea)有60種,占鞭毛亞門物種總數(shù)的90.9%,動鞭綱(Zoomastigophorea)有6種,占9.1%;在肉足亞門中葉足綱(Lobosea)有10種,占58.82%。絲足綱(Filosea)有2種,占11.76%,太陽綱(Heliozoea)有5種,占29.42%。各樣點的Gleason-M argalef從1到5號樣點為3.89、3.20、5.57、3.98和4.20,其中3號樣點多樣性指數(shù)最高。1到5樣點之間的Jaccard相似性系數(shù)均為中等不相似或極度不相似。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物種豐富,物種組成呈獨特性,垂直分布上呈現(xiàn)明顯的表聚性。
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多樣性
土壤肉鞭蟲在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zhì)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方面占據(jù)重要的地位[1],其對環(huán)境的反應極為敏感,通過其環(huán)境影響參數(shù)可以評價、監(jiān)測和預測土壤環(huán)境的變化[2]。此外土壤肉鞭蟲通過生存競爭、直接攝食和分泌作用對某些土壤有害細菌和真菌具有控制作用[3]。
對土壤肉鞭蟲的有關研究在國內(nèi)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很迅速,代表性工作見崔振東、沈韞芬等[4-9]。王家楫先生首先于1977年報道了西藏原生動物的研究[10]。相對而言,西藏地區(qū)肉鞭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報道文獻較少[11-12]。本文對拉薩市林周縣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的物種多樣性進行了初步研究,其目的
是系統(tǒng)了解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物種多樣性,為濕地保護管理提供原生動物多樣性基礎資料,也為西藏土壤原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積累數(shù)據(jù)。
甘曲濕地(N 29.58、E91.05)位于西藏拉薩市林周縣甘曲鎮(zhèn)巨榮村、江夏鄉(xiāng)加榮村境內(nèi),距林周縣政府1km,距拉薩市65km,海拔3774m。該濕地是由國務院于2003年6月批準并建立的位于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越冬棲息地和其他高原水禽生存的自然保護區(qū)。甘曲濕地主要植物有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矮嵩草(Kobesia humilis)、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 Maxim)、海韭菜(Triglochinmaritimum)、西藏粉報春(Primula tibetica)等,植物覆蓋度在80%以上。該濕地靠公路邊是以柳樹(Salix spp)、楊樹(Populus spp)等為主的防護林。
2.1 樣點設置和采樣
2014年10月,根據(jù)甘曲濕地環(huán)境以及周邊環(huán)境、地形特征布點采樣,設置了5個大樣點,采樣點的平均氣溫為17.4℃,土壤平均溫度為15.6℃。
在每一個大樣點內(nèi),均用15ml圓柱形采樣器依次取樣,每一個樣點運用梅花式采樣法,按表層(0~5cm)、中層(5cm~15cm)、深層(15cm~25cm)各采樣25個小樣[13],并進行相關記錄。
2.2 樣品預處理
土樣帶回實驗室后,測得土壤pH范圍為7.93~7.37。將試驗土樣分裝在白色瓷盤里,天然風干,蓋好牛皮紙避免玷污。
2.3 培養(yǎng)和鑒定
培養(yǎng):稱取每份風干土壤樣品50g于培養(yǎng)皿中,用非淹沒培養(yǎng)皿法[14]在光照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5℃左右)。每一份土壤樣品多次重復培養(yǎng),直到?jīng)]有新物種出現(xiàn)為止。
鑒定:樣品培養(yǎng)后,分別在第2、4、6、8、10、12、14、16、18、20、23、26、29天后鏡檢,物種的分類鑒定采用相關資料[15-28]提及的活體觀察法,并結合顯微照相進行。
2.4 分析方法
利用Gleason-Margalef多樣性指數(shù)計算了各樣點的多樣性指數(shù),計算了各樣點間物種Jaccard相似性系數(shù)[29]。
3.1 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物種多樣性
甘曲濕地5個樣點共鑒定出83種肉鞭蟲,其中包括11種未定名種(見表1),隸屬于2亞門5綱11目16科37屬(見表2)。植鞭毛綱物種豐富度最高,其次為是葉足綱,而最少的是太陽綱、絲足綱和動鞭綱。
表1 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種群分布表
續(xù)表1
3.2 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群落結構
從表2可以看出,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中鞭毛亞門相比肉足亞門豐富。鞭毛亞門和肉足亞門分別為66種和17種。鞭毛亞門中,植鞭綱60種,占鞭毛亞門物種總數(shù)的90.90%;動鞭綱6種,占9.10%。肉足亞門中葉足綱10種,占58.82%;絲足綱2種,占11.76%;太陽綱5種,占29.42%。從目級水平觀測,占優(yōu)勢的是鞭毛亞門中眼蟲目的物種,有30種,占鞭毛蟲總數(shù)45.45%;肉足亞門中占優(yōu)勢的是表殼目的物種,為9種,占全部肉足蟲總數(shù)的52.94%。
草履唇(素隱藻)滴蟲Chilomonasparamaecium、卵形隱(藻)滴蟲Cryptomonas ovata、球波豆蟲Bodo globosus三者是優(yōu)勢種。變形目(Amoebida)為罕見種群,為單科、單屬、單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1.20%(表2)。
表2 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群落結構
3.3 多樣性指數(shù)
各樣點的Gleason-Margalef多樣性指數(shù)從1號到5號,分別為3.89,3.20,5.57,3.98,4.20(表1),3號樣點指數(shù)最高,其次是5號、4號、1號,最少的是2號。
3.4 相似性
1號跟3號Jaccard相似性系數(shù)為0.37,2號和3號為0.29,1號和4號、2號和5號為0.25,都屬中等不相似;其它均在0.25以下,屬于極度不相似(見表3),Jaccard系數(shù)在0-0.25范圍內(nèi)表示兩地物種極度不相似,0.25-0.5為中等不相似,0.5-0.75為中等相似,0.75-1.0極為相似。
表3 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各樣點Jaccard相似性系數(shù)
3.5 物種的垂直分布
圖1顯示,甘曲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垂直分布呈明顯的表聚性。上層占優(yōu)勢,具有60種,呈現(xiàn)出從表層到深層依次遞減的趨勢。從優(yōu)勢種來看,表層具有3種,中層、深層沒有,可見優(yōu)勢類群物種在表層也占絕對多數(shù)(見圖1)。
圖1 土壤肉鞭蟲物種數(shù)的垂直分布圖
通過與已經(jīng)報道的中國6個典型濕地:阿熱濕地[12]、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9]、甘肅黃河首曲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0]、甘肅小隴山桃花溝森林公園[31]、小隴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麻沿林區(qū)[32]、甘肅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33]比較可以看出,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物種多樣性低于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麥積山風景勝景區(qū),但比其他地區(qū)豐富。濕地間Jaccard相似性系數(shù)比較顯示,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的物種與其它地域均為極度不相似,表明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的物種構成具備獨特性(見表4)。
表4 甘曲濕地與周圍其他地區(qū)土壤肉鞭蟲相似性比較
甘曲濕地5個樣點共鑒定出83種肉鞭蟲(見表1),隸屬于2亞門5綱11目16科37屬(見表2)。包括11種未定名種,未定名種占肉鞭蟲物種總數(shù)的14.46%,表明甘曲濕地土壤肉鞭蟲群落中特有和稀有物種多。其中最豐富的是植鞭毛綱,其次是葉足綱,最少的是太陽綱、絲足綱和動鞭綱。優(yōu)勢種有卵形隱(藻)滴蟲、草履唇(素隱藻)滴蟲、球波豆蟲,變形目為罕見種群。
各樣點的Gleason-Margalef多樣性指數(shù)從1號到5號,分別為3.89,3.20,5.57,3.98,4.20,其中3號、5號的豐富度較高,原因可能是3、5號的南側有防護林,土壤肥沃、有機質(zhì)多。從Jaccard系數(shù)看,甘曲濕地各樣點屬中等不相似或極度不相似,說明各生境之間具明顯的差別。
肉鞭蟲物種的垂直分布從表層、中層、深層依次減少,呈現(xiàn)出明顯的表聚性,說明表層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比中層和深層都豐富,有利于肉鞭蟲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目前,研究肉鞭蟲多樣性的西藏濕地還包括阿熱濕地和拉魯濕地。從拉魯濕地共鑒定了145種肉鞭蟲,阿熱濕地鑒定了42種,甘曲濕地共有83種,介于前兩個濕地之間。這與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拉魯濕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幾乎沒有外界干擾;阿熱濕地海拔高,氣候較甘曲濕地嚴峻,而且放牧活動量大。但是,甘曲濕地存在人為排水、占用濕地修建建筑物、放牧等干擾,濕地明顯退化成草甸,會對肉鞭蟲的群落特征產(chǎn)生一定影響。
綜上所述,甘曲濕地的肉鞭蟲種類較為豐富,物種組成具有獨特性,垂直分布上有明顯的表聚性。肉鞭蟲群落特征與高原氣候條件、濕地含水量和濕地利用情況都有關系,所以,加強濕地的保護對保護生態(tài)健康非常重要。
[1][29]寧應之,李琦路.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土壤肉鞭蟲物種多樣性[J].動物學雜志,2007,42(4):81-88.
[2][32]鄒濤,申海香,馬正學,等.小隴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麻沿林區(qū)土壤肉鞭蟲群落特征[J].動物學研究,2009,30(5):571-577.
[3][20]尹文英,楊逢春,王振中,等.中國亞熱帶土壤動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97-133.
[4]崔振東.長白山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原生動物初步研究[J].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1983,(3):144-153.
[5]寧應之,沈韞芬.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動物生態(tài)學研究及土壤原生動物定量方法探討[J].動物學研究,1996,17(3):225-232.
[6]寧應之,沈韞芬.中國典型地帶土壤原生動物生態(tài)學研究[J].動物學報,1998,44(3):271-276.
[7]寧應之,沈韞芬.中國土壤原生動物新記錄種(肉鞭蟲門)[J].動物學雜志,1999,34(4):2-5.
[8][9][21]尹文英,張榮祖,殷綏公,等.中國土壤動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34-149,209-220.
[10]王家楫.西藏高原部分地區(qū)的原生動物[J].動物學報,1977,23(2):131-160.
[11]巴桑,黃香,普布,等.拉魯濕地肉鞭蟲群落特征及其水環(huán)境評價[J].濕地科學,2014,12(2):182-191.
[12]普布,呼景闊,米瑪次仁,等.阿熱濕地夏季土壤肉鞭蟲群落特征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2),15-21.
[13][14]寧應之,沈韞芬.土壤動物研究方法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8:56-57.
[15]胡鴻鈞,魏印心.中國淡水藻類-系統(tǒng)、分類及生態(tài)[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417-492.
[16]施之新,王全喜,謝樹蓮,等.中國淡水藻志(第6卷:裸藻門)[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414.
[17]周鳳霞,陳劍虹.淡水微型生物圖譜(第一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93-246.
[18]周鳳霞,陳劍虹.淡水微型生物與底棲動物圖譜(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193-246.
[19]尹文英.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93-410.
[22]馬放,楊基先,魏利,等.環(huán)境微生物圖譜[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10:89-117.
[23]沈韞芬.微型生物監(jiān)測新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231-403.
[24]顧???原生動物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112.
[25]宋微波.原生動物學專論[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13-14.
[26]郭俊濤.微生物的鑒別與圖譜[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21-529.
[27]蔣燮治,沈韞芬,龔循矩.西藏水生無脊椎動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39-105.
[28][33]寧應之,王娟,劉娜,等.甘肅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土壤肉鞭蟲群落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07,27(11):4469-4477.
[30]程曉,劉漢成,杜海峰,王紅軍,等.黃河首曲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qū)肉鞭蟲物種多樣性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5(6):92-97.
[31]申海香,馬正學,馬尚盛,等.甘肅小隴山桃花溝森林公園土壤肉鞭蟲群落特征[J].生態(tài)學雜志,2009,28(1):38-44.
Biodiversity of Soil Sarcodinesand Flagellates in Autumn atGanqu W etland,Tibet
Pur-bu Xiang Dan-dan SiLian-bang Li Lan-lan Wang-jing
(Schoolof Science,TibetUniversity,Lhasa 850000,China)
Biodiversity of soil sarcodines and flagellates in the Ganqu-wetland were studied by using“nonflooded petridishmethod”and in vivo observation in autumn 2014.A total of 83 specieswere recorded(includ?ing 11 unknown species)belonging to 37 genera,17 families,11 orders,5 classes,2 subphylu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were 60 speciesof Phytomastigophorea,6 species of Zoomastigophorea,10 speciesof Lobosea, 2 species of Filosea and 5 species of Heliozoea.Gleason-Margalef biodiversity indexwere 3.89,3.20,5.57,3.98 and 4.20 for1 to 5 simple sits respectively.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indicatesamoderate or an extreme dis?similar in species composition between individual simple site.In conclusion,the soil samples from Ganqu wet?land has rich soil sarcomastigophora species with uniqu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lear surface aggregation in theirverticaldistribution.
GanquWetland;autumn;soilsarcomastigophora;biodiversity
10.16249/j.cnki.54-1034/c.2015.02.002
S154.5
A
1005-5738(2015)02-009-07
[責任編輯:張建偉]
2015-09-15
2014年度西藏自治區(qū)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訓練計劃項目“甘曲濕地土壤原生動物多樣性研究”(項目號:20141QCX018);2012年度西藏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拉薩河谷沼澤濕地資源及保護對策研究”(項目號:Z2012A11G11/ 00)階段性成果。
普布,男,藏族,西藏拉薩人,西藏大學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生態(tài)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