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飛 朱 玲
(1.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江蘇 南京 2 100292;2.南京瑞迪建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29;3.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無錫分局,江蘇 無錫 214000)
吹填是在整治和疏通江海航道時,用挖泥船和泥漿泵把江河海底部的泥砂通過水力輸送至岸上的工藝過程,其形成的沉積土稱為吹填土。
近幾年我國沿海圍海造地工程迅猛發(fā)展,吹填土地基處理成為一項新的課題。吹填土因受土源點、吹填時間等影響,其特性差異性較大,給處理工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國內(nèi)普遍采用真空預壓[1-4]處理工藝,在設計和施工上,新近吹填的淤泥土因土體結構尚未形成,常規(guī)設計理論無法適用,施工控制難度較大。因此,往往需要通過前導或先導性試驗來指導和開展大面積設計和施工,要求工程技術人員應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經(jīng)驗。
真空預壓處理新近吹填土的施工綜合控制能有效地實現(xiàn)工程預定設計方案,是影響處理效果和工程質(zhì)量的關鍵。
掌握新近吹填淤泥土的特性是吹填淤泥土真空預壓設計的基礎性工作,確定適合的設計參數(shù)是軟基處理成功的先決條件,而土體特性基礎性分析是確定設計參數(shù)的先決條件。筆者先后參與了天津、連云港、溫州等地區(qū)吹填淤泥土軟基處理,有成功亦有失敗。表1 為相關工程土體主要特性參數(shù)和設計參數(shù)[5,6],可以看出,土體粘粒對排水板間距參數(shù)的選取影響較大。新近吹填土因其尚未形成通常意義上土的基本骨架,真空預壓設計理論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不適用的,如:分層沉降理論計算、一維固結理論計算,都是以形成土體結構的巖土體為對象或條件之一。真空預壓在處理新近吹填淤泥土過程中,由于水氣的流動,負壓傳遞,造成吹填土顆粒的“遷徙”和“流動”,而土體結構在不斷變化和形成的復雜過程中,不同顆粒粒徑含量是決定土體固結過程中滲透系數(shù)變化以及排水板濾膜淤堵程度的關鍵性因素,影響真空預壓排水板設計參數(shù)的確定。
因此,吹填土真空預壓的設計必須了解和掌握吹填淤泥土的基本特性,尤其是吹填淤泥顆粒粒徑級配的組成,從該角度判斷吹填淤泥土是以“砂性”、“粉性”或是以“粘性”為主,從而選擇恰當?shù)呐潘逶O計參數(shù)和排水板材料指標。
吹填淤泥土因其成因復雜,區(qū)域差異性大,設計理論的適用性差,在設計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工程經(jīng)驗十分重要,而這種工程經(jīng)驗往往是在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通常的方式是進行先導區(qū)試驗研究,反饋和指導設計。
溫州民營經(jīng)濟科技產(chǎn)業(yè)基地濱海園區(qū)某墾區(qū)[7]為溫州地區(qū)較早進行吹填淤泥處理的工程,先期實施了39 萬m2的先導試驗區(qū),對不同的排水板設計參數(shù)(0.7~1.0 m)、布置形式(正方形、三角形和“長-短板”)、加固期(90~120 d)、布泵密度(800~1100臺/m2)進行了綜合性的試驗研究,從而得到了適合該地區(qū)吹填淤泥土軟基處理的整套設計技術參數(shù)和施工工藝流程。
新近吹填的淤泥土含水率一般超過100%,孔隙比大于2.0,呈流泥狀態(tài),強度基本為零,工程上常稱為超軟地基[6]。其真空預壓處理所表現(xiàn)的沉降變形、強度增長等規(guī)律不同于常規(guī)軟土地基的真空預壓[2,3,8,9],圖1為3 m 吹填土淺層真空預壓處理后十字板強度分布規(guī)律,抽真空后土體強度大大提高,地表形成厚度約0.5~1.0 m 的硬層,但在深度1.0~1.5 m 處淤泥抗剪強度最小,存在加固軟弱夾層,并發(fā)現(xiàn)加固過程中由于吹填土自身總沉降變形量很大,往往占加固厚度的20%~30%,使得吹填淤泥土層豎向大變形易造成排水板局部發(fā)生急劇彎折,如圖2 所示,從而形成真空預壓處理的薄弱層,造成加固效果不理想。
表1 沿海地區(qū)吹填淤泥主要特性及設計參數(shù)
圖1 淺層處理不同深度十字板試驗結果
圖2 吹填土層加固后現(xiàn)場開挖圖
經(jīng)過實踐探索,在設計上通過采用“長-短”排水板間隔式布置方式,可解決淺層處理真空預壓過程中排水板隨吹填土變形沉降造成加固軟弱層的問題。圖3 為長、短排水板間隔布置方式及現(xiàn)場施工打設圖。
吹填淤泥土真空預壓施工不同于處理天然沉積形成的淤泥土。淺層真空預壓往往針對新近吹填淤泥土實施,表層淤泥多為流泥或液態(tài)狀,尚未形成土顆粒骨架,甚至表層仍有積水存在。因此,施工工藝上多以人工作業(yè)方式為主,施工控制難度較大。圖4 為吹填淤泥土人工作業(yè)流程。
圖3 長、短排水板間隔式布置方式圖
圖4 吹填淤泥土淺層真空預壓人工作業(yè)流程圖
施工墊層一般選擇單位面積質(zhì)量在150~200 g 的編織布等土工材料,以能夠滿足施工人員后續(xù)打設排水板、鋪設排水管路等施工作業(yè)的要求。但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施工墊層在真空預壓處理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隔離作用,可減少后續(xù)排水板打設過程中人工擾動造成的吹填土泥面翻漿和抽真空過程泥漿的上涌。對吹填淤泥土泥面的擾動易在排水板打設、管路鋪設過程中局部淤堵排水體,如:水平排水管表層濾布或濾膜、排水板與管路綁扎連接處等;泥漿上涌易導致編織布與密封膜層間在抽真空過程中形成薄薄的泥皮層,從而影響淺層真空預壓水平排水體系。
因此,在選擇鋪設土工布材料作為施工墊層時,不能僅僅考慮土工布的抗拉、抗裂等強度指標,還要根據(jù)吹填土顆粒級配、滲透系數(shù)等適當考慮土工布的等效孔徑等相關指標,以減小真空系統(tǒng)工作效率的損失。
淺層真空預壓排水板打設質(zhì)量直接影響真空預壓處理效果。由于一般先人工打設排水板,后鋪設透水主支管,再與排水板連接,因此,易造成對吹填淤泥土泥面的擾動,使新近吹填土泥面漿液上涌,最終使吹填淤泥土土體結構特性更差,增加固結時間,并造成排水板濾膜和芯板整體淤堵,影響軟基處理的效果和質(zhì)量。另外,在施工過程中亦難以對排水板打設深度和質(zhì)量進行有效的控制。
隨著施工實踐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在工藝上,出現(xiàn)了采用“板-管”一體式,即:預先將排水板裁剪并按設計間距纏繞在濾管的相應位置上,在連接處包裹無紡土工布,確保連接處排水效果,利于真空度的傳遞。再借助編織布墊層或可循環(huán)使用浮筏墊層,人工將“板-管”整體插入吹填淤泥層。此方法在溫州地區(q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5-9]。
關于吹填土淺層真空預壓處理過程中開泵數(shù)量或開泵率對加固效果的影響,國內(nèi)相關學者已有研究[10,11]。對于吹填土,尤其是新近吹填土而言,吹填土仍為流泥狀態(tài),是由自由水和泥土細顆粒構成的混合液體,尚未形成土顆粒骨架,因此,前期抽真空開泵率過高,易造成排水體不同部位淤堵、排水管路壓扁等不利因素。排水體淤堵主要是由于在抽真空作用下,泥土細顆粒受水流作用遷徙、聚集于排水體濾布或濾膜表層,致使排水不暢形成淤堵。筆者在實際工程中對比分析了抽真空全程“漸進式”負荷開泵下吹填淤泥土的處理效果,從圖5 中可以看出,90 區(qū)前期開泵率低于91 區(qū)和92 區(qū),處理后其上表層土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強度也表現(xiàn)為較高水平[12]。
因此,吹填土淺層處理前期真空泵開泵應保持相對較低數(shù)量或開泵率,隨著土體骨架結構的形成,可逐步增加開泵數(shù)量或開泵率。但由于受開泵率組合方式、吹填淤泥土特性等客觀條件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試驗場地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對開泵率控制的研究不夠深入,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同時,為保證處理效果,對開泵率的“漸進式”應控制在抽真空的前半程內(nèi)。
圖5 不同開泵率下處理效果對比分析
真空預壓處理在圍海造地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對吹填淤泥土而言,目前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具有針對性的標準或規(guī)程體系。利用工程實踐經(jīng)驗可對設計和施工進行補充和指導,但對真空預壓處理吹填淤泥土仍需不斷地探索和完善,積累更為豐富的經(jīng)驗,以形成適合工程在具體生產(chǎn)和應用中使用的設計和施工指導體系。
[1]劉兵,蔡南樹,艾英缽.大面積吹填軟土地基真空預壓施工工藝[J].水運工程,2006,392(9):73-76.
[2]譚再坤,王東芳.真空預壓軟基加固新工藝應用探討[J].港工技術,2009,46(巖土工程特刊):105-108.
[3]侯延祥.真空預壓關鍵工序的質(zhì)量控制與管理[J].水運工程,2002,342(7):110-112.
[4]葉柏榮,張敬,張欣.超軟地基加固技術[J].港工技術,1986(5):1-7.
[5]倉基俊,關云飛,李小梅.吹填軟基無砂墊層真空預壓快速加固新技術及現(xiàn)場試驗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12,30(2):92-94.
[6]關云飛,唐彤芝,陳海軍,等.超軟地基真空預壓淺層加固現(xiàn)場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1,33(增刊1):97-101.
[7]龔麗飛,唐彤芝,黃家青,等.吹填土淺層真空預壓實例分析.第四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暨第七屆全國水利工程滲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黃河水利出版社,2012:560-564.
[8]關云飛.吹填淤泥固結特性與地基處理試驗研究(博士學位論文)[D].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9.
[9]李小梅,唐彤芝,關云飛,等.超軟地基加固技術[J].施工技術,40(355):47-50.
[10]董志良,張功新,莫海鴻.抽真空作用強度對加固效果的影響[J].巖土工程界,2006,9(增刊):141-143.
[11]林少波,黃建華,陳平山.淺層加固技術中抽真空作用強度對加固效果的影響[J].水運工程,2011,450(2):108-110.
[12]龔麗飛,唐彤芝,關云飛,等.吹填土淺層真空預壓處理施工技術措施[J].施工技術,2013,42(1):80-82.